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扒一扒韩姓起源和韩姓祖先的故事

扒一扒韩姓起源和韩姓祖先的故事

根据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韩姓人口在百家姓中排第25名,今天就来详细扒一扒韩姓起源和韩姓祖先的故事。

百家姓——韩

韩姓最主要的来源就是战国时期的韩国,韩国则源自春秋时期的晋国,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才有了韩国。韩姓的历史与晋国和韩国的历史密不可分,下面就来详细扒一扒韩姓与晋国和韩国历史的渊源。

【周成王桐叶封弟,韩姓远祖始封晋国】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立周朝,3年后公元前1043年,周武王去世,将王位传给年幼的姬诵,也就是周成王,并托付四弟周公姬旦辅政。

周成王年幼,周公亲自摄政,引起其他兄弟不满,老三管叔姬鲜、老五蔡叔姬度、老八霍叔姬处,本来被周武王分封在商朝故地周围的卫、鄘yōng(河南汲县)、邶bèi(河南汤阴)三地,负责监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商周时期灭国而不祀,旧朝的后人在新朝依然会受封)防范其叛乱,结果三人带头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发动叛乱,同时还有周边一堆拥护商朝的小国跟风一起作乱,史称三监之乱,周公亲自率军东征花了3年时间平定了叛乱,平定叛乱后杀老三和武庚、流放老五,将老八废为庶人,期间有个唐国也参与了叛乱,一起被平定。

周成王姬诵有个同父同母的弟弟姬虞,二人的母亲邑姜是姜子牙的女儿。年幼的周成王姬诵与弟弟姬虞玩耍时,捡起地上一片梧桐叶,跟弟弟说:余以此封汝,意思是我用这个梧桐叶当做玉圭来分封你,当时分封诸侯时会以玉圭为凭证,诸侯觐见天子时也要持玉圭以代表自己的身份,不同等级的诸侯所持有的玉圭尺寸和材质都会有差异。周成王只是跟弟弟玩耍时的玩笑话,却被史官记录下来,并在后面追问周成王什么时候分封弟弟姬虞。周成王解释说自己只是跟弟弟玩耍时的玩笑话,史官却说:君无戏言,只要天子说了,史官就会记录下来,礼官就会按照礼仪落实,乐官就会奏乐歌颂。周成王只好履行承诺,将弟弟姬虞分封到刚刚平定叛乱的唐国(今山西临汾)。

这是《吕氏春秋·览部》中关于桐叶封弟典故的记载,《史记·晋世家》也记载了这个典故,区别是故事中的史官换成了周公。

姬虞成为唐国开国国君,史称唐叔虞,同时周成王赐给唐叔虞8个字的治国方略“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唐国所在区域,更早以前是陶唐氏尧帝曾经的封地,夏商遗民和戎狄等少数民族较多,周成王建议弟弟用夏朝的制度来治国,同时尊重戎人的日常习惯和法规,这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族融合和一国两制实践案例。

唐叔虞去世后,儿子姬燮父继承国君之位,姬燮父在任内将国号从唐改为晋,成为第一代晋侯。

至于为何改国号,目前史学界有三种说法:一种是因为晋水流经唐国而改国号为晋,至于晋水的位置,有说在太原附近,另一说法是在山西翼城县附近;第二种说法是说法是唐叔虞在位期间,唐国内曾经出现了一个异母同颖的瑞象,也就是两颗禾苗合成一穗,有寓意天下和同的寓意,这样异母同颖的禾被称之为嘉禾,唐叔虞将这个特别的禾穗献给哥哥周成王,周成王特别高兴,周成王把这个禾穗转赠给辅佐自己有功的四叔周公,并且还赋诗一首叫《馈禾》,周公收到周成王赏赐的禾穗之后,也作诗一首《嘉禾》以示感谢,后来唐叔虞儿子姬燮父继位后,为了纪念晋献嘉禾这件事,才将唐国改为晋国,因为晋有晋献晋升之意;第三种说法是因为唐叔虞因为善射才得封唐国的,而晋字最早的写法就像一个箭筒代表善射,姬燮父改国号为晋以凸显家族的特长善射。

