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贵由时期李桢便提出攻打襄樊,忽必烈时期经过数年争夺攻克襄樊

贵由时期李桢便提出攻打襄樊,忽必烈时期经过数年争夺攻克襄樊

襄樊位于南阳盆地南端,由汉江北岸的樊城和南岸的襄阳构成姊妹城,其南部是险峻的岘山山系,汉水自东、西、北绕道南流,“东瞰吴越,西控川陕,南跨汉洒,北接京洛”,不仅是“南船北马”的转口要港,而且是“天下之咽喉”的军事要冲。自三国以来,襄樊一直是兵家的攻守重地,正如清人顾祖禹所说,襄樊乃天下之腰膂,“中原有之,可以并东南;东南得之,亦可以图西北者也。”

襄樊的损耗和恢复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很重视这个重地的政治军事价值。赵宋退出中原,偏安江左以后,岳飞指出:“襄阳六郡为恢复中原之基本。”并率军进驻襄阳,恢复宋政权在这一地区的统治秩序。经过岳飞的苦心经营,襄阳生聚繁庶、城池高深,在由高宗到度宗的100多年里,襄阳不仅是南宋抵抗金、蒙南下的战略要地,而且是南宋北伐中原的前沿基地。

“端平入洛”失败后,宋理宗为加强襄阳的防御力量,任命久镇荆襄、威名远著的赵方的长子赵范为荆湖制置大使,镇守襄樊。

但赵范不能续绍先父的勋业,辜负了理宗的厚望。上任以后耽溺于酒色,政事不理,边备废弛,发展到端平三年(1236年)部将反叛,烧毁城郭,抢劫府库,投降蒙古,使赵宋经营了130多年的襄樊蒙受了惨重的损失,官吏、庶民、军士47000多人或死于兵乱,或北归蒙古。钱粮30万、军器24库,不是被叛兵劫走,就是被焚毁。这场劫难使襄阳为之一空,严重影响着南宋的国防安全。当时魏了翁就上书指出,襄樊不是一般边境,而是国家存亡所系的重地,主张立即着手经营。3年以后,嘉熙三年(1239年)京湖制置使孟珙率军收复襄阳,亦以为“襄樊为朝廷根本”,应该像保护人体元气一样,经营保护这个根本之地。

李曾伯纪功铭

于是,南宋开始招募军队,屯聚钱粮,修复城郭。但因南宋财力不足,无法恢复往昔的旧貌。直到淳祐十一年(1251年),李曾伯出任京湖制置使,力行朝廷恢复计划,派部将高达、王登率所部兵士修复襄阳、樊城,才使襄樊逐渐成为抵御蒙古南下的坚固堡垒。

蒙古攻取襄阳战略的提出

蒙古方面最先提出攻取襄阳的是李桢。李桢曾向贵由汗献策,说:“襄阳乃吴、蜀之要冲,宋之喉襟,得之则可为他日取宋之基本。”贵由汗没有采纳,直到蒙哥汗统治时蒙军仍以四川为战略进攻重点。

中统元年(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郭侃上“平宋之策”,正式提出取襄樊以灭宋的主张,认为南宋盘据东南,存亡所系就是襄樊,现在应当先取襄樊,攻破了裹樊,淮南重镇扬州、庐州则失去战略价值,可置之不顾,而直趋宋都临安。

临安既破,江淮、巴蜀、不战自平。当时忽必烈忙于同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无法立即付诸实施。咸淳三年(1267年)宋将刘整叛宋归蒙,向忽必烈汗献平取南宋方略,建议平宋“宜先以事襄阳”,提出攻巴蜀不如攻襄樊,南宋无襄樊也就无两淮,无两淮则江南唾手可得。刘整认为南宋“主弱臣悖”,正是消灭南宋的大好时机,并向忽必烈汗表示自己愿为实施这个战役计划“效犬马之劳”。

