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刘邦的祖上骗了秦国,老秦人却对他充满感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刘邦的祖上骗了秦国,老秦人却对他充满感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大秦往事》第19期

也不知是命运还是巧合,刘邦与秦国为敌也就罢了,在三百多年以前,他的祖上就骗了秦国,而且骗得很苦,老秦人却对他充满感激。

受了骗还对骗子充满感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事情还得从令狐之役谈起了。

康公元年,即公元前620年,秦康公继位之初,晋国就出尔反尔,骗了秦国,一下子打得秦军全军覆没。

秦康公虽然文弱,但还是有点脾气的,晋国这么不讲究,这口气能咽的下去,当然不,于是,老秦人的彪悍之劲发作。

康公二年,即公元前619年,亲自带兵讨伐晋国,占领武城(陕西华县东北);

晋国当然不甘示弱,康公四年,即公元前617年,发兵攻打秦国,夺取秦地少梁(陕西韩城南);

于是,秦康公迅速做出反应,夺取晋邑北徵(陕西蒲城县西头乡避难堡)。

……

两家就这么有来有往,征伐不休。

当然,令狐之役秦康公也不是毫无收获,他最大的收获就是:晋国大夫先蔑、士会奔秦。

先蔑也就算了,历史上并无出彩之处,而士会,可了不得,晋文公时期入仕,在城濮之战中崭露头角,是晋国有名的智士。

秦康公得到他,自然如获至宝,立刻爵为大夫,视之为左膀右臂,给予充分的信任,然而遗憾的是,秦康公虽然那么信任士会,但士会呢,却对秦国不怎么忠心,他跟着先蔑奔秦,到秦国不久就后悔起来,后悔跟先蔑走错了路,从此,跟先蔑老死不相往来。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时间很快到了康公六年,即公元前615年,在士会等人的帮助下,秦国经过六年发展,终于恢复了一些元气,秦康公便决定大举出兵,讨伐晋国,报当年令狐之役的一箭之仇,率先挑起河曲之战。

这一回,秦军又是含愤而发,秦康公亲自统军,出兵四万,以士会为随军参谋,浩浩荡荡,渡过黄河,一直打到河东重镇,位于山西永济的羁马邑。

晋国赵盾也不是善茬,亲帅上中下三军抵抗,但他发兵前也清楚的认识到,秦国这回来是为了什么。

六年含恨,如今挟愤而来,兵锋肯定锐不可当,直接交战,没准儿会吃亏,抱着这种心态,他采取了非常保守的战略,屯兵河曲,深沟高垒,与秦兵对峙。

我不跟你打,就跟你耗着,看谁耗得过谁。

兵法上说,客地作战,一般利在速决,而不利于长久,因为长时间对峙下来,后勤保障就会是个天大的难题,主军一分钱能解决的事情,客军可能花十倍的代价都未必能完成。

就这样下来,晋军龟缩不出,秦康公很是着急,因为秦军消耗不起啊。

这一着急就找士会商量,看看士会有多聪明吧。

针对两军局势,士会认为:两国对峙,不打一仗肯定不行,但如果长期消耗下去,即便取得胜利,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以秦国的国力,可能又会多少年都缓不过来,综合这两种因素考虑,可以胜一仗以立威,出了令狐之战的那口鸟气,然后全军而返,让晋国人见识见识咱们的厉害就成了。

秦康公深以为然,就问了计将安出。

士会说:赵盾宠爱的弟弟赵穿为人桀骜不驯,因争夺上军主帅不成,与现任上军主帅荀林父不合,我们可以以轻骑示弱,诱赵穿出寨决战,然后打败他,打败赵穿,就等于给赵盾脸上狠狠扇了一个耳光,之后明面儿上派使者入晋营求战,实际呢,我们偷偷撤兵回去,等晋国人清醒过来,我们已经走远,他也就无可奈何了。

秦康公听从了他的意见,晋营门口好一通嚣张,赵穿气的火冒三丈,自以为勇敢的他果然不听主帅命令,带家族部队出寨决战,秦军诱入包围圈,然后两军合击,若不是赵盾营救及时,估计这个勇敢的赵穿就要成秦国人的俘虏了。

