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颠覆传统认知: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孰重孰轻?汉武帝的豪迈与哀愁

颠覆传统认知: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孰重孰轻?汉武帝的豪迈与哀愁

上次咱们说到,从汉高祖至汉武帝,是西汉王朝的帝国制度在摸索中逐渐完善的过程,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披荆斩棘,先后翦除异姓王、外戚、同姓王之后,这套体系终于摆脱了旧的束缚,此时,留给汉武帝的,正是这样的一个帝国。

公元前141年,刘彻即位,真正的强汉时代来临,汉武帝在位期间将汉朝的疆域进行了全面的扩张:东边,吞并卫满朝鲜;南边,收复南越,对滇、夜郎等西南诸国进行全面控制;西边,张骞出使西域,和中亚诸国建立联系,李广利征大宛,赵破奴破车师;北边,卫青、霍去病将曾经不可一世的匈奴赶到了漠北,自此漠南无王庭。

汉武帝画像

然而,对于汉武帝很多人有不同看法,认为他所有的功绩都是建立在无数平民的悲剧之上,他不是一位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的帝王,只是个富二代,把“文景之治”的所有积蓄都挥霍完了,甚至还引用台湾省作家龙应台的话说:“我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

那么,这位备受争议的汉武帝,究竟应该如何评价呢?

文景之治留下的隐患

汉武帝即位之前,西汉王朝奉行的是“无为而治”,朝廷的赋税很少,经商也很自由,社会经济逐步恢复,粮食储备越来越多,这就是所谓的“文景之治”。提到“文景之治”,很容易把当时的社会想象成国富民强的美好世界,但是果真如此吗?

汉文帝画像

国家管理宽松的时候,地主、大族就会乘虚而入,收买当地官吏,相互勾结,巧取豪夺,逐渐发展成为豪强;粮食囤积在仓库吃不完,导致谷贱伤农,豪强趁机哄抬物价,政府又没有能力调控,只能任由他们赚取更多民脂民膏;匈奴的入侵,一直是被动应对,边境惨遭抢掠,皇帝也不敢报复,只能嫁个公主过去和亲。

可见,文景之治虽然使汉初的社会重新焕发生机,经济发展迅速,但民众究竟有没有真正受益很难说,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地方官员和豪强。在这样的情况下,汉武帝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无为”变“有为”!

无为变有为

汉武帝刚即位的时候,受祖母窦氏掣肘,窦氏信奉黄老学说,一直到她去世之后,汉武帝才亲自执掌朝政。

董仲舒画像

汉武帝放弃了黄老无为的理念,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统一了思想;文景时期为了发展经济把铸币权下放,导致民间到处私铸铜钱,汉武帝将其收回中央,发行了“五铢钱”,统一了货币;实行盐铁专营,把盐铁两大支柱产业变成国有,由“市场经济”变成了“计划经济”,统一了经济。

政治、文化和经济都实现了统一,一个完整的中央集权国家诞生了。这种制度,从商鞅开始,到秦始皇,再到汉武帝,终于发展到了终极形态。

西汉五铢钱

汉武帝时期经年累月的征战,使文景二世积攒的家底都被消耗一空,于是他任命桑弘羊为财政顾问,进行了一系列激进的经济改革,为国家筹集资金。

桑弘羊采取的办法是“平准”和“均输”。均输是指国家在全国范围内采购、运输、买卖,形成全国性的贸易网络;平准是指政府出面调控物价,低价买入,高价卖出,既能赚取差价,又能保证物价的稳定。

汉匈战争示意图

这一系列举措,让国家财政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可国家虽然富裕了,但民众的生活却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均输和平准在历史上引起了极大的争论。

汉武帝中期,桑弘羊再次推行赋税改革,推出“告缗”和“算缗”二令。平准、均输已经让桑弘羊备受争议了,而算缗、告缗又让他身背骂名。

桑弘羊画像

算缗是指征收财产税,商人、地主、手工业者需要将自己的财产上报,国家按照一定的比例收税;告缗是指如果有人不报或瞒报,举报者将会获得被举报者一半的财产。

文景之治,民间积攒了大量财富,各地遍布财大气粗的商人和富甲一方的豪强,汉武帝时期要开始收割了,但在收割的过程中,难免会让老老实实做生意的商人受到牵连,特别是告缗令一出,就有大批地痞流氓开始告状,几乎所有的中产阶级都被告发,导致家破人亡,社会秩序一片大乱。

西汉经营西域战争示意图

那时候,人们赚了钱也不敢存着,马上就要用光,免得被国家没收,没人肯存钱,也没人愿意投资,文景时期兴盛的民间经济在汉武帝的影响下变得一片萧条,这种近乎流氓的行为,严重透支了国家的信誉。

