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孟尝君豢养门客三千却只为自身私利,其死后被魏齐联手灭族

孟尝君豢养门客三千却只为自身私利,其死后被魏齐联手灭族

荀子在《臣道》中说到孟尝君:“上不忠君乎,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是篡臣者也。韩之张去疾、赵之奉阳、齐之尝君,可谓篡臣也。”就是说孟尝君是个谋逆的臣子,为的是一己私利,也难怪他死后,自己的几个儿子争封地,被魏国和齐国联合灭了族。

孟尝君田文,他的父亲是齐宣王的弟弟田婴。田婴受封于薛,是所谓薛君。孟尝君其后也承袭了薛公之位。他之所以被称为孟尝君,可能是起先被封在尝邑(亦即薛邑之旁的常邑)。孟字的意思是老大。君是战国时期很流行的一种爵号。

例如卫国的公孙鞅在秦国立功以后受封于商,便称为商君(君的采邑,称为郡。郡于政府在该地实行极权之时,不由一个君去统治,而由国王派遣一个官吏去统治。这官吏战国初年称为大夫,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称为守,在两汉称为太守)。

孟尝君父子的专权

齐威王晚年,相国邹忌和将军田忌发生矛盾,田忌一度被迫出走到楚国。齐的贵族田婴接替邹忌当上相国,采用欺骗手段把“终岁之计”(即上计)的大权夺到自己手中,营私舞弊,“乱乃始生”。

田婴不仅“私家富累万金”,还取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作为封地,周显王四十八年(前322年)又改封于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并在那里筑城,号为靖郭君或薛公。田婴是齐威王和齐宣王初年的相国。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公孙衍约结田婴,召田婴的儿子田文为魏相,自己为韩相,合纵抗秦,结果失败。渐渐地,各个诸侯国都知道了田文的名声,并且每个诸侯国都劝田婴将田文立为世子。要知道,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不是嫡子,不是长子,也不是幼子,怎么轮都是轮不到他的。但是田文利用自己的名声做到了。等到齐宣王改用储子为相,不重用田婴,田婴就回到了薛。

大约在周赧王五年(前310年)以前,田婴的儿子田文承袭了薛的封地,号称孟尝君或薛公,而且又当上相国。到周赧王十四年(前301年)齐湣王即位后,田文专权,弄得“闻齐之有田文,不闻有其王”。

田文不但“封万户于薛”,在薛邑征收万户的租税,还大放高利贷,一次可以得到利息钱十万以上。更收养食客三千人,“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其中包括能够学鸡叫和装扮狗来偷窃的,所谓“鸡鸣狗盗”之徒。还“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他“上则得专主,下则得专国”,弄得“诈臣乱之朝,贪吏乱之官”。

到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发生了贵族田甲用暴力“劫王”的事件,即所谓“田甲劫王”。田文因此被迫出奔到薛,旋即到魏,在魏昭王那里担任相国。田文在魏国还是掌握着大权。荀况曾把齐的孟尝君和赵的奉阳君都列为“篡臣”,认为这种“篡臣”是“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的,因此“用篡臣者危”。

孟尝君

孟尝君不仅是个封君,掌权的齐的相国,而且是个烜赫一时、声势浩大的纵横家。当他在继立为薛公前,就曾与公孙衍合作,出任魏相而参与合纵抗秦,不久就失败了。当他继立为薛公后,成为专权的齐的相国,就有以齐为主、联合其他国家共同攻秦的计划。

《楚世家》载怀王二十三年(前306年)“齐湣王欲为纵长”,怕楚和秦联合,曾遣使送给楚王一封信,劝楚王和齐合力组织六国合纵伐秦,必能破秦,楚可取得武关、蜀、汉之地,于是楚“竟不合秦而合齐以善韩”。齐宣王这个欲为“纵长”的计划当是孟尝君所主持。

《吕氏春秋·不侵篇》和《战国策·齐策四》记载:“孟尝君为从”,使公孙弘入秦观察秦昭王。公孙弘就是当时参与合纵攻楚和攻秦的魏将公孙喜的兄长,该即帮助孟尝君奔走组织合纵的得力助手,孟尝君凭藉其齐相的权势,连续主持齐、魏、韩合纵攻楚和攻秦二个战役,都得到了胜利。

在当时齐、秦两大强国东西对峙的形势下,孟尝君以齐相组织韩、魏“合纵”而战胜楚、秦,和张仪以秦相组织“连横”而战胜楚、齐,性质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秦经过张仪的连横得到了许多重要的土地,齐没有经过孟尝君的合纵而得到土地,只是为韩、魏得到了土地和收回了一些失地。秦在“连横”而发动的战争中损失不大,而齐在“合纵”而发动的连年战争中消耗实力很多。

孟尝君入秦为相及其后来的灭族

自从孟尝君主持齐、韩、魏三国合纵大胜楚军之后,一时声势显赫。周赧王十五年(前300年)孟尝君就曾来到魏国,和魏襄王会于釜丘《水经·济水注》云:“魏襄王十九年薛侯来,会王于釜丘。”这个薛侯就是孟尝君,孟尝君的封邑在薛,因而称薛公,亦称薛侯。

战国时代封君的称号,“君”、“公”、“侯”是可以互用的,如楚的鲁阳文君亦称鲁阳公,范雎封于应,号应侯,亦称应君,这年孟尝君不但会见了魏襄王,而且“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次年泾阳君复归秦,秦昭王于是召孟尝君入秦为相,无非因为孟尝君是当时声望最高的纵横家,想使用他为秦计谋的。