战后派使者到晋营求战,晋军中也有聪明人,看出秦军名为求战,实则准备连夜遁逃,于是主张绕道河口设伏,截断秦军的归路。

然而呢,士会早猜出他们的想法,这回不走水路走旱路,绕道殽山方向,乐颠颠的回去了。

河曲之战秦国就这么赢了。

晋国就这样被秦国狠狠的扇了一巴掌,损失是不大,可面子实在丢不起。

战后,有人认识到:秦军之所以如此从容,全是士会出谋划策的结果,士会不但聪明,而且熟知晋国国情,他在秦国,实在是晋国的心腹大患。

赵盾深以为然,头发都愁白了几根,然后想了个非常英明的主意:晋国人还得为晋国服务,不能看着他继续在秦国呆着了。

于是找到士会的好朋友,封在魏地的寿余,很是使了一翻苦肉计,什么苦肉计:安排寿余在魏地造反,然后派兵弹压,寿余因此逃到秦国,以献魏地为由求见秦康公。

魏地啊,河东一大块肥肉,秦国眼馋了好几代,如今这么轻飘飘的送过来,秦康公想都不想,愉快的答应了寿余的要求,亲自带兵驻扎河口,准备河东受地。

他们到河口的时候,晋国也派兵过来隔岸对峙,秦康公起初是怀疑的,但寿余说:是我家里人为防止魏地有人作乱,所以带兵协助接管的,现在只需要个熟悉晋国内情的大臣一起到魏地说明情况,办理交割手续,然后魏地就是你的了。

说完这些话,暗地里踩士会一脚,并使个眼色。

士会不傻,当场就明白了,寿余这哪里是来献魏地,分明是接我回去的。

明白之后怎么办?

本来就为投奔秦国后悔,这回见到晋国的态度,那还不赶紧溜之大吉。

话说士会聪明就聪明在这里,虽然要走,但不能一个人回去,家眷必须安排妥当,于是眼珠一转,就貌似非常实在对秦康公说:

晋人,虎狼也,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不可悔也。

晋国人,是老虎豺狼。如果违背原来的话不让下臣回来,下臣死,妻子儿女也将被诛戮,这对君王没有好处,对我而言,是后悔都来不及的。

已经很明白的说自己这一去可能回不来。

秦康公一听,还以为他不放心自己呢,脾气一上来,立刻指着黄河发誓说:

若背其言,所不归尔帑者,有如河。

如果晋国违背原来的话不让你回来,我若不送还你的妻子儿女,就让河神来惩罚我吧。

即便是你留在晋国不回来,我也知道是晋国人搞的鬼,不但不会怪你,还会把你的家眷完完整整的送过去。

古人发誓可不象现在,有极高约束力的。

得到秦康公的许诺,士会就开开心心的走了,走了之后还能回来吗,立刻被迎入晋都,爵为大夫,一下子进入六卿的行列,从此以后,就踏踏实实的为晋国效力。

而这个士会,刘姓,士只是他的氏,因封在随、范两邑,谥号为武,所以又被称为范会,随武子等,是刘家人的祖先,汉高祖刘邦就是他的后裔。

刘邦的祖上就这样骗了秦国。

士会过河之后,秦康公怎么样了?

还在河西老老实实的等着,等士会归晋的消息传来之后,秦康公才明白上了当,受了骗,可明白之后怎样,一怒之下将士会满门抄斩,没有,很是无奈的长叹一声,完完整整的把士会家眷送回去了,并带信说:

吾不负黄河之誓也

我不会忘了黄河上立下的誓言,现在把家眷送回来,聊以感谢这些年你在秦国立下的功劳。

被人骗了,还念着他以前的好,对他充满感激,老秦人就是这么憨厚。

士会走后,秦国再也无力东出争霸,自此便在秦康公的带领下,过起了诗一般和平的生活。

康公十二年,即公元前609年,秦康公卒,秦国太平了五六年,可天下,早已越来越是热闹了。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51845.html

寿余,秦国,赵盾,令狐之,祖上,秦军,秦人,公元前,康公,晋国,观点评论,士会,秦国,赵盾,晋国,秦康公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寿余,秦国,赵盾,令狐之,祖上,秦军,秦人,公元前,康公,晋国,观点评论,士会,秦国,赵盾,晋国,秦康公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寿余,秦国,赵盾,令狐之,祖上,秦军,秦人,公元前,康公,晋国,观点评论,士会,秦国,赵盾,晋国,秦康公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