忽必烈汗力排众议,采行刘整的建策,命刘整和阿术共同指挥襄樊之战。咸淳四年(1268年),忽必烈陆续征调各地兵马10万会攻襄阳,事关南宋存亡的襄樊大战开始了。

襄樊攻防之战

1、双方的战前准备

蒙军积极扩军备战准备进攻襄樊的消息传到南宋,宋度宗于咸淳三年(1267年)十二月以京湖制置使吕文德之弟吕文焕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直接指挥襄樊保卫战。理宗晚期以来,孟琪、杜杲、彭大雅等名将先后去世,安丰(今安徽寿县西南)吕氏集团逐渐成为南宋军事上的中坚人物。

范文虎

到度宗时更是依仗诸吕以卫边防。吕氏集团中吕文德、吕文焕、范文虎(吕文德女婿)、夏贵(吕文德旧部)都是晚宋能征惯战的大将。

这次度宗又依靠吕氏同蒙古决战襄阳。作为帝王,度宗不能亲临前线,但他充分认识到了固守襄樊对于维系南宋王朝的重要性,因而他要求给守城将士提供兵力、物力支持。

刘整深知南宋防御虚实,在投奔蒙古后向忽必烈汗建议,南宋依以图存的将领只有吕文德一人,可遣使贿赂吕文德,请在樊城设立榷场,作为谋取襄阳的基地。蒙古使者至京湖制置司,向吕文德送上玉带,要求在襄樊城开榷场,互通有无。当时南宋沿边同蒙古开设榷场多处,吕文德不知是计,同意在樊城外设榷场。

不久,蒙古又以保护货物为名,构筑堡垒于鹿门山,屯兵驻守,取得了第一个立足点。此后,蒙军环绕裹樊陆续在白河口、万山、虎头等地修筑堡垒,从咸淳四年(1268年)九月以来,阿术派兵先后攻取了襄阳附近的宋军要隘,完成了对襄阳的合围,“连珠扎寨,围数十里不通”。

在阿术筑城虎头山后,蒙军基本上断绝了宋军的供给线。吕文焕极为恐惧,用蜡书向吕文德告急。吕文德将蒙军的动向上奏朝廷,度宗传檄郢州守将翟贵和两淮都统张世杰,要求他们严加防备。十一月,襄樊守军主动出击,企图夺回蒙军驻守的附近城堡山寨,没有成功。

度宗和忽必烈都不断向襄樊调兵遺将。十二月,度宗以夏贵为沿江制置副使,知黄州,加强对襄樊的增援。次年春水上涨,夏贵运粮成功。

2、襄樊增援之战

咸淳五年(1269年)正月,忽必烈汗下诏招诸路兵赴襄阳,并派重臣史天泽和驸马忽刺出到襄阳前线督师。史天泽到襄阳后修筑了一条包围工事,西起万山,南包襄阳之南30里的百丈山,使蒙军的包围圈更加完善。

张世杰

二月,蒙古遣兵2万赴襄阳。三月,度宗派京湖都统张世杰统领步兵、骑兵、水师增援襄阳。六月,忽必烈汗诏董文炳率兵2万南征。七月,夏贵率战船3千艘、军队5万人增援襄阳,与蒙军相持数日,战斗激烈,结果宋军大败。八月,度宗下诏褒奖襄樊将士“战御宣力”、拨钱200万犒赏将士。

十二月,宋京湖战区最高长官吕文德病死,度宗失去了镇守荆湖的要员。度宗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遂命夏贵暂时代理制帅,以吕文德之子吕师夔为湖广总领,知鄂州。当时贾似道上书,请度宗准许他仿效唐朝裴度以平章身份临边督战。

度宗降御笔,表示“师相”不可跬步离朝廷。贾似道又请以3个月为期带职巡边,度宗仍然不许。这时,蒙军大将张弘范向史天泽提出,对襄樊久围不攻,以待宋军“自毙”、并非良策,事实上宋军多次援皆有成功,他建议应该在万山筑城,以断宋方西面的增援:在灌子滩立栅,以断宋方东面的水路增援。史天泽采纳了他的意见,于十二月筑城万山、并派张弘范移师戍万山。自此寝樊道绝,守卫寝樊的宋军处境更困难了。