这时,赵武灵王正谋灭中山和攻略胡地,并且把王位传给王子何,即是赵惠文王。同时宋王偃也把王位传给太子,国力已比较强盛。赵国因为秦、齐两大国联合不利于己,促使秦国免除孟尝君的相位,由赵国派遣楼缓入秦为相,派遣仇郝(“郝”一作“赫”)入宋为相,于是秦、赵、宋三国和齐、韩、魏三国形成了两个对立的集团。

《孟尝君列传》记有人进说昭王“薛文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因而昭王于次年就免薛文的相职。《秦本纪》称:“薛文以金受免,楼缓为丞相。”金受即金投,便是赵国大臣中亲秦而反齐的,为了赵的“结秦连宋之交”而入秦进说秦王,使楼缓代替孟尝君为秦相的。

秦昭襄王

当时秦昭王把孟尝君拘留起来要杀害他,他依靠食客中的鸡鸣狗盗之徒,逃出函谷关而回到齐国的。孟尝君想要昭王宠姬求情放走,宠姬要他的价值千金的狐白裘,可是此裘早已献给昭王,门客中有善于装扮成狗而夜间偷盗的,从秦宫的库藏中把此裘偷来,送给宠妾。孟尝君由于昭王宠姬的说情而放走,就伪造化名的通行证,以便蒙混过关,夜半过函谷关,关法鸡鸣出客,门客中有能为鸡鸣而使鸡尽鸣的,才得逃出函谷关。

后来孟尝君田文名声越来越高,甚至天下都知有孟尝君而不知有齐王,齐湣王感觉到了威胁,于是想要除掉田文,田文感觉到危险,跑去魏国当国相,西合于秦、赵,与燕共伐破齐。燕国连破齐国七十余城时,孟尝君保持中立,无动于衷。导致齐湣王死于非命。如果说外敌是乐毅,内奸是苏秦,但这孟尝君就是齐国的国贼了。

后来齐国复国之后。齐襄王即位,孟尝君在诸侯国间保持中立,不归属任何一国。齐襄王刚即位,心里虽恨田文,但却不敢动他,当时孟尝君实力和威望可以说远远超过了齐王,人们只知“闻齐之有田文,不闻有齐王”,所以好吃好喝让他在薛地呆着老死但也善终。孟尝君最后于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去世。

孟尝君死后,报仇的机会来了,由于孟尝君死之前并没有明确的说出让哪个儿子继承自己的爵位,所以他的儿子们都认为自己是最有资格继承孟尝君的爵位,就这样曾经一个实力极其强大的孟尝君家族彻底陷入了分裂,他的儿子们互相攻伐,致使家族实力极具衰落。

最终齐襄王看到了机会,就联合魏国一起进攻孟尝君家族的封地薛国,而由于此时的孟尝君家族还在内讧,并没有实力去抵挡这二国的进攻,最终孟尝君家族彻底被灭族,就这样曾经不可一世的孟尝君,最终落了个没有灭族的下场。不过孟尝君应该是有后代的,在《三国志》中记载孟尝君的孙辈,在刘邦平定天下之后改成了薛姓。

《读孟尝君传》的一些感想

司马迁的《孟尝君列传》,流传到宋朝王安石手中,王安石写了文章,说孟尝君的食客只是一些鸡鸣狗盗之徒,没有一个配得上称为“士”的人才。王安石的这篇文章被收入《古文观止》之中,是《古文观止》最短的一篇,题为《读孟尝君传》“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是以言得士,不然以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取鸡鸣狗盗之力哉?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司马迁

然而不合逻辑,开头他说“世皆称”三个字很含混。称孟尝君能得士的,是司马迁一人,不是“世皆称”。其次,司马迁之所谓“士”,并非王安石自己之所谓“士”。

司马迁之所谓士,只是“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与读过或多或少的书的文士,或有点功夫或有作战能力的武士。王安石之所谓“士”,却是一位能够办到使“齐国南面而制秦”的文武兼资的奇才,并且是“八字”特别好,有绝对的好运气以实现其梦想的天之骄子。

其次,孟尝君的三千宾客,并非个个都是鸡鸣狗盗专家,个个都是除了鸡鸣狗盗之外,别无他长的特殊江湖人物。因此,王安石实在没有理由说孟尝君不过是一个“鸡鸣狗盗”之雄。

孟尝君能够在担任齐国宰相之时,没有把齐国弄糟,能够发动齐韩魏三国合从攻秦,而且打进了函谷关,打到了盐氏城,这就证明了在他的宾客与部下之中,不仅有一位鸡鸣专家与一位狗盗专家,也有懂得办行政的文人与懂得打仗的武人。

王安石忽略了司马迁所叙述的冯驩的故事。冯驩也是孟尝君的宾客之一。他替孟尝君到薛城向债户索债,收到了十万钱利息,却把所有的债券都烧了,使得这些债户十分感谢孟尝君。

后来孟尝君丢官,冯驩去到秦国说动秦昭襄王派人来齐国聘请孟尝君去秦国当宰相。弄得齐湣王赶紧叫孟尝君官复原职(再作齐国的宰相)。像冯驩这样的人似乎不属于鸡鸣狗盗一类。况且,那两位能作鸡鸣与能作狗盗的救命帮手,未必只会作鸡鸣,只会作狗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5009.html

魏齐,薛公之,合纵,私利,田文,齐宣王,田婴,儿子,相国,孟尝君,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魏齐,薛公之,合纵,私利,田文,齐宣王,田婴,儿子,相国,孟尝君,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魏齐,薛公之,合纵,私利,田文,齐宣王,田婴,儿子,相国,孟尝君,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