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财经科技 >从称霸业界到无人问津,Intel的ARM处理器之路

从称霸业界到无人问津,Intel的ARM处理器之路

不久前,我们三易生活曾为大家回顾过华硕Zenfone Zoom这款具备“三倍光变”功能的老机型,并对其按照现在的标准重新进行了相关测试,还安排它出场“大战”过当前最新的影像旗舰产品。

从当时的测试结果来看,Zenfone Zoom的表现实在是有些丢人。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影像表现甚至还比不过早了数年发布的华晶A14,变焦效果也被更早亮相的三星Galaxy K Zoom按在地上磨擦。

不仅如此,由于采用了英特尔的末代x86智能手机处理器Atom Z3580,Zenfone Zoom无论在系统适配、还是在软件兼容性方面的表现都很糟糕,甚至给我们当时的测试带来了不少麻烦。

但从这一点来说,这款机型也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英特尔当年强行用x86架构处理器参与移动平台竞争的种种“别扭”与“不靠谱”,从而变相展示了如今ARM指令集在智能手机市场“一统江山”的积极意义。

然而,其实早在英特尔推出x86架构的Atom Z系列移动平台之前很多年,“蓝色巨人”Intel曾经也是ARM架构移动处理器的忠实拥趸。他们不仅积极推出了采用ARM架构的移动处理器,甚至还主导过一些ARM指令集和架构的改进设计,并且彼时采用“Intel ARM处理器”的智能手机,也曾经一度成为当时真正顶级设备的代名词。

失败、反思、收购与转型,英特尔曾经的ARM之路

上世纪70年代,在发布了大获成功的8080处理器后,英特尔方面同时开启了两个新的研发方向,一个是成本较低、主打家用和非专业市场的8086(没错,这就是我们熟悉的x86架构鼻祖),另一个则是成本极高,理论上也会有超高性能的“业界首款纯32位处理器”iAPX432。

结果是,低成本的8086快速研发成功并出货,让英特尔赚得盆满钵满、并从此开启了x86时代的辉煌。而原本被寄予厚望的iAPX 432却因为设计过于复杂,最后越来越“难产”,成为了该公司历史上首个知名的、富有野心的巨大失败(当然,后来还会有奔腾4和安腾处理器加入这个队伍)。

面对iAPX 432的失败,“年轻”的英特尔决定推出新品进行弥补。与现在的“蓝色巨人”不同,当时的英特尔还没有陷入对CISC(复杂指令集)的迷信中,于是他们另起炉灶,研发出了基于RISC(简单指令集)的i960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很快就被一些重视即时演算能力和能效比的行业看重,在诸如RAID控制卡、光纤通信设备、军用雷达等领域持续发光发热,一直从1980年代被用到了21世纪。其市场寿命之持久,更是可以堪称是奇迹。

在接触ARM前,Intel已经有能力自研RISC处理器,这也使得他们具备了魔改ARM设计的资本

不过英特尔也很清楚,i960本身的性能其实并非十分强大,所以这也使得他们开始寻找更新的方案来进行替代。正好在这个时候,当时的另一家处理器巨头DEC公司与英特尔之间爆发了官司,作为赢得此次诉讼的回报,英特尔收购了DEC的半导体制造业务,也同时获得了此前DEC与ARM合作开发的“高性能处理器架构”StrongARM。没错,Intel与ARM的结缘,正是从这个时间点开始了。

或许是因为此前已经研发过几代RISC处理器、又或者是因为彼时x86架构已经大获成功,总之在接手StrongARM后,英特尔方面很快就将其技术消化为己用,并成功融合了一部分自己此前的技术结晶。2000年英特尔基于当时最新的ARM V5TE指令集,正式推出了他们的ARM架构处理器家族——XScale。

曾经,它才是智能手机处理器里的“性能王者”

值得注意的是,在英特尔推出XScale产品线时,市面上其实已经有很多成熟的SoC方案了,譬如许多朋友熟悉的德州仪器OMAP系列、摩托罗拉的“龙珠”系列,甚至还有高通的早期MSM6XXX系列,并且当时也都已经被一些手机厂商所采用。那么英特尔的ARM架构移动处理器,又是靠着哪些“特长”脱颖而出的呢?