尽管姬燮父是第一代晋侯,后人依然尊唐叔虞为晋国和三晋文化的始祖,目前山西太原的晋祠中有一座修建于元代的唐叔虞祠,专门用来纪念三晋文化开山始祖唐叔虞。

【晋国曲沃代翼,曲沃庄伯的次子受封韩原,始称韩氏】

话说晋侯燮将国号从唐改为晋开始,传到第12任晋昭侯姬伯时,晋昭侯将曲沃(山西临汾曲沃县)分封给叔叔姬成师,史称曲沃恒叔,曲沃比晋国都城翼城(山西临汾翼城县)还大,助长了曲沃恒叔取代晋昭侯的野心,为晋国的大小宗争夺王位埋下了祸根。公元前739年,晋昭侯被大臣潘父弑杀,潘父试图迎立曲沃恒叔为新的晋国国君,曲沃恒叔借机想攻下晋国都城翼城来即位,遭到晋军强烈抵抗被迫退兵。随后潘父被诛杀,晋国拥立晋昭侯的儿子晋孝侯姬平为新君,自此晋国翼城大宗与曲沃小宗撕破脸后,晋国分裂成翼城和曲沃两个政权,分别是晋穆侯的大儿子晋文侯姬仇的大宗和二儿子曲沃桓叔姬成师的小宗,曲沃小宗经过三代人努力,与大宗数十年较量,最终在公元前678年,由曲沃第三代晋武公姬称灭了翼城的大宗后代晋侯缗姬缗,小宗取代大宗,史称曲沃代翼曲沃代晋

晋武公当政期间,封叔叔姬万(曲沃桓叔的次子)到韩原(有争议,一说陕西韩城市、一说山西芮城县,一说山西河津市和万荣县间),姬万及其后人从此以封地韩为氏,韩万死后谥号武,史称韩武子,韩武子成为晋国韩氏家族的始祖。

【晋献公清理同姓公族,晋国自此无公族卿大夫,韩氏幸免】

晋武公完成曲沃代晋,实现曲沃三代人的愿望,次年驾崩。儿子晋献公姬诡诸即位,诡诸这个名字是晋武公活捉戎狄首领诡诸后给儿子取的。自晋穆侯至晋武公的100多年里,晋国王室公族为了晋国国君的王位争得不可开交,屡次爆发内乱,让晋献公意识到王室内部宗亲对于王位的巨大威胁,晋献公任内,在心腹大臣士蒍wěi的建议下,将曾祖父曲沃桓叔的所有公族后代众公子们聚集起来一起杀掉,此后晋国无公族任职卿大夫,全部都是异姓卿大夫,为韩赵魏三家分晋埋下了祸根,在此劫难中,韩氏虽然也是曲沃恒叔的姬姓公族后代,因为在晋武公曲沃代晋时做出重要贡献,且已经分家出去分封到韩地以韩为氏,对姬姓晋国国君王位不构成威胁,此次幸免于难。

晋献公杀光了所有旁系潜在继承者,只剩自己直系后代,晋国王位之争依然激烈。

史书记载,晋献公在位期间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能征善战。在攻打骊戎时,骊戎打不过,将公主骊姬和妹妹少姬献给晋献公以求和平,后来,骊姬和少姬分别为晋献公生下儿子奚齐和卓子。

骊姬是个有野心的女子,想让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排行老四的奚齐继承晋献公的王位,于是想方设法离间晋献公与老大老二老三的关系。

当时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绛县),骊姬贿赂晋献公的两个宠臣梁五和东关五,让他们向晋献公建议:晋国宗庙所在地曲沃(今山西临汾曲沃县)、重要的边塞城市蒲地(今山西临汾隰xí县)和二屈(山西临汾吉县),这几个重要的城池需要重要的人担任地方长官才能让百姓安心,让周边的戎狄等敌人害怕而不敢轻举妄动,方能保证晋国长治久安,几位王子是最好的人选。晋献公觉得有道理,于是听取建议,安排太子申生到曲沃、老二重耳到蒲地、老三夷吾到屈地担任地方官。骊姬顺利将老大老二老三调离都城,方便自己实施下一步计划。

公元前656年的一天,骊姬告诉申生,晋献公梦见了申生的母亲齐姜,建议申生去宗庙祭祀一下逝去的母亲,并将祭祀的胙肉献给父王晋献公。申生照做,将祭祀后的胙肉拿回都城献给晋献公的时候,正好晋献公出门打猎了,于是就将胙肉留下,并委托骊姬转告父王。结果骊姬在胙肉中下了毒,等到晋献公回来准备吃的时候,骊姬建议晋献公吃之前先找人试吃一下,于是晋献公找仆人来试吃,结果仆人吃完后倒地身亡了。晋献公看到这种情况,认为太子申生想要毒死自己,大发雷霆,马上派人前去攻打太子所在的曲沃。