可以说,没有人愿意生活在汉武帝的时代,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庆幸曾经有过一个“汉武盛世”,亿万子民用自己终生的苦难,为后世的中华撑起一片更广阔的天空。

巫蛊之祸

汉武帝的做法,必然会遭到社会各界的反对,为了确保新政能够顺利实施,汉武帝任命了一批心腹前往基层执行命令,他们被称作“酷吏”。

公元前91年,酷吏江充抓住汉武帝在甘泉宫休养的机会,闯进太子刘据府中搜出了几个针刺小人,以此作为太子暗中诅咒皇帝的罪证。江充借此事来陷害太子,摆明了是要置他于死地。刘据不甘心就这样束手就擒,派人冒充皇帝使者逮捕了江充并将其杀掉,持节闯入未央宫,联系皇后卫子夫,又调发长乐宫的卫卒,长安城中一片混乱。

巫蛊小人

有人逃到甘泉宫,将太子造反的事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不相信,还说太子是因为害怕江充,所以才会这样做,于是派人去请太子过来一问究竟。可此时,刘据在长安已经杀死了江充,但他无法与汉武帝取得联系,接下来怎么办?刘据心乱如麻,少傅石德对他说:“皇上现在是死是活都不清楚,奸臣竟敢如此,难道太子忘记扶苏的事了吗?”当时的情形,立刻让人联想到赵高和李斯在沙丘的阴谋,篡改秦始皇的旨意逼死太子扶苏之事。如今汉武帝生死未卜,刘据不得不做出决断,否则很有可能变成第二个扶苏。

刘据当然不愿重蹈扶苏的覆辙,所以干脆直接出兵将丞相府团团围住。这时候,汉武帝的使者也到了,如果使者能履行使命,事情就能迎刃而解,但这位使者却是个懦夫,眼看太子率军攻占长安,追杀江充余党,他不敢入城,于是就直接回去把太子造反的消息告诉了汉武帝。

巫蛊之祸

汉武帝对此深信不疑,又气又恼,紧接着就命令丞相刘屈氂领兵进行军事镇压,太子兵败,与皇后卫子夫先后自尽。这就是著名的“巫蛊之祸”,关于这件事,有很多种解释。

有人说,汉武帝和太子不对付,早有废太子的打算,故意挑拨太子造反,然后顺理成章地除掉他;也有人说,这是汉武帝想要打压外戚势力,却在执行的时候出了差错,一不小心就把太子也牵扯进来了;还有人说,是因为汉武帝晚年昏聩,被封建迷信蒙蔽,江充等人利用了这一点,酿成了人间惨剧。

后人只是猜测,汉武帝的真实想法只有他自己知道,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巫蛊之祸”一事,他难辞其咎。

汉武帝后期出击匈奴示意图

那时候,汉武帝“尚功”,太子刘据“守文”,刘据劝他不要再去攻打匈奴了,汉武帝对他说:“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留一个盛世天下给你,这不是很好吗?”,很显然,汉武帝已经默许他死后太子会改变策略,用“守文”的方法让大汉恢复元气。从这一点来看,二人不和这是无稽之谈。但当时,太子刘据的位置并不是很稳固,有两拨人时刻都在暗中密谋除掉他。

一是以江充为首的酷吏集团,在汉武帝开疆扩土的时候,他们才有用武之地,而太子的政见是“守文”,太子一旦登基,这些人的仕途就走到了尽头,所以他们才会在汉武帝病重的时候,冒险用巫蛊来除掉刘据。

李夫人画像

二是击败了太子军的丞相刘屈氂。汉武帝有一位宠妃李夫人,生下一子刘髆,李广利和刘屈氂为了利益都希望刘髆能够成为太子。当时卫青和霍去病都已去世,太子刘据没有靠山,孤立无援,李氏集团野心勃勃,想要取代他的位子。

所以,巫蛊之祸最有可能的真相是酷吏集团趁汉武帝外出养病之机,对太子发难,李氏集团趁机煽风点火,再加上汉武帝失联等一系列的意外,才导致惨剧的发生。

刘据自杀后,汉武帝后悔不已,他将参与陷害太子的人全部斩尽杀绝,还修建了思子宫以示思念。汉武帝也没有让李氏集团如意,立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为太子,就是汉昭帝。

汉昭帝画像

后元二年,汉武帝病重,听说长安的地牢里有一股皇者之气,本想要大开杀戒,却找到了一个名叫刘病已的孩子,正是刘据之孙。当汉武帝知道这是自己的重孙时,他沉默长久,叹息一声:“天使之也。”

罪己诏是真是假

汉武帝晚年丧子,看着眼前内忧外患的江山,终于认清了自己的错误,颁布了“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汉武帝晚年及时改变了自己的政策,由穷兵黩武改为轻徭薄赋,从而奠定了“昭宣中兴”的基础。

