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春秋战国:小股东难管,派系林立,职业经理人拿生命在打工

春秋战国:小股东难管,派系林立,职业经理人拿生命在打工

这几年,“春秋吹”、“魏晋吹”特别多。

究其根源,现代商业社会竞争压力大,很多“打工人”在躺平的同时,都向往遥远的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认为那个年代思想开放、百家争鸣、礼贤下士、人才辈出,仿佛凭着自己的满腹经纶、超前认知,一定能在齐桓公、晋文公这些诸侯手下大展拳脚、出将拜相(脑补网络小爽文的常见剧情)。

穿越剧经典《寻秦记》(战国时期)

可现实真的会这么美好吗?

如果说春秋五霸以及其余140多个小诸侯国都是一家家公司,老曹可以断言:

任何一个老板来管这些公司,都要自闭!

任何一个打工人来这些公司上班,都得骂娘!

任何一个职业经理人想来干番大事业,都得拿命来搏!

春秋各国的由来--周氏集团的代理商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带着各个氏族部落干翻了商朝,给前朝氏族、亲信骨干都封了爵位、划了封地,形成了最初的71个诸侯国。

这里面,有自己的家族成员,比如鲁国、燕国、虢国、虞国、召国、卫国,都是姬姓。

有集团的高管,比如总经理姜子牙的吕姓封在齐国、车队队长(给周天子养马)的嬴氏封在秦国。

还有商业合作伙伴,舜的后代封在陈国、夏的后代封在杞国、尧的后代封在蓟国。

西周分封图

根据最早的约定,各诸侯国只有封地的使用权,封地的所有权依然属于周天子。

所以《诗经》上才会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所谓“天下共王”,全天下只有一个王,那就是周天子,什么齐桓公、晋文公都只是周天子封的爵位。

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讲,齐、秦、楚、晋、吴、越也不能称为“国”,只能叫“封地”,类似于早期希腊的各个城邦,都是周朝管辖下的地方自治单位。只是后世为了方便表述,就约定俗成地称之为春秋各国。

也就是说,各个诸侯国其实都只是“周氏集团”的代理商,获得了周氏集团的区域代理(封地)和品牌授权(爵位),当然你也得按时交品牌加盟费(朝觐进贡),并且严格遵守爵位等级。

周氏集团的核心产品就是从大禹手上传下来的“九鼎”,象征王权

当然,也有不服管的刺头儿。

比如华南代理商楚武王熊通,眼见其他各国国君都是省级代理、市级代理(公爵、伯爵),唯独自己是个小小的县级代理(子爵),越想面子上越挂不住,跳出来喊道“我蛮夷也,不以中国之号谥”,自己给自己封王,成了春秋时代独一份的“王爵”。

楚武王熊通像。一看这哥们气性就大,还得有人给他拍胸口消气

这位楚武王的五世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成语“一鸣惊人”说的就是他)。

这个孙子就更生猛,直接贱兮兮地向周氏集团打听象征王权的九鼎的尺寸、工艺、制造配方,摆明了是想自立门户。结果只得到了一个字的回复“滚”。

这就是历史典故“问鼎中原”的由来。

楚庄王一鸣惊人后,问周朝九鼎的尺寸、重量,搬不搬得走

理论上,春秋各国作为周氏集团的代理商,只要周天子不高兴,随时可以收回他们的代理权。但事实上随着诸侯不断强大、周朝不断衰弱,周天子对各国的控制也就名存实亡。

于是周天子和各路诸侯也达成了长达300年的默契:只要各路诸侯承认周天子是“天下共王”、按时进贡、积极出兵帮周天子打蛮夷(这里的蛮夷也包括楚国,还打了不止一次,但一直也没打服),周天子也就默认你们也算一国之君,在自己的封地上按君主的规格进行管理。

这张图楚国看了要骂娘,自己居然被归为“南蛮”

靠着这种默契,整个周朝建立了以“宗法制”为根源,以“分封制”(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世袭制”(爵位、封地乃至官职世袭)和“等级制”(有爵位就有官当,没爵位基本躺平)为特点的统治制度,合称“周礼”。

