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孙十万为啥天天打山越?吴国灭亡时有23万士兵,其中山越士兵过半

孙十万为啥天天打山越?吴国灭亡时有23万士兵,其中山越士兵过半

“山越好为叛乱,难安易动,是以孙权不遑外御,卑辞魏氏。”——《三国志·贺齐传》

陈寿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东吴境内的山越经常叛乱,难以彻底平定,所以孙权没有精力对外征战,因此不得不向曹魏称臣!孙权向曹操请降,向曹丕称臣,主要是为了对付刘备,不过也可以看出山越叛乱对东吴的影响很大。

翻阅《三国志·吴书》,可以发现东吴几乎从孙策时代开始,一直到孙权去世,几十年的时间一直征讨山越;另外,我们读东吴将领的传记,会发现几乎每位将领都有率兵与山越作战的记录,比如吕蒙、陆逊、贺齐、全琮、吕岱、潘璋、凌统、诸葛恪……

山越的由来

关于山越的由来,多少有些争议,但翦伯赞、何兹全等学者认为,山越就是秦汉以来的百越族。长江以南地区,越族很多,散居在各地,故称百越。东吴统治境内的百越,为了逃避赋税逃入山中,于是被称为山越。

由于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许多百姓为避战乱,逃入深山,有的豪强大族也往往合宗入山,甚至发展成匪盗。他们往往和山越混在一起据山自保,对抗孙吴政权的统治。山越之于孙吴,是内部很大的隐患,当年陆逊曾对孙权说“山寇旧恶,依阻深地;腹心未平,难以图远。”

所以孙策、孙权时期一直在征讨山越,因为不平定山越,内部不巩固,就不能对外用兵。比如孙策、孙权对外用兵时,经常受到山越叛乱的掣肘。另外除了消除隐患,征讨山越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可以把山越人变成精兵、变成编户齐民!

另辟蹊径“足兵足食”

东汉末年由于战乱、瘟疫、饥荒等诸多因素,导致人口锐减,曹操的诗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就是真实的写照。所以各方势力最看重的就是人口、粮食,曹操靠屯田,诸葛亮靠治理蜀地,孙权则靠着压榨山越来“足兵足食”。

我们简单梳理一下《三国志》里记载的吴国将领讨伐山越的成果,主要是得到了多少人口,得到了多少精兵,并列出其中的数字:

1、建安八年(203年),贺齐得六万户,斩首六千,得兵万人;

2、建安中,陆逊得部曲两千余人;

3、建安中,潘璋得八百人;

4、建安十三年(208年),贺齐得两万户,斩首七千;

5、建安十八年(213年),贺齐得精兵万余人;

6、建安中,凌统得精兵万余人;

7、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陆逊得精卒数万人;

8、建安中,全琮得精兵万余人;

9、建安中,朱桓得万余人;

10、黄武中,全琮得万余人;

11、黄武中,张承得精兵一万五千人;

12、嘉禾六年(237年),陆逊得精兵八千余人;

13、嘉禾六年(237年),诸葛恪得甲士四万;

14、赤乌十一年(248年),陆胤得五万余户,兵八千余人。

合计得十三万户,兵十万四千。因为陆逊的记载中有一条是得兵数万,一个“数”表明最少三万以上,所以几十年征讨山越的过程中,东吴得到兵力补充最少为十三万四千人。以上还只是我所梳理的记载,肯定有所疏漏,再加上没有记载的,只怕也不少。

公元280年晋灭吴,据《晋阳秋》记载吴国户数五十三万、官吏三万二千、士兵二十三万、后宫五千余人、民口二百三十万。吴灭亡时有士兵23万,而东吴征讨山越得到的兵力却有13万多,可见东吴士兵有一半以上是讨伐山越得来的。

所谓无利不起早,固然山越在早期是东吴政权的威胁,但等到后来,山越其实已经不能动摇孙氏政权的统治。然而孙十万是个会算账的人,不停地征讨山越,可以不断的补充兵力,补充百姓增收赋税,实在是一笔好买卖!

参考文献:《三国志》裴松之注、何兹全《三国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18715.html

东吴,士兵,孙权,吴国,建安八年,陆逊,余人,精兵,征讨,三国志,观点评论,东吴,孙权,建安,陆逊,贺齐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东吴,士兵,孙权,吴国,建安八年,陆逊,余人,精兵,征讨,三国志,观点评论,东吴,孙权,建安,陆逊,贺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东吴,士兵,孙权,吴国,建安八年,陆逊,余人,精兵,征讨,三国志,观点评论,东吴,孙权,建安,陆逊,贺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