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刘邦: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备:祖宗我有方法,可惜你不会用

刘邦: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备:祖宗我有方法,可惜你不会用

史能泛舟,亦能覆舟!

公元前202年,饱经秦末战乱的华夏大地终于迎来了安宁。此时天下初定,百业待兴,推选一个合适的人当皇帝,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同年二月,在以韩信、樊哙、彭越、张傲、藏荼为首的一众有功之臣共同上书刘邦,恳请刘邦即位称帝。

刘邦面对自己称帝已经成为既定实施的情况下,还故意推脱,刘邦说:“我出身贫寒,怕担当不起如此重任啊!”面对刘邦的推辞,众将给刘邦回了一句:“大王你虽出身贫寒,但能率领我们横扫爆秦,诛杀不义之人,论功劳,你可是居首功,您称帝那是众望所归,难道你非要辜负我们一片苦心吗?”

《史记·高祖本纪》:“正月,诸侯即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甲午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刘邦面对众人的一片赤诚,自知无法在推脱,于是顺水推舟地回了一句:“既然你么们都这样说了,我也不好再推脱。”同年2月28日,在山东定陶汜水之阳,刘邦按照众臣的意愿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汉。

想起数年前,秦末战乱之时,刘邦还是一个小小的泗水亭亭长,后来还因为贻误了公务,摇身一变成为秦朝的逃犯。为何刘邦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成长为一代新生朝廷的皇帝呢?排除刘邦自身的原因,我想跟多的原因是他手下那些人的共同努力,刘邦登基前与众人的对话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刘邦名义上只是一个领导而已,治理朝政有萧何,出谋划策有张良,领兵打仗有韩信。我想除了他们之外,刘邦身边的人才还是有很多的,可惜这些人的位置,当时还有谁能升任得了呢?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资治通鉴》·司马光

刘邦自身也深知人才难得,对于人才刘邦是爱惜的。可是患难见真情,荣华见真心。得到天下后的刘邦,开始逐渐迷失了自己,虽说是人性使然,但有些事情是足以后悔一生的,这些事情就是消灭异姓王与排挤有功之臣。运筹帷幄的张良,靠其聪明才智躲过了这一劫难,其他人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凡是有点功劳的总要受到排挤与利用,萧何灭韩信就是很好的例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邦开始后悔了,可惜世界上没有后悔药。面对大汉逐渐无人,刘邦开始反思自己,难道自己真的做错了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回想起当初为了反抗暴秦,聚拢在刘邦身边的人,哪一个不是凤毛麟角般的存在。而今,天下初定不久,刘邦就感慨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一生可谓是矛盾重重,从开始的将相云集,到最后的无人可用,从开始的位居高堂,到现在的事必亲为。"白登山之围"与“萧规曹随”就是这一恶果的具体体现。

反观刘邦的后世子孙刘备,他对待人才的方法可比刘邦高明多了。正如刘邦所言,他对身边的人都能加以任用,但他身边那些人是在某方面突出,综合实力却有待商榷。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有最好,没有就必须强求。诸葛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刘备“三顾茅庐”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求得诸葛亮这位人才,诸葛亮前来报到之后,刘备没有马上委以重任。当时刘备的想法很简单,自己身边还有人,没有必要马上对诸葛亮委以重任,所以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到被刘备委以重任历经了数年的时间。

刘备的方法是人才储备,保证自己的人才够用。刘邦的方法则是不断消耗人才,而没有进行储备。刘邦不进行人才储备带来的后果是,临终前一年高呼:“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假如他当初象刘备一样,自己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受制于人的情况了,可惜他们相距数百年,后人种树,奈何前人只能乘凉。

参考资料:《高祖本纪》《汉书·百官公卿表》《资治通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8591.html

方法,刘邦,四方,刘备,诸葛亮,天下,人才,韩信,猛士,祖宗,故事传记,刘邦,刘备,诸葛亮,韩信,猛士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方法,刘邦,四方,刘备,诸葛亮,天下,人才,韩信,猛士,祖宗,故事传记,刘邦,刘备,诸葛亮,韩信,猛士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方法,刘邦,四方,刘备,诸葛亮,天下,人才,韩信,猛士,祖宗,故事传记,刘邦,刘备,诸葛亮,韩信,猛士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