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西汉为什么会出现“欲废皇子而不能“现象?看刘荣被废就知道了

西汉为什么会出现“欲废皇子而不能“现象?看刘荣被废就知道了

储君制度是皇帝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商周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具有稳定统治、消弭皇位之争的优势,故而西汉立储沿袭了这一制度。西汉一朝,高帝、景帝、武帝、宣帝、元帝都欲废黜太子,但除景帝外,大部分皇帝的废黜计划都遭到破产,诸帝欲废太子而不能现象在西汉一朝较普遍。

早期皇权对君王个人素质的要求有所提高,而嫡长子继承制度下立嫡以贵原则又不一定能保证高质量的皇储。西汉诸帝面临太子"不类己"、欲废太子的难题正是这一问题的集中体现。适合嫡长子继承制度存在的宗法制和礼制等在西汉已遭到破坏,其权威性受到挑战。嫡长子继承制度在西周社会有其存在和延续的土壤,起到了稳定内部集团的做用,得到了周天子和贵族的严格遵守。然而,皇帝大权在握,诸侯势力、分权制、礼制、嫡子力量对皇权的制约弱化,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因此,加剧了西汉诸帝欲废太子的普遍性。

与此同时,早期皇权依靠外戚辅政的现象很明显。由于确立皇储呈过于早期化的趋向为外戚势力的壮大衍生了土壤,而为了自身利益外戚势力又得捍卫太子地位,成为皇帝废黜太子的巨大阻力,因此,加剧了西汉诸帝欲废太子而不能现象的普遍性。

汉景帝长子刘荣,是中国进入帝制时代以后首位遭废的皇太子,刘荣在汉景帝初元四年(前 153 年)被立为太子,四年后,景帝"因一言过"废了刘荣,刘荣从皇位继承人瞬间成为普通诸侯王。刘荣不具备嫡长子身份,其背后又没有强大的外戚集团做其依靠,因此,刘荣成为西汉一朝唯一被废黜的皇太子。

刘荣的非嫡长子身份

西汉九位皇太子中,刘荣是唯一被废黜的皇太子,其被废的原因值得深思。按照西汉惯例,立储君的时候,帝王都会举行赏赐、大赦天下的活动,而景帝立太子刘荣时无任何的举措来显示立太子的重要性,因此景帝册立刘荣为太子的目的是值得深思的。

前元三年(公元前 154 年)景帝未立太子之时,与胞弟梁孝王刘武一同宴饮,酒酣之际对梁王说:"千秋万岁后传于王",梁孝王内心深处甚是欢喜。汉景帝对梁孝王说传位于刘武的酒后之言的真实性,现已无法考证。在窦婴的劝诫之下景帝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景帝在梁孝王面前说将皇位传给他,可能此时的景帝并没有理想的太子人选,但传位于梁王这句话却引来之后的种种祸端,虽然景帝在大臣皇位传子不传弟的谏言下立了长子刘荣为皇太子,但梁孝王刘武却始终没有打消对皇位的觊觎。后来景帝废黜刘荣,而改立刘彻为太子时,刘武派人刺杀反对立他为嗣的爰盎等,这一系列事件说明刘武一心想作太子,"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爰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未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复案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身亡,出之。上由此怨望于梁王。"梁王作为藩王下令捕杀朝廷大臣,说明其觊夺皇位的野心颇深。

汉景帝立刘荣为皇太子前,就已经分封其他儿子为诸侯王,汉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 155 年)"(二年)春三月,立皇子德为河间王,阏为临江王,馀为淮阳王,非为汝南王,彭祖为广川王,发为长沙王。"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 154年),"夏六月,立皇子端为胶西王,升为中山王。"直到景帝前元四年(公元前 153 年)才立刘荣为皇太子,"(四年)夏四月己巳,立皇子荣为皇太子"。西汉很多皇帝即位之初便会确立皇储人选并且在立太子的时候通过举行隆重的仪式,如选择吉日、祭祀宗庙、百官奉迎、大赦天下等举动来显示立储君的庄严和神圣。

