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和诸周边民族的关系,融合跟斗争持续不断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华夏和诸周边民族的关系,融合跟斗争持续不断

历史上的春秋时期,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中华大地上的居民中有华夏和戎、狄、蛮、夷的区分。

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称之为戎、狄、蛮、夷。

有些戎、狄、蛮、夷居住在远离华夏的地方,但也有不少是和华夏紧密相连,或是错杂在一起的。

戎和狄主要分布在今黄河流域或更北,以及西北地区。

北戎、山戎分布在今河北和辽宁等地。

姜戎、陆浑之戎本在今甘肃一带,后来被迫迁徙到今豫西。

在周的南面有扬拒、泉皋、伊洛之戎。

另外,鲁的西境以外也有戎人,在卫都的城墙上可以望见戎人的村落,晋国的周围都是戎狄人,故《左传》说:“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

狄分为白狄、赤狄和长狄。

白狄在今陕西一带。白狄别种的鲜虞、肥、鼓则在今河北的西部、中部。

赤狄中有潞氏、留吁、铎辰、东山皋落氏、咎如,都分布在今晋东南一带。

长狄之名见于《左传》,具体情况不详。

夷分布在今山东、安徽、江苏北部一带。

莱夷在齐的东面,淮夷分布在淮河中、下游。

《左传》中提到东夷,《论语》中提到九夷,大约都是居住在今山东一带的夷人。

见于《左传》的小国介和根牟,即东夷人所建立。

诸夷中以淮夷为最强大,并不断和鲁发生冲突。

《诗经》的《泮水》,即为歌颂鲁僖公战胜淮夷而作。

淮夷还参加楚主持的盟会,又随楚伐吴。莱夷和齐是世仇,《左传》中齐伐莱的记载甚多,最后为齐所灭。

群蛮和百濮居于楚之南。楚与晋战于鄢陵,蛮人也出兵随楚。濮在江汉之南,或说在今云南一带。

据古书记载,戎狄多为“披发左衽”。

《左传》说姜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这种生活习惯、礼俗、语言的差异,把戎狄和华夏区分开来。

自然,差别并非都标志着民族的不同。如戎人中有姜姓、姬姓之戎,显然他们和周人本为同族人,只是出于历史或文化的原因,使他们分道扬镳。

尽管戎狄和华夏在文明程度上有差距,但这对彼此交往并无太大妨碍,如周王曾娶狄女为后,晋献公、文公都娶戎族女子为妻。

春秋早期,戎狄势力很盛,中原的华夏诸小国受其威胁较严重,即使晋、齐等大国也经常要遭到戎狄的侵袭。

从春秋中期开始,华夏各国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通过称霸而相互联合,增强了对戎狄的防御能力,不少的戎狄渐被华夏所征服。

如在今山西、河北境内的赤狄、白狄大部分为晋所灭,齐灭莱夷,秦灭掉西戎的小国,楚国吞并了数量甚多的蛮人或濮人的小国。

由于各族长期和华夏聚居在一起,经过不断的相互影响,文化礼俗等方面的差别日趋减少。

到春秋末年,原来散居于中原各地的戎狄蛮夷差不多都已和华夏融合在一起了。

春秋时期中原的戎、狄,到战国时都已和华夏族融合为一了,但在离中原较远的地区仍有许多其他民族。

这些民族居住在燕、赵、秦、楚等国境内或境外,主要有胡貉、氐羌、巴蜀、越等。

胡貉是当时的人们对北方各族的泛称。

分布在今东北或蒙古大草原上者为东胡和匈奴,分布在今内蒙古东部和河北、山西北部者为林胡、楼烦。

这些民族主要以畜牧为生,善骑射,是各族中武力最强者,中原各国受其威胁较大。

赵国从襄子时起就不断和其北面的胡貉人作斗争。武灵王时,赵曾经大破林胡、楼烦,把所占领的土地置为赵的郡县。

但双方的斗争并未结束,到战国末年,赵将李牧又“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

战国后期,燕将秦开袭破东胡,东胡却地千里,燕乘胜而进,在边境上修建长城,又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

匈奴长期受东胡的控制,和中原国家的关系较少,直到秦汉时期才崛起。

貉人分布于今辽宁境内,他们以渔猎和农耕为业,不同于以畜牧为主的胡貉各族。

在今内蒙古、辽宁等地,发现过不少战国时期的古墓,出土有青铜的短剑、匕首、戈、工具和马饰等物,还有铁器、金银器和燕国的刀币。

这些遗物当是貉各族所遗留下来的,因为其中有些器物或花纹具有浓厚的畜牧民族文化的特征。

但里面也有些器物是仿自中原,或者就是从中原流入的。

这表明当时这些民族和中原各国有来往关系,甚至受到中原文化明显的影响。

氐、羌族分布于今西北,和秦邻近者为大荔、义渠,“筑城数十,皆自称王”。

秦于战国早期灭大荔,和义渠相周旋时间最长,到公元前272年才灭义渠,并将所得到的土地建立了陇西、北地郡。

战国时蜀人分布在今川北和川西一带。

巴人分布在川东的嘉陵江、长江沿岸。秦惠王时,秦派司马错率兵灭蜀,同时也灭巴。秦将蜀王降为蜀侯,派陈庄为蜀相以监督蜀人。

公元前301年,蜀起来反抗,秦又派司马错定蜀,后来就开始在蜀、巴设立郡县。

蜀人的历史很古老,从出土的铜器来看,它早期受商、周文化影响,到战国时则受秦、楚影响较大。

在蜀人和巴人的青铜器上,常见有属于他们自创的象形的文字。青铜器制作甚精,和中原各国所作者可相媲美,可见其文化程度之高。

越人分布地区颇广,今浙江、江西和两广、福建等地都是越人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战国文献记载中已有“百越”、“扬越”、“瓯越”、“闽”等名称不同的部族。

根据考古发现,可知在浙江和广东、广西一带,战国时期越人在青铜器制作方面已进入发达的阶段,能冶铸出精美的钟、鼎和戈、矛或多种工具。

这些工具的器形、花纹带有地方特色,但也能看出有楚文化的某些影响。

在广东的有些遗址中还发现有铁器,尽管数量不多,也表明中原的先进文化已进入到今岭南地区。

备注: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至《中国通史:从上古传说到1949》一书,该书被收纳进《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

该书由26位研究中国各断代史的权威专家学者合力撰写,反映了中国自古代至近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文化、民族、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基本事实和主要脉络,值得历史爱好者一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3224.html

左传,关系,文化,民族,中原,华夏,周边,融合,斗争,一带,观点评论,左传,白狄,中原,华夏,东胡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左传,关系,文化,民族,中原,华夏,周边,融合,斗争,一带,观点评论,左传,白狄,中原,华夏,东胡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左传,关系,文化,民族,中原,华夏,周边,融合,斗争,一带,观点评论,左传,白狄,中原,华夏,东胡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