太子申生得知晋献公派人前来攻打并问罪于自己,申生下面的亲信分析放毒药陷害太子的肯定是晋献公的宠妃骊姬,建议申生逃离晋国避一避风头,找机会再给晋献公解释。申生是个特别孝顺的儿子,明知自己无错,骊姬陷害自己,即不想解释,也不想逃避,不愿看到父王没有骊姬陪伴孤枕难眠,最后选择自杀以证清白。

逼死太子申生后,骊姬进一步诬陷说老二重耳和老三夷吾也参与了太子毒杀父王的密谋,晋献公又派人攻打老二重耳所在的蒲地和老三夷吾所在的屈地,老二老三比较识时务,知道肯定打不过,在亲信的劝谏下,带着随从及早跑路,老二重耳跑到母亲娘家翟国(赤狄)躲避,老三夷吾跑到母亲娘家梁国躲避。

逼死老大,逼走老二老三后,骊姬终于让晋献公立自己的儿子奚齐立为太子,在晋献公弥留之际,托孤的老臣荀息将奚齐立为新君,奚齐即位不久,在晋献公葬礼上被拥护太子申生的老将里克派人杀死。此后,荀息立骊姬妹妹的儿子卓子为晋国新国君,1个月后也被里克派人杀死。

里克随后邀老二重耳回国即位,重耳听说老四老五两位弟弟都被里克所杀,不敢回去。里克又邀老三夷吾回国即位,老三也害怕,身边亲信商量后,决定还是将机就计回国即位,同时承诺给里克画个大饼稳住里克,老三夷吾顺利即位,史称晋惠公,晋惠公继位后设法除掉里克,稳坐了14年王位到寿终正寝。此后他儿子姬圉yǔ即位,史称晋怀公,晋怀公任内抛弃之前秦穆公嫁给他的女儿,追杀二叔重耳,并杀掉追随重耳的那些谋臣留在晋国的族人,重耳在流亡19年之后,在秦军的护送下回国即位,史称晋文公。晋怀公狼狈出逃,逃亡途中被晋文公重耳的追兵所杀。晋文公即位后,成为春秋时期第二任霸主。

【晋国异姓公卿当道,韩赵魏三家脱颖而出,最终分晋】

晋文公重耳流亡19年期间,身边有一批死心塌地追随他的铁杆拥趸,以重耳五贤为代表,包括:

重耳即位后,重耳五贤都被重用,成为晋国异姓卿大夫的核心,助力晋文公成为春秋五霸。晋文公驾崩后,这些异姓家族世袭了晋国的卿大夫之位,经过多年发展,异姓家族之间互相兼并,春秋后期只剩下韩、赵、魏、范、智、中行氏六个家族,分别执掌晋国的六卿之位: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的中军将是正卿,位列六卿之首,是晋国军/政大权最高长官,也被称为晋国执政,由这六家轮流担任。

公元前498年,赵氏宗主赵鞅要求位于邯郸的赵氏小宗赵午,将卫国送给邯郸的500户人家从邯郸迁移至晋阳(今太原),以增强晋阳城的人口和兵源。赵午不同意,赵鞅假借请赵午来晋阳详谈,把赵午囚禁后杀了。赵午死后,邯郸赵氏小宗叛乱,晋国国君就派人去镇压,六大家族对待这一事件各怀鬼胎,引发了场大火拼。

赵午的外公中行氏宗主中行寅联合中行氏的儿女亲家范氏宗主范吉射一起讨伐赵鞅。而智氏、韩氏都与中行氏不和,魏氏与范氏不和,所以这次智氏、韩氏、魏氏站在赵鞅一边,联合起来讨伐中行氏和范氏,中行氏和范氏联军腹背受敌,没有想着利用韩赵魏智四家之间的矛盾去分化他们以化解危机,反而错上加错去攻打派人镇压邯郸叛乱的晋国国君,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但这样相当于将自己置身于2v5的尴尬境地(中行+范 vs 晋/韩/魏/智/赵),结果可想而知。最终,中行氏和范氏一起被各方联合围攻后大败,仓皇逃离晋国。经过这次大火拼,晋国只剩韩赵魏智四大家族。

