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缺乏根基的汉文帝,为何没变成西汉诛吕功臣们的傀儡?

缺乏根基的汉文帝,为何没变成西汉诛吕功臣们的傀儡?

汉文帝也有独属于他“狠”的一面,汉文帝是被陈平和周勃扶持起来的,世人都以为汉文帝因为性格懦弱会被这两人架空,可事实上,周勃当年差点被汉文帝定罪杀死,也是苦苦求饶散尽家财,这才保了一命。

所以西汉初的“权臣”,只是一种假象,汉文帝的懦弱,也不是绝对的真相,看似笑嘻嘻的老好人汉文帝,内心里藏的东西可不少。

作为刘邦的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出身”不怎么样,因为他的生母薄姬是个“二婚女”,虽然说汉朝的礼法没那么极端,但放在任何时代来说,一个嫁过人的女子,在绝大部分帝王的后宫中,地位都不会这么高的(刘启、李治、赵恒除外)。

当年薄姬还是魏王豹爱妾的时候,就有人给薄姬算命,说薄姬脸上有“天子之母”的面相,这句话让魏豹高兴坏了,可没过多久他被杀死了,薄姬被当作战利品充入了刘邦的掖庭,或许是刘邦也听说了薄姬有这个命数,于是便宠幸了薄姬,这才有了刘恒。

可刘邦这位皇帝生性随意,刘恒的出生并不能引起他的重视,因为他的嫡长子、太子刘盈他都不在意,他只爱他那个宝贝儿子赵如意,所以刘恒又算什么,下令,打发一下刘恒,刘恒就陪着他那苦命的母亲坐了冷宫。

后来刘邦为了搞定异姓诸侯王,拼了大半条命南征北战,位于山西的代地也被刘邦拿下了,为了保证国家稳定,刘邦决定用自己的亲生儿子们来分封坐镇,年幼的刘恒就被封到了这里,是为代王。

当刘邦的旨意传到了薄姬母子的耳中的时候,他们二人眼里亮起了光,难道,这是陛下自觉当爹责任不到位,要开始厚待我们了吗?

送信的太监却直接给薄姬泼了一盆冷水,别想太多了,陛下的儿子们人人有份,而代地,又刚好是最危险的地方。

是的,代地很危险,紧紧靠着匈奴,刘邦被困的白登,也同样在山西,薄姬一听脸色煞白,等到明天天色一亮,她就要和刘恒母子分离了。

年幼的刘恒,坐着马车孤寂地北上。

自幼缺少父爱,年纪不大却身临险境,现在还被迫和母亲分离,据说嫡母吕皇后还是个心胸狭隘的女人,母亲想必也是生命未卜,年少的烦恼占据了刘恒,然后缔造了他那懦弱又老好人的性格。

吕氏伏诛,代王登基。

公元前195年6月,在平乱过程中受伤过重的刘邦驾崩,不久后太子刘盈登基为帝,可这个王朝的实际统治者,乃是刘盈的母亲吕后。

刘盈在位期间,权力都被吕后一手掌控,而吕后也渐渐对偏颇刘如意、戚夫人的刘盈失去耐心,干脆直接摄政,所以刘盈这位皇帝,活得就像一个傀儡。

吕后或许是因为刘盈的缘故,对整一个刘汉宗室都不怎么信任,所以她就大肆扶持了自己的家族吕家之人上位,给她的兄长们封王,还让她的侄子掌管军政大权,公元前180年,吕后在长安驾崩,她在逝世前,叮嘱了两个侄子吕禄和吕产在必要的时候“保全自己”,这番告诫,直接导致了诸吕之乱。

吕禄和吕产认为吕后乃是暗示他俩发动政变,颠覆大汉的江山,因为他俩在吕后生前被赋予最高的军政权力,于是两人便串通吕家势力,准备改朝换代,只可惜这件事被刘肥的儿子刘章提前知道了,刘章便通知了陈平、周勃,还有在齐国的兄长刘襄,他们要扑灭诸吕的火苗。

这场拯救是成功的,刘襄乃是第二任齐王,他以挽救汉室、除去吕氏的名义从齐国带兵出发前往长安,而本来还想坐山观虎斗的陈平和周勃则是着急了起来,因为比起诸吕谋反,他俩更怕刘襄进京当皇帝,于是一方面以朝廷命令通知刘襄不用来了,一方面迅速镇压了诸吕,这场颠覆江山的危机就解除了。

可危机解除了,刘襄盯得死死的“皇位问题”还没有下文,刘襄可不服气,毕竟当时的皇帝“刘弘”乃是个十足十的傀儡,如果皇位问题不解决,那么下一次作乱的可能就是陈平、周勃了。