汉高祖刘邦立太子刘盈时就曾大赦天下,"六月,立为太子,大赦罪人。令太子守栎阳,诸侯子在关中者皆集栎阳为卫。"不仅大赦天下以显立太子的重要性,又使太子将兵,高祖赋予刘盈一定的从政实践的机会,让其熟悉政事,不断在政治上趋于时尚,足见高祖的苦心;汉文帝立太子刘启的时候"因赐天下民当为父后者爵一级";景帝却是在即位四年后才确立刘荣为皇太子但并无任何恩赦天下的措施,却在立刘彻为太子的时候对天下为父者进行赏赐,"丁巳,立胶东王彻为皇太子。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这种鲜明的对比,足见景帝情感的偏离。武帝立太子刘据时,"立皇太子。赐中二千石爵右庶长,民为父后者一级";宣帝立太子"夏四月戊申,立皇太子,大赦天下。赐御史大夫爵关内侯,中二千石爵右庶长。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一级。赐广陵王黄金千斤,诸侯王十五人黄金各百斤,列侯在国者八十七人黄金各二十斤";元帝立太子时"夏四月丁巳,立皇太子。赐御史大夫爵关内侯,中二千石右庶长,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一级,列侯钱各二十万,五大夫十万;成帝立太子时"其立欣为皇太子。封中山王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益中山国三万户,以慰其意。赐诸侯王、列侯金,天下当为父后者爵,三老、孝弟力田帛,各有差。"尽管成帝册立的太子来自宗室而非亲生,但是在立太子时但在昭告立储之际也举行了一系列的封候加爵的活动,足见西汉皇帝对立太子的重视。

除了刘荣,刘弗陵是另一位西汉被立为储君之时并无恩赦天下的皇子。汉武帝立少子刘弗陵是在刘据兵败身亡四年后,武帝病重之时所做的选择,仓促之间没有做出封侯加爵的赏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相比之下,只有景帝在立刘荣为太子时没有举行任何赏赐活动,使我们不得不深思景帝册立刘荣的真实意图。传统社会里,皇太子乃国之根本,立储乃是仅次于皇帝登基的国家大事。一般而言,立太子往往要作为单独的事件来对待,而景帝却将立太子事件与封王的事件放在同一时间,而刘彻是最终代立太子之位的人.立储与封王不可相提并论,应当根据朝廷规定有分别地昭告天下,并进行相应的册封仪式及典礼,因此立储在国政或朝政中始终比封王重要,不过,这一惯例和常态化却被景帝打破,胶东王刘彻最终成为景帝朝帝位的继承人。

景帝打破了立储之际须恩赦天下的惯例,同时,按照传统宗法制度的理念,刘荣乃是庶出,而非嫡出,纵使刘荣在储君之位长达四年,至始至终也未能获得嫡长子的身份。同为立储,景帝先是册封刘彻之母王娡为皇后,子凭母贵,刘彻因此获得了嫡长子的身份,继而才被立为储君,"夏四月乙巳,立皇后王氏。丁巳,立胶东王彻为皇太子。赐民为父后者爵一级。刘荣非嫡长子的身份在尊崇嫡长子继承制的西汉是致命的,高帝、武帝、宣帝、元帝想废黜的太子都是嫡长子身份,所以在西汉诸帝废黜太子的时候,嫡长子继承制度一定程度上成为废黜太子的阻力,景帝能够废黜太子也是因为刘荣有嫡长子的光环保护,相反刘彻倒是清清楚楚的嫡长子身份,通过景帝废太子的成功反衬其它诸帝在嫡长子继承制中的苦苦挣扎,反映出嫡长子继承制度对西汉政局的困扰。

刘荣失去外戚的援助

刘荣没有强大的外戚支持,窦氏集团因为希翼刘武即位,也未真正支持刘荣。外戚势力在刘荣废立事件中同样发挥了巨大影响力,其它诸帝难废太子有外戚阻挠的因素,外戚势力强大制约了皇帝废太子的意志,如吕后集团、卫霍集团、许史集团等,但刘荣能被废恰是因为其背后没有强力外戚支持,本来窦氏外戚有可能支持他,但一方面窦太后被汉景帝释放的立刘武的"烟幕弹"所蒙蔽放弃了对刘荣的支持,另一方面栗姬拒绝长公主的示好,从一定角度来说也是断绝了与窦氏外戚联姻的机会。而刘彻母亲王美人与长公主联姻恰成为刘彻被立为太子的重要砝码。

长公主刘嫖的联姻请求,原本是拉拢权贵、巩固太子地位的绝佳时机,但是栗姬却因刘嫖时常进献美人于汉景帝,故而对长公主心生厌恶,拒绝了联姻请求,因此得罪了长公主,"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栗姬日怨怒,谢长主,不许。"联姻失败使长公主对栗姬持有敌意,她本计划将女儿陈阿娇嫁于皇太子,成为未来的皇后。联姻请求遭拒后,长公主对栗姬甚为不满,长公主遂另寻途径为陈阿娇谋得太子妃之位,"长主欲与王夫人,王夫人许之",王美人已经答应刘彻娶陈阿娇,刘嫖所要做的就是想法设法让汉景帝厌恶栗姬母子,进而劝说景帝将刘彻立为皇太子。