咸淳六年(1270年)正月,宋度宗调两淮制置使李庭芝出任京湖制置大使、兼夔州路策应大使,知江陵府。命范文虎提御前精兵8000多人应援荆襄。结果一战而败、范文虎仅以身免。春季汉水暴涨,蒙军城堡多被淹没,襄阳之围稍解,京湖制置司乘机把布帛、钱、米、盐、新运进襄阳,六月,度宗下诏“以襄,郢水陆屯戍将士隆暑露处”,出钱200万,命京湖制置司犒劳将士。

八月,又给夏贵加秩一等,以奖励他“能举职事”。十月,又派遣殿前副指挥使范文虎总统殿前司和两淮诸军,前往襄樊“会合备御”,并赐钱150万犒师。十一月,又赐钱200万犒师。应该说,这是南宋朝廷出现的一种好形势。宋度宗为了保住南宋江山,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再次加强襄樊前线。然而在南宋将相之间、将领之间却发生了矛盾。

贾似道频频奏请出师,大有具体主持京湖前线军事局面之势,作为京湖制置使得李庭芝不敢与贾似道争权争功,以致“避事悠缓”。范文虎以殿帅自居,不接受制帅李庭芝指挥。范文虎上书贾似道,说他将率数万军队入襄阳,一战可胜,只希望不要由制府节制,一旦抗敌成功,功绩全归贾似道。贾似道欲坐收大功,当即命范文虎所部兵马由朝廷直接指挥。李庭芝多次催促范文虎进兵,范文虎以圣旨未到为由,整日与妓妾饮宴作乐,不予理睬。

咸淳七年(1271年)五月,忽必烈令东道兵围攻襄阳,四川、两淮同时出兵牵制。六月,汉江水位上升,给宋军增援襄阳提供了很好的条件。范文虎开始实施度宗去年冬天下达的战略计划,率殿前司及两淮水师10万进至鹿门。阿术迎战,顺流鼓噪。范文虎逆战不利,竟弃旗鼓、铠仗,星夜南逃。

至此,南宋官军已无力援救襄樊。度宗仍不甘心,继续向京湖战区投放物资,以支持那里旷日持久的困守战役。八月,下诏拨犒赏费300万,命京湖制帅李庭芝前往郢州犒赏将士,并令京湖制置司移屯旧野州(今湖北钟祥);命范文虎以下将帅进驻新郢(郢州对岸、汉水西面)及均州河口,扼守要津;又命沿江制置副使夏贵配合策应,以钱200万作为随军用费。

忽必烈

宋咸淳七年(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在蒙古汗国内部统治得到巩固、对南宋战争取得较大进展的形势下,采纳刘秉忠等人的建议,宣布建国号为“大元”。次年元朝定都燕京(今北京市),改名为大都。这就是历史上的元王朝,忽必烈汗是元世祖。

樊城失陷

咸淳八年(1272年)春,襄樊一线的战况更为紧张。三月,元军攻破了樊城外郭东土城,宋军退守内城。尽管战局紧张已甚,然而宋廷派去增援襄樊的范文虎,仍不听京湖制置使李庭芝的节制。李庭芝无可奈何,只好借助民兵的力量。招募到“襄、郢、西山民兵之骄悍善战者”3000余人,又以民兵中“智勇素为诸军所服”的张顺、张贵为都统。

五月,汉水上涨,李庭芝命二张出援襄阳。临行前,二张以“此行有死而已”激励部下,人人感奋。二十二日,二张率援军从襄阳西北均州中水峪沿清泥河进发,至高头港暂停。京湖制司又令知郡范天顺与二张同赴襄阳。二十四日夜一更攻向襄阳,张贵领先,张顺殿后,战船齐发,直冲重围,力图破敌入襄,沿江同元军拼死鏖战。

张顺身中四枪六箭,阵亡于汉水中。二十五日天明,张贵率民兵水军抵襄阳城下。城中军民闻救至,人人蹦跃振奋,遂入襄阳。这时,元军更加注意防范。张贵欲冲杀出去与夏贵水军接应,未果,遂协助吕文焕守城。