眼见以刘襄为首的刘汉宗室都不放心,想要一个明确的结果,于是朝廷大臣们商量出了一个爆炸性的“对策”,既能把傀儡皇帝刘弘给赶下位,洗去他们想要“夺权”的嫌疑,也能让强势的刘襄当不了皇帝,这个对策就是:

“弑帝孙,迎帝子”。

所谓弑帝孙,就是陈平和周勃等人以朝廷的命令对天下宣告一件事情,那就是汉惠帝刘盈还在世的儿子,包括当今皇帝刘弘,他们都不是汉惠帝的亲子,所以他们要“处死”这几个“帝孙”:

“少帝及梁、淮阳、常山王,皆非真孝惠子也。吕后以计诈名他人子,杀其母,养後宫,令孝惠子之,立以为後,及诸王,以彊吕氏”。

他们将这几个“倒霉”的帝孙说成了吕后设置的阴谋,目的是为了积蓄更加强大的力量来颠覆汉室的江山,而这一招非常之绝,因为大家都知道这几个汉惠帝的儿子是真的,可是为了眼前的各方利益,只能牺牲掉他们了。

最重要的是,敢杀皇帝的儿子,这种事情确实是让人对陈平和周勃二人的胆量意想不到。

既然承担了那么大的风险弑杀了这几个帝孙,西汉文武大臣们自然是有着自己的目的,那就是“迎帝子”,说白了,就是在刘邦还在世的儿子中再立一个当皇帝,那么该立谁?

自然是立年纪最大的,也就是代王刘恒。

“代王方今高帝见子,最长,仁孝宽厚。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故顺,以仁孝闻於天下,便。”

其实迎立代王刘恒,这才是朝廷大臣们的真正目的,而用借口除掉汉惠帝之子,这只是为了扫清“顺位继承人”,给刘恒让路,如此一来,皇位就怎么也轮不到刘襄了,最重要的是,刘恒的性格十分之和善,在朝廷众人看来,这种好“控制”的皇帝,才是他们想要的。

不过刘恒的“好控制”,这只是一个表面上的假象,真正的刘恒,绝不可能那么简单。

刘恒最初的底气:外戚薄家。

如果单拿刘恒的底蕴来看,刘恒确实压不住朝廷的大臣们,但问题是,在西汉的时候,假如皇帝的母亲还在世,那么皇帝是完全做不到一言堂的,换而言之,如果皇帝的性格不够强硬,那么他的母亲,也就是当朝太后会出来主持大局。

这不是西汉才有的习惯,在战国时期都一直有这种先例,所以刘盈登基了,他的母亲吕后摄政,即便刘盈能力不行,可江山还是好好的,刘恒登基了,道理也是一样的,他的母亲薄太后,也有参政权力,既然刘恒一个人压不住场子,那就让她来,她总行了。

其实刘恒和薄太后都很聪明,在一开始,陈平和周勃通知到代王来长安当皇帝的消息传到了代国时,薄太后就让自己的弟弟薄昭前往长安查探情况,这个安排刘恒也是同意的。

刘恒的聪明在于谨慎,没有被巨大的馅饼砸下来冲昏头脑,还是让舅舅去查探虚实。

薄太后的聪明在于布局,她让薄昭作为刘恒的代言人去长安不仅是查探虚实,还暗中交好主要的大臣:陈平、周勃,为的就是让外戚薄家在刘恒登基后方便“介入”朝堂,薄太后未必是想当吕后,但帮助儿子的同时,也确实想给家族谋求点利益。

于是薄昭进京之后,就得到了周勃的善意,不久就传信回代地,让刘恒带着薄太后进京当皇帝,这一去,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代王身份的变化,更意味着一个利益集团的转移、诞生。

刘恒进京登基后,首先做的事情就是“重塑”格局。

这个格局既是朝堂的政治格局,也是宗室的伦理格局。

在政治格局上,汉文帝结合母亲的意见,再结合陈平和周勃的意见重新分配官员,这是对于陈平周勃等人的回报,不过汉文帝安排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让舅舅薄昭掌握一定的军权,担任“车骑将军”,这是防止大臣们作乱的重要防御。

对于宗室格局的重塑,汉文帝要做的就是拉拢有实力的,比如在平定诸吕中,实际出力最大的宗室人物:朱虚侯刘章。

刘章本意是想争取机会给兄长刘襄进来当皇帝,谁知道陈平和周勃玩得这么狠,这么彻底,不过刘恒还是念及他的功劳,给他加了两千户食邑,又过了两年,刘恒又把他封为了城阳王,让他成为郡王,所以刘恒的出手,都是十分干脆利落,但一定效果翻番的。

两个格局重塑好,那么刘恒要做的就是度过“实习期”就行了。

看似手无缚鸡之力的刘恒,光是背靠薄氏就立于不败之地了,大汉以孝立国,这个“孝”就注定了即便出现“主少国疑”的情况,也有太后势力和外戚家族涉入其中来消除这种隐患,所以汉代的“外戚干政”虽然是一个大弊端,但也不得不说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大汉的寿命。