长公主与王美人联合起来私底下诋毁栗姬,不断在汉景帝面前散布丑化栗姬的言论,"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将栗姬的缺点和王美人的贤惠进行鲜明对比,"由是长公主日谗栗姬而誉王夫人之美",久而久之汉景帝遂开始怨恨栗姬。栗姬得罪了长公主,不仅失去靠山,而且遭到报复,最终才使景帝一怒之下废黜了太子刘荣,实属栗姬缺乏心机和政治头脑。

栗姬拒绝长公主的联姻请求,使栗姬与长公主刘嫖交恶,使得原本就势单力薄的刘荣雪上加霜,而且从一定角度来说也是断绝了与窦氏外戚联姻的机会,这也是景帝废黜刘荣时造成刘荣母子孤立无援处境的原因之一。

西汉时期,窦氏在后宫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后亦君也。天曰皇天,地曰后土,故天之妃,以后为称,取象二仪","侍中左右近臣见皇后,如见帝。"作为六宫之主的皇后及其皇太后,其作为权力中心的特殊人物历史地位不容忽视,影响力并非仅局限于后宫中,与西汉皇帝立嗣的关系密不可分。窦太后对景帝立嗣的决策起相当大的作用,窦后及其家族有着重要的政治影响力,窦氏家族封侯人数较多,"窦后兄长君,弟广国字少君。文帝崩,景帝位,皇后为皇太后,乃封广国为章武侯。长君先死,封其子彭祖为南皮侯。吴、楚反时,太后从昆弟子窦婴侠,喜士,为大将军,破吴、楚、封魏其侯。窦氏侯者凡三人。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终未敢重用儒生。汉武帝即位之初,重用赵绾、王臧等儒生,赵绾、王臧建议武帝独尊儒术、立明堂、封禅等事,贬斥黄老之说,"而上乡儒术,招贤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欲议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诸侯。草巡狩封禅改历服色事未就。会窦太后治黄老彦,不好儒术,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身亡,诸所兴为者皆废。"至建元六年(公元前 135年)窦太后去世前,武帝都不敢再重用儒生,可见她在政治上的影响力。

窦太后历经文帝、景帝、武帝三朝,能将信奉的黄老之学贯穿在政治之中且能排斥诸多阻力,除了汉代宽松的政治环境允许其干政外,其卓越的政治才能也是关键。窦氏外戚权势颇盛,自然能干预景帝废太子。但窦后一心想让景帝传位于梁孝王刘武,立梁王为太子。窦氏的理想太子人选是刘武,而汉景帝宴饮之际关于传位于刘武的失言使窦氏外戚放弃了对太子刘荣的支持,因此在刘荣被废以致被逼身亡的整个过程中,窦氏外戚一直保持的是默许纵容的态度,这无疑为景帝废黜刘荣提供了便利。

栗姬在朝廷中也没有形成强大的权势集团,也没有强势的外戚势力出谋划策阻止景帝的废黜计划。太子羽翼未丰,无论是外戚的支持,还是朝臣的拥护,都处于孤掌难鸣的境地,面对景帝的废黜时栗姬母子均束手无策。所以,景帝废黜太子时,刘荣身边几乎没有外戚势力的阻挠和抗拒,这也是景帝能够废黜刘荣的关键,反映了在早期皇权建设中,外戚势力对太子地位稳定的重要影响。

政治联姻使庶子获外戚相助

刘彻生母王娡在刘荣被废之前就精心策划,想方设法为其子谋取储君之位。早在景帝作太子时,王美人便告诉景帝:"乃内之太子宫。太子幸爱之,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时,王美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征也。"未生而孝文帝崩,孝景帝即位,王夫人生男。王美人积极拉拢刘嫖,并联合起来不断地向景帝说栗姬的坏话。(去掉) 长长公主的联姻请求遭到栗姬的拒绝后,长公主的目光便投向了刘彻,王美人便顺水推舟,与长公主刘嫖结盟,达成了一场政治联姻的交易。长公主刘嫖所要做的则是在景帝面前进言,一方面赞赏王美人和刘彻,另一方面诋毁栗姬母子,离间景帝与栗姬母子之间的关系,"长公主日誉王夫子男之美,帝亦自贤之"。由此可推知,王美人权衡利弊后,以政治婚姻来为刘彻谋取太子之位。而刘嫖贵为嫡亲的长公主,既有窦氏外戚的支持,而刘嫖之夫为贵族陈午,有夫家的拥护,长公主驸马陈午是西汉开国功臣之后,乃名门望族:"孝文三年,(堂邑安侯陈婴孙)侯午嗣,尚馆陶公主",可见,如此雄厚的家世背景和政治威望,这样对于推翻地位尚未稳固的皇太子刘荣来说是强有力的筹码。