九月,张贵率民兵突围,顺江东下,至小新城,就被元军数万人邀击。民兵在邀战中推进,未能与相约接应的夏贵水军会合,民兵进至龙尾洲,元军突起攻击,张贵军猝不及防,几乎全部战死,张贵受伤被俘,不屈被杀。

这次失败使南宋君臣对正面援救襄阳彻底丧失了信心,要另找解围的办法。其中李庭芝和贾似道的谋略各不相同。李庭芝建议度宗封刘整为卢龙节度使、燕郡王,以离间刘整与元廷的关系。度宗觉得可行,遂派永宁寺和尚带着封诏、金印入元。

元人察觉后派张易、姚枢进行查处。刘整自陈清白,元世祖也信用不疑。贾似道则提出捣虚之计,主张在来年春夏之交,派一大将率兵3万直捣颖、毫,另派一大将率兵2万直捣山东,则襄樊之围自解。这确实是条妙计,可没有组织实施。

面对襄樊更加紧张的局势,宋廷内部矛盾亦更突出。宋沿江制置副使夏贵、淮东安抚副使孙虎臣、湖北安抚副使高世杰等人,“但守地分”,保存实力。范文虎又与李庭芝不合作,“莫能并力,坐视而已”。宋廷调停无效,乃解除范文虎兵权,但仍无法对襄樊作有力支援。

御史李旺曾转达朝臣主张派高达增援,但贾似道说:“吾用达,如吕氏何?”李庭芝建议贾似道“进督于荆”,指挥援襄。贾似道又演故伎,上奏声称愿“捐躯勇往”,但实际却“亦卒不行”。这样严峻而复杂的局势,贾似道无心奋力救襄,宋度宗也无可奈何。

回回炮

咸淳九年(1273年),孤立无援的襄樊再也支撑不下去了。襄阳与樊城中隔汉江,吕文焕在江中牵铁链,搭浮桥,联系襄、樊,两城依为唇齿。去年岁末,元军主帅阿术采纳张弘范的建议,烧毁浮桥,水师截江,实行各个击破,分兵12道猛攻樊城,甚至动用“回回炮”(一种用力省而所击较远的巨石炮),宋军奋起抵抗。正月,在元军回回炮的重大打击之下,樊城被攻破,宋侍卫马军都统制牛富率兵700进行巷战,大部战死,牛富也身负重伤投火自焚。

襄阳最后的投降

樊城失守,襄阳更危。此时襄阳城内处境甚为艰难,外无援助,城内“粮食虽可支吾,而衣装、薪刍断绝不至”,守城军甚至“撒屋为薪,缉麻为衣”,吕文焕“每一巡城”,便“南望恸哭”。

二月,元军向襄阳城发动猛攻,亦发巨炮轰城,城中汹汹。同时,元军也力争招降吕文焕。阿术让刘整劝降,吕文焕向刘整伏弩放射,拒不投降。阿里海牙亲临城下,向吕文焕宣读元世祖忽必烈招降吕文焕的诏书,并折矢为誓。吕文焕乃献城投降。城降时,范天顺拒降自杀。

自咸淳三年(1267年)十一月蒙古决定进攻襄阳并开始布军起,至咸淳九年(1273年)二月吕文焕以襄阳降元,襄樊之战历时6年之久。

元军攻占襄樊,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战略据点,为灭南宋打通了胜利的道路。吕文焕降元,对增强元军力量和瓦解宋军将领、特别是吕氏集团有很大影响。宋度宗在裹樊失守之后下诏说:“襄阳六年之守,一旦而失,军民离散,痛切朕心。”

“军民离散”,确乎如此。然而宋度宗再“痛心”,也无能无法挽狂澜于既倒。襄樊之失,是宋度宗怠荒朝政和贾似道擅权柄国的必然。襄樊之失,南宋经营了几十年的防御体系被击破,此后南宋王朝迅速转向灭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857.html

忽必烈,时期,刘整,襄樊,吕文,李桢,樊城,中原,蒙古,襄阳,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忽必烈,时期,刘整,襄樊,吕文,李桢,樊城,中原,蒙古,襄阳,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忽必烈,时期,刘整,襄樊,吕文,李桢,樊城,中原,蒙古,襄阳,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