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延、诸葛亮,集体不服刘备号令?

张飞被杀之后,为何赵云、魏延、诸葛亮,集体不服刘备号令?

从三国鼎立到西晋的统一,魏蜀吴的分疆而治是因为相互牵制、势力均衡;而西晋能够完成统一大业,则是因为此消彼长、一家独大。

这一点,时人其实都看得明白,诸葛亮的“隆中对”和鲁肃的“榻上对”目标都是三足鼎立,而曹魏一直都是一副谋取天下的架势。

在国家体量方面,曹魏实力要远胜于蜀和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加上疫病流行,才堪堪阻住了曹操南下的脚步。

因此,蜀国和吴国要开战的话,最开心的一定是曹魏,就像公元221年,刚刚称帝的刘备要为关羽和张飞报仇,举兵功向孙吴。

这一次,上下齐心的蜀汉高层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包括赵云、魏延、诸葛亮在内,都反对刘备出兵。

关张俱陨,刘备怒了

公元220年,关羽在临沮中伏,被害;公元221年,就在刘备要为关羽报仇,准备出兵之际,张飞又被麾下将领所杀。

对于刚刚称帝的刘备来说,已经完全压制不住内心的怒火,所以当孙权派人来请和,“先主盛怒不许”,接着就在这种盛怒的状态下,出兵伐吴。

孙权一看遣使求和不成,马上做了两手准备:向曹魏称臣,稳住了北方的局面,避免两面受敌的战况出现;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全权负责抗击蜀汉的战略准备,做好了应对措施。

这就是孙权的高明之处,先让自己的处境变得简单一点。

有人可能会说孙权在曹魏和蜀汉之间,有点钻营的意思。跟蜀汉结盟,却做出了趁机抢夺荆州和伏杀关羽的事情。跟曹魏更是时战时和,前面刚跟曹魏打得激烈,后脚又遣使拜访,还接受了对方的封赏。其实这就是三国时期的生存法则。

荆州是兵家重地,孙吴不可能不重视,而且蜀和吴的结盟也只是共同对抗曹魏的战时合作,孙权作为孙吴的最高掌权者,自然是以孙吴的利益为先。至于跟曹魏的妥协,在自己的实力并不能够承担两线作战时,暂时向一方低头显然是上策。

刘备在这件事上,表现得就不够沉稳。首先,出兵的理由不够“冠冕堂皇”,跟后期诸葛丞相恢复汉室的北伐相比,这场出兵更像是泄私愤,对于调动部队的积极性来说,思想依据不够充分,将士们就难免有怠战的情绪。

刘备的第二个问题,在于准备得不够充分。出兵之前没有进行战场规划,行进过程中也没有做灵活调整,致使战事拖延过久,战场拉得太大,被陆逊找到了突破口,“火烧连营”造成巨大损失,结果只能是损兵折将,大败逃亡。

第三个致命的错误,在于不做形势判断。孙权可以向曹魏称臣,刘备却不可以,所以他必须分兵来预防曹魏出兵的可能。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不能以一己之私陷整个蜀汉于险地,刘备完全没有考虑,他的出兵极有可能将孙吴推向曹魏阵营。

第四个问题,应该出在刘备的心态上。曹丕篡汉之后,他打出了恢复汉室的口号登基称帝,新上任的第一把火自然想烧得旺一些,尤其是对方挑衅在先,两员大将的折损也跟对方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这也是刘备不管朝臣阻拦执意出兵的原因吧。

蜀汉对吴出兵是对还是错?

《三国演义》中,蜀汉君臣在是否对吴出兵这件事上分歧很大。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准备对吴出兵,赵云提出了极为客观的反对意见,劝谏直指矛盾中心,“国贼乃曹操,非孙权也”,“汉贼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就差跟他直说,不能公器私用了。

与此同时,诸葛亮的劝谏也碰了壁,“吾苦谏数次,只是不听”,直到带着百官说明利害,顺便抬高先主的地位,让他伐吴只需派一员上将即可,先主才“心中稍回”,结果被敢来的张飞一顿兄弟情深的控诉,刘备报仇的心又坚定了。

考虑到曹魏的威胁,刘备将诸葛亮留下保太子守两川,马超马岱魏延留守以当魏兵,赵云负责后应兼督粮草。

看到这里就知道,刘备的仗会很不好打,真搞成两线对战的话,甚至会有灭国的危险。就在这种局势下,“万人敌”张飞又被部下杀了。

良谋猛将留守的留守,殒命的殒命,这仗还怎么打?可刘备却铁了心孤注一掷,只想着为“结义”的两个弟弟报仇,既不管自己的年纪适不适合“御驾亲征”,也不理会“仙翁”给的兵败预言,最后还言辞激烈地赶走了敢来求和的孙吴使臣。

此时的刘备,已经被仇恨蒙蔽了理智,所有阻止他复仇的人都被他排挤在行动之外,也就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而他的对手,孙权及时调整部署,做了最有利己方的两手安排;曹丕不仅时刻关注战事,还对他的失败提前做了预判。

刘备应该反思:群臣为什么集体反对?

为何赵云、魏延、诸葛亮会集体不服他的号令呢?不是他们跟关张二人关系不好,不想为他俩报仇,而是他们更清楚三国的形势,更了解蜀汉的实力,尤其是接连损失了关张二人之后,对蜀汉战斗力造成的巨大影响。

关羽和张飞,是蜀汉顶级的将领。“威震华夏”的二爷,其锋芒逼得曹操都考虑过迁都;“据水断桥”的三爷,一人一马便拦住了曹操的追兵。

这二人的战斗力,不管在己方还是敌方,都是神一般的存在,二将的陨落,对于敌人来说,等于天然的威慑消失了。

这种情况下,蜀汉最好的做法应该是休养生息,培植新的军中灵魂人物,以另一场天神降世的胜利重塑部队的战斗信心,对敌方也可形成新的威慑作用。这是对于关二爷和张三爷的个人影响力方面需要做的补救措施。

在国事方面,联吴抗曹是蜀汉生存和发展的最佳选择,“恢复汉室”的对立面也一直是篡汉的曹魏,蜀汉最应该做的就是坚持一贯的国策,将关张二将以及地盘的损失作为次要矛盾,利用外交手段进行协调处理,继续以结盟的方式共同对抗曹魏。

但诸葛亮他们的考虑再周到,也不能压制刘备损失了两员虎将、两个“弟弟”的悲愤之情,更不能替已经身为皇帝的他做决定,故而才有了夷陵之败的必然结果,以及其后数十年联吴抗曹的不变国策吧。

参考资料:

《三国志》《三国演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619.html

关羽,孙权,魏延,刘备,诸葛亮,蜀汉,向孙吴,曹魏,赵云,报仇,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关羽,孙权,魏延,刘备,诸葛亮,蜀汉,向孙吴,曹魏,赵云,报仇,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关羽,孙权,魏延,刘备,诸葛亮,蜀汉,向孙吴,曹魏,赵云,报仇,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