周天子订立的“周礼”,自然也就被各诸侯国沿袭,也成为了各家公司内部治理混乱的根源。

各国国君的心病--小股东分钱又分权

如果我们把一个国家看做一家公司,那么公司的股权就是土地,拥有封地的就是股东,股东的分红就是食邑(封地的纳税)。

以此为分析标准,春秋各国和后世历朝历代是截然不同的公司性质。

自秦朝废分封、设郡县以来,自汉高祖“白马之盟”以后,各朝各代基本上就都是“家族独资公司”。

汉高祖白马之盟,与众臣约定:异姓不得为王

汉朝是刘家的、唐朝是李家的、宋朝是赵家的,就算皇室的孩子越生越多、小股东越来越多也没关系,因为皇帝才是工商注册上唯一的股东,又是法人代表兼董事长,其他家族股东持有的都是“干股”,只有分红权没有表决权,甚至连受法律保护的占有权都没有(作为惩罚,中央政府可以随时收回皇族成员的封地)。

说白了,就是一家“一人有限企业”,只不过这一个人代持了其他家族成员的股权。

并且,为防止小股东乱政,各朝各代基本上都有非常严格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制度(皇族成员不但禁止干预朝政,往往自己封地的大小官吏都是朝廷委派的),可以视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雏形。这些内容在后面的系列中再与大家详细分享。

因此,虽然封建王朝还是非常有历史局限性的“家天下”的理念,但由于“单一家族持股”、“小股东分钱不分权”、“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这三项制度,并不影响他们做大做强,万国来贺。

日本学者绘制的唐朝全盛时期叠加的疆域图

而春秋各国则都是“家族合资公司”,国君的家族是大股东,卿、大夫的家族是小股东。

春秋各国的“卿大夫”,跟古装剧里乾隆肉麻地叫和珅“爱卿”的那个“卿”可不同,不仅是一种官职和地位,更是一种世袭罔替的贵族身份。士就是普通的贵族阶层,卿大夫则是贵族阶层里面的“大宗”。

周朝的世袭制与等级制

这些卿大夫持有的可不是只有分红权、随时可以收回的“干股”,他们实实在在地拥有封地和食邑,封地的大小官员由自己任命、封地的事务由自己管理,是铁打的“工商注册股”。

不仅如此,因为周朝森严的“世袭制”和“等级制”,平民基本上没有当官的机会,各诸侯国的核心权利都由这些卿大夫瓜分了。公司的高级管理职位,什么司徒、司马、司空,基本上都被卿大夫给占了;公司的中层管理职位,基本上也是由卿大夫举荐的士(底层贵族)担任。

入主董事会,操控管理层,这是多少小股东梦寐以求的“壮举”

卿大夫甚至还有自己的武装力量(族兵和死士)。国君想收回我的爵位和封地,那你得先问问我的“族中弟子”和“三千门客”答不答应。

春秋时代晋国晚期的卿大夫分封图,晋公室的自有土地只剩中心一点点

这种待遇,后世的权臣们听了都要嫉妒死了,只想跟皇帝说:麻烦您以后叫我的时候,把“爱卿”的“爱”字去掉,我不配。

春秋各国卿大夫产生的方式也各不相同。

有的是家族成员继承股权成为小股东。比如鲁国,鲁桓公死后,嫡子继承国君之位,另外三子形成三大宗族“三桓”,成为鲁国实际控制人。

有的是大股东对公司高管进行股权激励的,比如齐国。齐桓公非常赏识田完,命他担任管理百工的工正,田氏世袭职位又与吕氏联姻,成为一手遮天的实权派。

还有老板给创业伙伴分配股权的,比如晋国。晋文公重耳敕封拥立有功的功臣,逐渐形成魏家、韩家、赵家、智家、中行家、范家六大家族,轮番把持朝政。

晋国六卿都是当年跟着晋文公流亡、并拥立他夺回政权的铁杆。

咋看起来,这种多个股东的合资公司,看起来似乎比后代的“一人有限公司”更开放、更先进、更科学,但由于缺乏对小股东权利的约束,更缺少所有权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制度,反倒乱象丛生,成为打工人的噩梦。

官位世袭--打工人只能一辈子打工

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基本常识。

股东虽然是公司的主人,但不能直接干涉日常经营,只能通过召开股东会来对重大事项行使表决权。

日常经营由股东会授权给董事会,再由董事会来聘用总经理等管理层。

这就是一个企业的“顶层设计”。

公司治理的“三会一层”

只有在这种科学的顶层设计之下,才能形成规范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和管理体系。人才才能得到公平选拔,跨部门沟通协作才能高效。

而春秋各国,正是因为缺乏这样的“顶层设计”,从而在经营管理上也乱作一团。

最突出的一点:作为企业运行机器的管理层就不是培养选拔的,甚至都不是作为大股东和董事长的国君能决定的,而是由小股东“瓜分”的。

春秋各国的官职,主要是通过三个途径产生:“世官”、“举荐”和“学校培养”。

首先是“世官”制,高层职位基本上世袭。

在春秋时代的宗法体系下,嫡长继承大位,庶幼辅政为大夫,大夫中之近亲或大族为卿,核心官职基本由贵族世袭。

因为遍地公卿、特权世袭,春秋战国的诸侯国就像一家家乌烟瘴气的小公司,每家公司动辄七八个股东,这个股东当销售副总,那个股东就当财务副总,自己当不算,还要传给自己的儿子。