资治通鉴

可是“罪己诏”的具体内容只在《资治通鉴》中才能看到,《汉书》中没有提到“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之类的话,有理由认为“罪己诏”是司马光编造的,目的是实现他自己的政治理想。

首先,汉武帝在去世之前,选择了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作为刘弗陵的顾命大臣,这四人全是“尚功”的重臣。如果汉武帝真的改变了政治方向,那临终前安排的顾命大臣应该是“守文”的儒生才对。从汉武帝的决策中可以看出,他并没有改变政治方向,反而想要继续推行他的扩张政策。

桑弘羊舌战群儒

其次,在汉昭帝时期曾举行过一次“盐铁会议”,桓宽详细地记载了这次论战的过程,写成了著名的《盐铁论》。在这份会议纪要中,桑弘羊和从全国各地而来的贤良们就是否应该延续汉武帝时期的财政政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如果汉武帝在晚年已经决定改变政策,那还争论什么呢?如果汉武帝真的后悔了,他们肯定会拿汉武帝的话来反驳桑弘羊,然而并没有人说出类似的话。很显然,争论双方都知道,汉武帝晚年从未忏悔过,也没有改变他的政治方向。

盐铁论

“罪己诏”的背景是在桑弘羊提出要在轮台驻军屯田的时候,汉武帝拒绝了:“轮台是个偏僻的地方,李广利出征西域战败,死伤惨重,朕不忍心,让将士们休息一段时间吧。”,汉武帝从始至终只是在谈论轮台驻军的事情,并没有忏悔之意,这只是一种短期的调整,并不是长远的策略。

总之,汉武帝终其一生都在积极扩张,且从未后悔。在他去世之后,汉军又一次对匈奴发动了进攻,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并且继承了汉武帝的遗志,建立了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首次被纳入中国的版图。

大国崛起VS小民尊严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认为,汉武帝是一个顽固不化、穷兵黩武的暴君,那句“我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似乎又在耳畔响起。

猛一听一针见血,但仔细一想却经不起推敲,这是故意将“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相对立,但其实二者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

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旧址及纪念碑

王伟、银河号、96台海危机、南联盟大使馆,血淋淋的事实证明:国家如果不强大,那么小民的尊严就无从谈起,反观近几年的也门撤侨、孟晚舟回国,也同样证明:国家如果强大了,失去的尊严早晚都要找回来。

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汶川地震、新冠抗疫,无数小民的发光发热出现在每一个国家崛起的关键节点上,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小民的支持,又怎么可能一步步强大起来呢?

也门撤侨

国家的崛起,民族的尊严,从来都不是冲突对立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国家,就不会有小民的尊严,反之,也成立。

桑弘羊和贤良们谁也不肯退让,就是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贤良们说桑弘羊推行的经济改革是国进民退、与民争利,无视底层民众的福祉,将本来兴旺的市场经济彻底扼杀,桑弘羊反问道:“不搞盐铁专营,军费从何而来?国家财政从何而来?国家怎么维持稳定发展?”,贤良们无法反驳。

新冠抗疫

到底是搞计划经济,让国家实力更加强大,还是搞市场经济,让民间生活更加繁荣?争论双方都有道理,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不能独断专行,要懂得随机应变,在不同的时代作出不同的选择。

在危机关头,急需大家齐心协力,这个时候如果没有政府的约束,民间的资源就不可能有效地整合起来。正如建国之初,一贫如洗,处处受压迫,必须实行计划经济,把所有的资源用在最重要的地方。而在太平时期,就应该把权力下放,让民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良性竞争中各展其能,自然会让民生逐渐兴旺、社会趋于繁荣。

汉武帝塑像

出色的政治家,必须要认清当前的形势,就拿汉朝来说,刚刚经历了秦末大乱,百废待兴,文景时期,采取“无为”的策略,让社会经济逐渐恢复,但到了武帝时期,内有豪族巧取豪夺,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如果继续保持现状,就有些不妥了。

于是,汉武帝采取“有为”的策略,通过均输平准、盐铁专营、改革货币等一系列措施,让社会资源能为政府所用,北征匈奴、南征百越,打通西域,最终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扩张,将帝国的影响力推向了空前的高度,并赋予帝国子民前所未有的尊严。因而千秋万代之后,这个民族依旧以“汉”为名,并且将会与加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各民族同胞共同携手,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奋斗下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2825.html

尊严,经济,认知,国家,汉武帝,均输,崛起,文景之治,画像,大国,知识科普,桑弘羊,汉武帝,江充,刘据,太子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尊严,经济,认知,国家,汉武帝,均输,崛起,文景之治,画像,大国,知识科普,桑弘羊,汉武帝,江充,刘据,太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尊严,经济,认知,国家,汉武帝,均输,崛起,文景之治,画像,大国,知识科普,桑弘羊,汉武帝,江充,刘据,太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