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西周吸取商朝衰亡教训而制定宗法制和分封制,随生产力发展而过时

西周吸取商朝衰亡教训而制定宗法制和分封制,随生产力发展而过时

西周的“制度”,包括“分封”在内,是武王和周公等充分吸取了殷商由强转衰的历史教训而做的“重大变革”。

殷商是什么“制度”,概括地说,是靠武力征服的“万邦来朝”的“松散联邦制”。从甲骨卜辞中可知,当时的“方国”,大约有数百个,相互之间没有血缘联系也没有隶属关系——打仗打服了就归顺、就进贡、就听从调遣指挥;然而,这些方国很可能互相攻击,比如“土方”,与殷商时好时坏,算下来至少打了好几十年仗。

如此,殷商的“疆域”始终是个“未定之数”,忽大忽小,这要看周边的方国与之关系如何。

殷商之前的夏代,大致也应该是这样。

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一统”,几乎囊括了原来夏商的全部“疆域”。

武王和周公,确切说主要是周公,采用了完全与殷商不同的治理“制度”,概括说,其主要就是以“温暖的血缘关系”代替了夏商“冷冰冰的征服关系”,这就是“分封制”。

西周,首先实行了“分封亲戚”的办法

一是将姬姓兄弟和子孙分封到各地,一共是五十五个诸侯国;二是将与周族姬姓通婚的有功异姓贵族分封了十六个诸侯国,姜太公是其中一个,分封到了齐国。

西周等级示意图

从最初设计来说,“分封”不是瓜分周朝的疆域,而是“分封亲戚,以屏宗周”,这七十一家诸侯,都是周天子的代理人,是全部归属天子一人所有的土地的实际“管理人”和“使用者”。

这就是《诗经》所说的“敷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武王和周公认为,靠这种“温暖的血缘关系”,是保证周族“家天下”的最好办法。

西周,其次实行了“兴灭继绝”的办法

所谓“兴灭继绝”,就是“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据《礼记》、《吕氏春秋》和《史记》载,西周初年,封神农之后于“焦”;封黄帝之后于“蓟(或祝)”;封唐尧之后于“黎”;封虞舜之后于“陈”;封夏禹之后于“杞”;封成汤之后于“宋”。还封比干之墓、释箕子之囚、式商容之闾,委任前朝遗老遗少当官,等等。

这是为了证明周族自己统治的“合法性”“合理性”以及“宽宥厚道”。这一招,亦被后来的若干王朝继承使用过。

西周,再次实行了“柔远能迩”的办法

“柔远”,是“怀柔远人”,就是对远方的“蛮夷戎狄”“通婚”和“会盟”。直到唐代魏征奉敕所撰的《九成宫醴泉铭》,仍然吹嘘太宗李世民“始以武功一海内,终以文德怀远人”,可见此举影响深远。

周朝疆域图

“能迩”,是亲善近邻,使之不对周朝形成威胁。

从上面三大办法来说,武王和周公不能不说很动了脑筋,也确实下了功夫。

具体到“分封”,如何保证诸侯们能够乖乖听命于周天子,武王和周公也是相当“深谋远虑”策划了一番,这就是与“分封”配套的“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

“宗法制度”,确定的是天子之位和诸侯之位以致士卿大夫之位如何传承——即“立嫡不立长,立长不立贤”以及“大宗小宗”的制度。

“礼乐制度”,即是对“尊卑长幼”所立的严格等级规定,又是一种文化同化的极好教育方式。

可以说,看起来,西周的制度似乎已经设计得“天衣无缝”。就此,可以去看王国维的《殷周制度论》,他认为,西周的制度是天底下最完美的制度,胜过“共和”,所以他要“复辟帝制”。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武王和周公没有想到两点——第一,是“温暖的血缘关系”并杜绝和限制不了王室内部的争权夺利,“三监之乱”和后来的弑父杀兄争夺天之之位都是他们始料未及的;第二,也是最重要的,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所以,开辟新的土地以及由此而来的诸侯、卿大夫不甘心当“二地主”而要自己成为真正的“大东家”的欲望是不可遏制的。

同时,“柔远”也抵不住天灾,气候变化必然使游牧部落内侵。

里外夹攻,这才使西周延续了二三百年之后,就已经衰微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1212.html

诸侯国,生产力,疆域,教训,武王,西周,制度,办法,发展,周公,知识科普,周天子,方国,武王,制度,周公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诸侯国,生产力,疆域,教训,武王,西周,制度,办法,发展,周公,知识科普,周天子,方国,武王,制度,周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诸侯国,生产力,疆域,教训,武王,西周,制度,办法,发展,周公,知识科普,周天子,方国,武王,制度,周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