其次是“举荐”制,基层职位基本上都是由身处要职的卿大夫向国君举荐或直接任命,几乎选择的都是自己宗族里的下层贵族“士”。

相当于,一个小股东当了财务副总,还要拉他亲侄子当财务总监,拉他表姑的女儿当会计,连出纳也是他儿子的同学。

士大夫各个人模狗样,其实主要得益于“血继限界”

最后是学校培养,也分成了“国学”(贵族学校)和“乡学”(平民学校)。作为国人入仕主要途径的学校,依然等级森严,平民基本上不可能接受高等教育,更难以获得上升当官的机会。(所以你现在知道了孔夫子提出的“有教无类”是多么具有划时代意义吧!)

孔子讲学图

当代打工人穿越回春秋时代,如果你运气够好能够生在一个底层贵族家庭,还有机会在公司当个小吏。如果运气不够好生在一个平民家庭,那么这辈子你的主要工作就是种田。

后世尊为圣人的孔老夫子为什么牛逼?除了他开宗立派、学富五车,还在于他以一个最低级的贵族身份(士),一路爬到了鲁国大司寇(相当于司法部长)的高职,实属不易。

股东分权--外聘高管如履薄冰

除了高管职位被小股东世代霸占、人事任免被小股东长期把持,春秋各国还有个突出的企业管理问题,就是小股东势力根深蒂固、派系林立,空降来的职业经理人基本被架空。

春秋各国最核心的业务部门,当然就是军队(毕竟,抢地盘是诸侯国的主营业务)。而这么核心的业务部门,并不都完全归公司管。

各诸侯国的军队构成,主要有公室军队和私属军队两种。

公室军队,就是诸侯国国君直接掌握的军队,俗称“三军”。

私属军队,就是诸侯国卿、大夫掌握的军队,包括“族兵”(贵族族人组成武装)与“采邑兵”(贵族封地征募的武装),当然还有“私蓄死士”。

私蓄死士的传统,一直到魏晋南北朝依然盛行

比如后代广为称颂的孟尝君“门客三千”。

从传统的角度看,是孟尝君礼贤下士;但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孟尝君作为齐国公司的总经理(相国),又是家族里的小股东(齐湣王的族兄弟,封地在薛邑),不想着忠君爱国、一心为公,净想着培植自己的私人势力,其野心昭然若揭。

果然,等到后来孟尝君与齐湣王闹矛盾,就跑回自己的封地薛邑准备造反,后面更是果然直接带着马仔们投奔了齐国的死敌魏国。

孟尝君用今天流行的话说就是养了一批“马仔”

到了春秋末年,私属军队的数量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各国卿大夫把持军政要职,瓜分公室军队,致使“公乘无人,卒列无长”。

其中,鲁国最乱,“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

不妨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家公司里有八个销售部门,大股东兼董事长管着销售一部,其他的销售部都是各个小股东自己家的人,董事长要想让这些销售部做点什么事,叫都叫不动。连发工资都是小股东到财务那领了钱,再用微信红包转给他们的,部门员工领了钱还要在微信群里排队接龙“谢谢大哥,毕生效忠大哥!”

给钱的,就是大哥

用公司的钱,养自己的兵。这不就是现代企业管理里最忌讳的“山头文化”吗?(参考柳传志与孙宏斌的过往恩怨)

而一旦各个小股东都拥有了自己私人的业务团队,自然也就不再把公司制度放在眼里。

董事长高薪聘请了一位职业经理人,担任公司的法务总监,并且在管理制度里明确:所有销售部的合同都需要法务总监审核签字。结果几个销售部总监根本不搭理他,我们的老大是公司股东,他一个外人,凭什么管我们?

这种事,就又发生在我们的孔老夫子身上。

前面我们说到鲁国三位卿大夫,合称“三桓”。三桓实力之强,强到“鲁之群室,众于齐之兵车”;三桓强势之大,大到“三桓乱鲁”,国君形同虚设。

我们孔老夫子那句著名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就是骂他们。

要知道,孔老夫子官至鲁国大司寇(司法部长),身高一米九(《史记 孔子世家》: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战斗力超群(《列子说符》中就记载了孔子能徒手打开城门),手下3000个小弟、72个门徒,因为没有大贵族身份,都被这些小股东欺负得要死。

孔子身高一米八能文能武,打得过他的说不过他,说得过他的打不过他

当代打工人穿越回去,你有孔夫子的才学吗?有孔夫子能打吗?有孔夫子那么多小弟吗?哪怕你历经千辛万苦爬上了高管职位,难道不会被这些小股东摁在地上摩擦吗?