简单来说,XScale在许多地方都体现了英特尔在PC处理器研发方面的经验积累。比如它拥有比当时主流ARM处理器更长的流水线,这使得XScale可以运行在更高的主频上。与此同时,XScale又是业界最早具备在低负载情况下自动降频省电设计的移动处理器,这就使得它虽然从架构层面上来说较为低效,但实际工况中却兼顾了高峰值性能(满载时的高主频)与高待机时间(低负载时自动省电)。所以最终反而胜过了同期采用“传统ARM思路”,以定频运行的那些低主频、小核心竞争对手(典型的比如德仪的OMAP850,仅有206MHZ,而同期的Intel XScale峰值主频可以跑到400MHz甚至更高)。

又比如说,英特尔的XScale处理器很早就考虑到了手机的多媒体性能。在当时智能手机普遍还只配备有2.x英寸、QVGA分辨率小屏的时代,XScale就提供了能显著加强多媒体运算效能的移动版MMX指令集和FPU(浮点运算单元)协处理器。这也直接促使早期那些使用XScale方案的WM触屏机型普遍开始采用(当时的)“超大屏”设计,并以能直接在手机上看视频、玩游戏作为卖点,大幅拉开了与彼时其他竞争对手间的体验差距。

从这张图中不难看出,曾经Intel对XScale也寄予厚望

最后,Intel甚至还将PC处理器的“可扩展性”理念带到了XScale上。2004年,Intel推出了能与XScale处理器搭配使用的2700G移动GPU,这也正是我们此前曾经讲过的手机“真·独立显卡”中的重要一员。在此之后,包括NVIDIA GoForce 5500之类的更多独立GPU方案也适配了XScale处理器,从而使得它理论上成为了当时综合性能最强、多媒体功能最丰富的移动端顶级平台。

错误判断市场形势,Intel暂别手机市场

虽然前面我们讲到了Intel ARM架构手机处理器产品线(XScale)的来历,以及它们当年在技术上的种种领先,甚至是超前之处。但也必须看到,XScale所反映出“将手机做成掌上PC”的产品思路,在当年其实是相对小众的。

这并不奇怪,一方面当年的移动网络远不如现在这样发达,在2G甚至3G时代,大家对于“用手机上网”的需求尚且不迫切,就更不要说想到在手机上看流媒体视频,用手机拍照或是进行社交了。XScale强大的多媒体性能,顶多只是在用户将手机当“MP4”使用的时候,体现为能播放更高分辨率的视频这一点上,可这个使用场景本身就不太可能很大众化。

从另一方面来说,XScale虽然有着强大的性能,但要将其发挥出来也需要相对复杂的操作系统。事实上,当年只有微软的Windows Mobile系统,以及黑莓的BB系统能够充分体现英特尔移动处理器的优势。而搭载WM或BB系统的机型,即便我们不说大家也都能想到,几乎无一例外都是配备了大屏、大存储、超高价格的高端产品。这也就使得XScale虽然用户口碑很好,但却始终没有太过亮眼的出货量。

XScale很强大,但这也导致搭载机型普遍很贵

于是在持续亏损了数年后,英特尔终于在2006年做出了出售XScale部门的决定。在当时的官方声明当中,英特尔变相承认“竞争对手占据了市场主要地位”。并且有意思的是,英特尔当时不会想到仅仅在两年后,随着iPhone与Android的问世,大屏、高性能智能手机一下就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他们当时更没有想到的是,2006年还如日中天的竞争对手德州仪器,后来会因为选错了代工厂(台联电)而突然“暴毙”,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被高通后来居上。

不争气的Marvell,断送了XScale的神话

当然,英特尔可能更没有料到的是,被他们托付了XScale未来的Marvell,其实压根就不具备像他们那样的技术前瞻性和研发能力。以至于在后者接手了XScale产品线后,在新品研发方面表现得相当迟缓。