公元前476年,正卿中军将赵鞅去世,轮到智氏家族的智瑶接任中军将成为晋国执政。春秋后期,晋国的霸主地位逐渐丧失,越国兴起,公元前455年,智瑶对赵襄子赵无恤(赵毋恤)、魏桓子魏驹、韩康子韩虎说:晋国本是中原霸主,现在却被越国夺去霸主地位,要恢复我晋国的霸主地位,建议每家都拿出一个万户城邑献给晋国王室,以增强晋国公室实力,我智氏先表率,献出一个万户城,韩国和魏国权衡利弊后跟进,同意出一个万户城邑献给晋国王室,轮到赵国表态时,赵无恤直接拒绝了提议,坚决不同意。

智瑶联合韩赵以晋国王室名义一起讨伐赵氏,赵无恤借助高大坚固的晋阳城严防死守,备足粮食,智韩魏联军攻城3年都毫无建树,智瑶仔细勘察晋阳城周围地形后,发现晋阳城东北有条晋水绕过晋阳城流向下游,冒出一个妙计,在晋水上游筑坝蓄水,然后挖开豁口将晋水引到晋阳城里,水淹晋阳城,晋阳城被淹后,百姓们被迫躲在屋顶,大量粮食也被浸泡了,处境艰难,大家对智瑶恨得咬牙切齿,表示宁可饿死淹死也决不投降。

智瑶带着韩虎和魏驹站在高处视察晋阳城内水情,洋洋得意地跟韩虎和魏驹说:你们看,晋阳城是不是要撑不住了?以前晋水像城墙一样抵御外敌保护晋阳城,今天才知,晋水可以如此轻而易举地灭掉晋阳城。站在一起一旁的韩虎和魏驹有种兔死狐悲的感觉,不由得冒冷汗,因为韩国都城平阳(今山西临汾)旁边有汾河,魏国都城安邑(今山西夏县)旁边有绛水,二人同时担心赵国被灭后,智瑶如法炮制通过水淹平阳和安邑来灭掉韩国和魏国。

晋阳城内赵无恤自知坚持不住了,与心腹大臣张孟谈商量对策,张孟谈表示韩魏追随智瑶伐赵绝非自愿,主动请缨出城联络韩魏,以唇亡齿寒之理说服韩魏与赵联合,消灭一家独大的智氏。张孟谈的建议,正中韩虎和魏驹的下怀,白天跟着智瑶视察晋阳城水情时,二人已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所以双方一拍即合。次日夜里,韩魏派人杀掉守坝的智氏士兵,将晋水豁口引向智氏军营,韩赵魏里应外合,三面夹击,全歼智氏军队,为免后患,斩草除根一次性杀光智氏家族200多人口,瓜分了智氏地盘,从此晋国只剩下韩赵魏三家。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册封韩赵魏三国为诸侯国,爵位为侯爵,韩虔、赵籍、魏斯成为韩国、赵国、魏国首任国君,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以这一年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公元前376年,晋国末代国君晋静公被韩赵魏废掉,晋国最后一点地盘也被瓜分掉,晋国从此灭亡。

【战国时期,秦国采纳范雎建议先灭韩国,韩国公族后人从此以韩为姓】

战国时期,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范雎,跟主人须贾一起出访齐国,因为表现太过突出功高盖主,齐国重赏了范雎而忽视和冷落了须贾,范雎回到魏国后被扣上通齐卖魏的帽子,差点被魏相魏齐折磨致死,后来在郑安平帮助下,跟随齐国使团偷偷逃到秦国。

公元前271年,范雎面见秦昭王后,为秦国统一六国提出远交近攻的战略,与齐国保持好关系,优先灭韩赵魏,其中韩国首当其冲。

公元前234年,秦国开始攻打韩国,韩国自知打不过,派出韩非子出使秦国求和平,结果韩非子被秦国扣留随后被杀。公元前231年,韩国主动献出南阳割地求自保,秦国笑纳,压根没有停手的意思,并以此作为根据地,继续进攻韩国。公元前230年,秦国攻陷韩国都城新郑,俘获韩王安,占领韩国全境,韩国灭亡,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秦国在韩国地盘上设置颍川郡,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市)。