这也就是为什么诸国“客卿”往往没有好下场。因为他们作为空降的“职业经理人”,天然就是长期霸占实权的小股东(累世公卿)的死敌。

所以在诸侯国做个外聘的高管,那真的是“用生命在打工”-吴起在楚国变法,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被五马分尸。

晋、齐、鲁这三国,最后也都在卿大夫手上迎来了股东内斗、公司巨变。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桓乱鲁”、“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

用现代企业治理的语言来说就是:

鲁国家族三个小公子又是股东又是高管,联手把董事长架空了;

齐国搞股权激励给高管田氏股权,最后被管理层方向收购了;

晋国公司的三个小股东废了大股东,然后把公司瓜分了。

所以说啊,公司乱不乱,股东说了算。问题总在前三排,根源还在主席台!

尤其是三家分晋,直接终结了春秋,迎来了战国。

三家分晋--小股东内斗、大股东出局的悲剧

晋国曾经是春秋时代毫无疑问的霸主。

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春秋五霸”,晋文公都是公认的排名第一。所谓“一部晋国史,半部春秋史”。

春秋五霸之首晋文公

最强盛的时候,晋国几乎独霸北方疆土,同时压制秦、楚、齐。一直打到齐国国都临淄城下,打得“南蛮”楚国到不了中原,打得“西戎”秦国出不了函谷关。

尤其是后来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国,自秦穆公到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之间的二百年里,被晋国摁着打,都快打自闭了。

而且,晋国公司还大搞资本并购,相继吞并了虢国、虞国、霍国、杨国这些小公司,史称“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建立起了自己的晋国集团,眼看就要主板上市了。

晋国最鼎盛的疆域,把秦国和齐国挤压都都快窒息了

可谁想得到,就这么一家大型集团公司,最终会倒在股东内斗上。

公元前403年,晋国集团的三个小股东魏斯、赵籍、韩虔灭了其他的小股东,接着又废了大股东兼董事长晋悼公。接着马不停蹄地召开股东会,以绝对优势票数通过决议,宣布晋国集团分立成韩、赵、魏三家新公司。

随后周威烈王也封韩赵魏为诸侯,相当于承认他们获得了周氏集团的区域品牌代理权。

自此,准上市公司晋国集团注销解散了。

三家分晋图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巨著《资治通鉴》开篇之作就是“三家分晋”,后世也一直把三家分晋视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

为什么说三家分晋有跨越时代的意义呢?

第一,各国卿大夫的叛逆血脉瞬间觉醒,原来这样搞也行。自此之后,各国内部股东斗争从“权斗”变成了“死斗”,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第二,各国诸侯也恍然大悟--原来周天子那一套“分封制”、“等级制”不是固若金汤、不可动摇的,臣子僭位可封侯,那我努把力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当天子了?

终于,周天子与诸侯互相妥协、国君与卿大夫互相妥协的春秋时代结束了,中国历史进入了血流成河、零和游戏的战国时代。

各家公司的战略目标也从“尊王攘夷、挟天子令诸侯”,变成了“横扫六合,取天子而代之”;商业竞争也从“争霸之战”进化成了“灭国之战”。

在这个大背景下,各国又会进行什么样的组织变革?

各家公司都在争先恐后地变革,秦国得变革为什么就能取得成功、一统天下呢?

这个我们下期接着聊。

本文是《合伙人制与组织变革:历经2000年的战略探索》的系列文章之一,后续还有视频课程上线。

如果你也对以下内容感兴趣:

①历朝历代、各家企业是如何在生死关头做出正确战略抉择?

②大秦和华为是如何在逆境中进行股权改制和组织变革?

③如何在企业推行股权激励与合伙人制?

就请点赞关注,每周二更。

#世袭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2838.html

派系,职业,小股东,封地,公司,爵位,诸侯,周天子,春秋,集团,观点评论,封地,股东,周氏集团,周天子,晋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派系,职业,小股东,封地,公司,爵位,诸侯,周天子,春秋,集团,观点评论,封地,股东,周氏集团,周天子,晋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派系,职业,小股东,封地,公司,爵位,诸侯,周天子,春秋,集团,观点评论,封地,股东,周氏集团,周天子,晋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