在三星Omina(i900)发布时,624或806MHz的Marvell PXA310还不算落后

2006年11月,Marvell方面发布了代号“Manahans”的PXA3xx系列XScale处理器,但它们其实是Intel早在2005年就已经完成研发的产品。此后Marvell又在2007年先后推出了PXA910、PXA918、PXA920等多款“新品”,但它们本质上其实就是升级了制程、并集成基带的XScale,使用的还是老旧的、基于ARM9(也就是ARM v5TE)的CPU架构设计。

可能Marvell自己也明白,老旧的XScale架构在2007年已经不再先进了,所以他们玩了个花招,开始强调CPU的“高主频”特性,并将PXA918、PXA920等产品的主频推到624MHz甚至806MHz,企图用主频上的优势来掩盖架构方面的劣势。

黑莓曾经是Marvell移动处理器的忠实客户之一

起初,这样的策略其实是奏效了的,诸如黑莓、华硕等厂商当时也确实继续采用Marvell的“新芯片”推出了一些产品。但随着iPhone和Android机型的到来,当三星、高通开始发力新的ARM v8指令集时,Marvell和XScale的败局也就注定不可避免了。

此后随着Marvell移动处理器在市场中的迅速式微,就可以更明显地感受到这家企业在研发节奏上开始变得越来越急躁和混乱。Marvell方面先是在PXA940上完全放弃了自研CPU架构、改用公版Cortex-A8单核设计,之后又很快推出了采用双核A9 CPU的PXA986/PXA988,并收获了部分大厂的低端产品订单。

首款基于中国移动OMS操作系统的机型,使用了当时已经不先进的PXA930方案

后续随着基于四核心Cortex-A7 CPU、Vivante GPU的PXA1088问世,Marvell可以说彻底在移动处理器产品线上走上了“摆烂”之路。他们开始追求名义上的“多核设计”,完全失去了曾经XScale引以为傲的高性能特质。不仅如此,Vivante GPU极其糟糕的游戏兼容性,也成为了被消费者和厂商诟病的产品缺憾,并进一步压缩了Marvell芯片的市场空间。

2014年年初Marvell发布的PXA1928芯片,使用了四核Cortex-A53 CPU辅以Vivante GC5000 GPU。日前我们三易生活也找到了疑似唯一配备这款芯片的一台平板电脑,并对其进行了简单的性能测试。可以看到,此时的Marvell处理器早已不复当年Intel XScale的旗舰风范,完完全全沦为了低端入门产品。

PXA1928有多烂?CPU性能比不过32位时代的骁龙800,3D测试甚至无法完成

2014年年底,不死心的Marvell推出了PXA1908、PXA1936两款新品。其中前者定位入门级64位手机平台,而后者则靠着“八核(当然,是八个A53)”设计,将目标瞄准了主流市场。

以结果来说,PXA1908曾被小辣椒品牌的某款低端机型使用过,据说口碑尚可。而PXA1936则比较搞笑,虽然当时有许多报道声称,三星将在Galaxy J7上配备这款SoC,但实际到了最终上市时大家发现,Galaxy J7没有任何一个版本使用了Marvell的芯片方案。也不知是三星真的试过Marvell芯片、可最终没有使用,还是Marvell为了壮声势而故意放出的风声,结果导致三星反而决定放弃这个合作伙伴。

不管怎么说,这就是我们三易生活在公开资料中能够查到关于Intel XScale处理器,同时也是Marvell移动产品线最后的消息了。换句话来说,曾经那个象征着业界最高端性能、顶级商务旗舰身份的Intel ARM移动处理器家族,最后却是以一种“无人问津”的方式收场。不得不说,其中所反映出的种种决策失误以及市场竞争的残酷性,都足以令人扼腕叹息。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3666.html

架构,移动,称霸,XScale,Zoom,处理器,性能,Zenfone,业界,Intel,观点评论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架构,移动,称霸,XScale,Zoom,处理器,性能,Zenfone,业界,Intel,观点评论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架构,移动,称霸,XScale,Zoom,处理器,性能,Zenfone,业界,Intel,观点评论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