韩国被灭后,韩国公族后人以韩为姓,并尊受封韩地开始以韩为氏的韩武子韩万(姬万)为始祖。

【盘点韩氏家族在晋国的兴衰史】

韩氏始祖韩武子韩万,是晋武公曲沃代晋的得力助手,翼城晋国大宗的末代国君晋哀公,都是晋武公命令韩万杀掉的,韩氏在晋武公时期很受器重,被封韩原,开始以韩为氏。

第2代韩赇伯、第3代韩定伯韩简,继承韩氏宗主地位,在晋献公、晋惠公、晋怀公时期在晋国朝中非常得势,位高权重。

晋文公重耳逃亡期间受到弟弟晋惠公、侄子晋怀公的派人追杀,而韩氏作为晋惠公晋怀公朝中重臣,在晋文公即位后被冷落,在晋文公时期走向衰弱。第4代韩氏宗主韩舆英年早逝,留下年幼的儿子第5代的韩厥。

韩舆临死前将幼子韩厥托给赵衰抚养,赵衰、赵盾父子一直很器重韩厥,待他不薄,后来将他任命为三军司马,仅次于晋国的六卿,韩厥没辜负赵衰赵盾父子的信任,凭优异表现一路晋升为晋国执政,晋国军政最高长官中军将正卿,让韩氏家族再次兴盛起来。

因赵氏有恩于低谷期的韩氏家族,韩厥以后的韩氏家族一直与赵氏家族保持良好关系,这也是韩赵魏可以联手灭智氏的重要底层逻辑。韩氏第6代韩宣子韩起担任了长达28年的晋国执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帮助晋国复兴霸业。第7代韩贞子韩须率韩氏家族从韩原迁都至平阳(山西临汾),第8代韩简子韩不信伙同智赵魏一起平定范氏和中行氏之乱,第10代韩康子韩虎跟赵魏一起灭了智氏家族。

第11代韩武子韩启章任内将韩氏都城迁往宜阳(河南宜阳县)。

公元前403年,第12代韩景侯韩虔任内跟魏国魏斯、赵国赵籍一起正式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成为韩国开国国君。

公元前375年,第15代韩哀侯韩屯蒙灭掉郑国后,将国都迁至新郑(今郑州)。

公元前323年,第18代韩康开始称王,史称韩宣惠王。

公元前230年,第22代韩废王韩安时期,立国173年的韩国被秦国所灭。

韩国灭国后有一部分韩氏迁居淮河一带,因当地方言发音韩的发音接近于何,最终这部分韩氏后人以何为姓。现在的韩氏和何氏,本是一家,历史上有韩何不通婚之说。

韩姓的其他来源主要源自各种少数民族改姓,主要包括:

【韩姓祖地】

韩姓始于韩姓始祖韩万受封韩原,韩万出生于曲沃(今山西闻喜县),受封地韩原对应今天哪个地方存在一定争议,有三种说法,一种说韩原在陕西韩城市西南,一种说法韩原在山西芮城县北,一种说法在山西河津市以东(与万荣县交界地带)。打开地图看,其实陕西韩城市与山西河津市属于两个相邻的地域,韩万的封地古韩原很有可能是横跨两地,至于山西芮城县北这个说法,与上述两地相距较远。综合韩姓宗亲们的祭祖活动规模,目前以山西河津说为主。

【韩姓祭祖活动】

目前在山西省太原市台骀山上建有一个韩祖堂,每年的八月初六韩姓始祖韩万生日这天,全球韩姓后人都会聚集于韩祖堂,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

此外,2016年在山东日照市岚山区,建成了世界韩氏文化园世界韩氏祖祠并于当年启用,每年的清明节期间(4月2日至4月5日)在此举行盛大的世界韩氏祖祠春祭大典;每年秋天的9月9日,在此举行盛大的世界韩氏祖祠秋祭大典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66320.html

唐叔虞,唐国,晋侯,起源,周成王,儿子,弟弟,曲沃,祖先,晋国,知识科普,韩氏,晋献公,周成王,曲沃,晋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唐叔虞,唐国,晋侯,起源,周成王,儿子,弟弟,曲沃,祖先,晋国,知识科普,韩氏,晋献公,周成王,曲沃,晋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唐叔虞,唐国,晋侯,起源,周成王,儿子,弟弟,曲沃,祖先,晋国,知识科普,韩氏,晋献公,周成王,曲沃,晋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