可以想象,假如有大臣拎不清自己的位置,自以为自己是老臣就拿捏皇帝,那么就算老好人刘恒不教他做人,也有薄太后、薄昭来教他做人,刘恒是好人,但是薄昭未必是,而薄昭就代表了薄太后,薄太后本身就是“皇权的一部分”,所以控制刘恒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西汉大臣陈平和周勃有自己的顾虑和底线。

到了汉文帝一朝,其实最值得一提的大臣就是陈平和周勃了,一个是右丞相(西汉时右丞相地位、权力比左丞相大),一个是当朝最高的军事长官太尉。

找借口除掉汉惠帝儿子们的主谋是这两个人,能真正把刘恒当成傀儡的,也就是这两人,只不过这两个人虽然做事够狠,却有着自己的顾虑和底线。

顾虑是怕自己太过越位,被后世人唾骂。

底线就是他们确确实实是为大汉做事的人,和“权臣”不一样。

比如这两位大臣在刘恒登基的时候,都有想过“功成身退”的问题。

有的人就纳闷了,他们扶持刘恒起来,不就是为了找个好说话好控制的吗,怎么可能舍得功成身退,事实上,他们确实是想找个好说话的,但未必是为了控制皇帝,他们只是希望新登基的这个皇帝,不会因为“杀鸡儆猴”而把他俩给除掉。

选一个好说话的皇帝,更多是为了自保。

刘恒登基不久,陈平提出“让位”,让周勃当这个右丞相,刘恒应允,周勃当了丞相。

不过周勃因为心中有勇无谋,犯了迷恋权力的错误,他当丞相期间,正事没怎么干,反而是靠着丞相的身份耀武扬威,最后引起了汉文帝的不满,于是汉文帝有一次像闲谈一般询问周勃政事,周勃却是一样没答上了,所以周勃羞愧得自愿辞去丞相的身份。

这就是周勃的“缺陷”,要知道想把皇帝当成傀儡操纵,前提是你得比皇帝更有能力,更努力,而像周勃这样的,是根本做不到的。

陈平在公元前179年就去世了,在他去世后,周勃就显得势单力薄,不久之后,周勃的谋士提醒周勃要懂得“激流勇退”,周勃也觉得自己这几年“诛杀惠帝诸子”、“大权在握”有点过头了,加上汉文帝“体谅老臣”,让周勃早点回封国养老,周勃就回去“绛地”养了。

但周勃以为汉文帝愿意这样放过他了?

汉文帝显然心思很深,他并不放心周勃回到老家养老,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给周勃封国所在地的大父母官“河东郡守”、“河东郡尉”下命令,让他们去“拜访”老太尉、丞相周勃,这种拜访则是让周勃十分惶恐,所以周勃每一次都要穿着铠甲迎接来人。

周勃这种举动多了,就渐渐被人抓到了“把柄”,有人上告汉文帝周勃要谋反,汉文帝也顺势把周勃抓了,差点要把周勃给处以死刑了,后来还是周勃散尽家财,给了薄昭,这才让薄太后出面给周勃求情,汉文帝碍于“孝道”,只能听母亲的话,放过了周勃。

所以这个汉文帝一朝被视为“大权臣”的周勃,根本就没有那么体面和风光,更别说他拿捏汉文帝了,当汉文帝度过了那个“实习期”,都开始要拿捏周勃了,周勃自己求饶都来不及。

从周勃的下场可以看出,西汉初根本出不了什么真正掌控皇帝的大权臣,因为各种因素层层紧扣,一直都让皇帝处在上风。

结语:

汉文帝在位时间不短,而他的帝王之路,乃是一种十分独特的风格,继秦始皇和刘邦之后,汉文帝走的不是什么“霸道”路线,乃是我温和的政治路线,于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前奏,但温和不代表真正的懦弱,因为到了皇帝这个身份,性格不再是治世的重点,而性格也不可能真正让汉文帝真正被拿捏。

除了周勃险些被汉文帝处死以外,汉文帝后来还逼迫自己那个“权倾朝野”的舅舅薄昭自尽,薄昭无奈自尽,若是从这些角度来看,根本就不会有人说汉文帝很愚蠢,相反汉文帝才是那个最厉害的人。

因为他能做到一面果断狠辣,一面春风善意,处事如此泾渭分明的皇帝,才是真的帝王典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7690.html

刘恒,刘邦,刘襄,吕皇后,皇帝,薄姬,儿子,汉文帝,根基,功臣,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刘恒,刘邦,刘襄,吕皇后,皇帝,薄姬,儿子,汉文帝,根基,功臣,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刘恒,刘邦,刘襄,吕皇后,皇帝,薄姬,儿子,汉文帝,根基,功臣,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