王美人和刘嫖联姻,使庶子刘彻不仅获得了窦氏外戚的支持,而且还获得了刘嫖夫家的支持,有强大的外戚势力作支撑。在王美人和刘嫖的联合下,景帝对太子心生厌恶,"王夫人又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文曰:"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号宜为皇后。帝怒曰:"是乃所当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不得见,以忧死。卒立王夫人为皇后,男为太子。"王美人的目的最终达到了,她打败了栗姬,景帝立刘彻为太子前,先立王美人为皇后,使庶子刘彻具备嫡长子身份,符合自高祖以来就确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度的要求,最终成为皇太子。汉武帝登基后,立陈阿娇为皇后。"初,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女为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一场政治交易就此达成。

刘荣被废成为西汉诸帝欲废太子而不能的特例,但是刘荣被废恰恰证明了在没有嫡长子身份的捍卫下,早期皇权有能力更换太子,景帝废黜刘荣,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度的权威性,景帝废黜刘荣后,先扶正刘彻的嫡长子身份,先立王美人为皇后,刘彻就具备名正言顺的嫡长子身份,正好应证了在早期皇权下,西汉诸帝欲废太子而不能是由于受到嫡长子继承制度的约束。景帝能轻而易举将刘荣废黜,另立刘据为皇太子,同样也与外戚势力紧密相关,西汉诸帝欲废太子而不能是因为在早期皇权建设中,皇帝在废黜太子时,强盛的外戚势力制约了皇帝废黜太子的意志,刘荣被废是由于其后没有强大的外戚势力做后盾,而且景帝也排除了窦氏外戚对其的扶助,刘荣母亲断绝与窦氏外戚联姻的机会,使刘荣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因此景帝废黜非嫡长子身份的刘荣成为西汉"特例中的常态"。

总结

西汉虽然自高祖刘邦时期便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继承制度作为稳定皇室的因素被西汉统治者继承下来。西汉时期帝对太子不满、想废黜却又难以顺利废黜太子的现象比较普遍。

纵使西汉历史上高祖、武帝、宣帝、元帝都曾想废黜太子,却都以失败告终,真正意义上被废黜了的只有刘荣。皇太子地位会引发各方面势力的较量。西汉继承问题出现的各种问题其原因错综复杂,这与早期皇权相关有关。由于各种局限使西汉很多想废黜太子的皇帝因种种局限而放弃了废黜计划。纵观西汉一朝,不难发现皇帝欲废太子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围绕皇帝的意志而改变,皇帝厌恶皇太子、觉得太子不类己、不能堪当治国的大任,考虑以更合适的人选来代替太子。

秦汉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皇权确立之后,国家的发展和君王的素质紧密相关,对君主的要求水平提高。西汉统治者在嫡长子继承制下"立子以嫡"约束下,立的太子与专制主义皇权下的"重贤"原则产生矛盾时,西汉诸帝觉得太子"不类己",而专制主义集权下,皇帝又大权在握,受诸侯、礼制的束缚较小,部分妃嫔外戚的得宠为庶子夺嫡添加了新的因素,使皇帝废黜嫡长子存在可能性,这些因素加剧了欲废皇太子的普遍性。

依附于皇权的外戚势力及以太子为中心的各种政治集团,成为皇帝废黜太子的强大阻力。外戚势力的强弱对于西汉太子地位的是否稳定至关重要,皇帝欲废太子的时候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很多,最主要的是以嫔妃为核心的外戚家族,外戚凭借与皇帝的亲情关系,从正统性上又无篡权的可能性,获得了帝王信任,外戚势力的强大,助长了太子势力的增长,给皇帝废黜太子带来了很大的阻力。随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嫡长子继承制度被秘密立储制取代。相比于嫡长子继承制度,秘密立储制度有其优势,不仅不再局限于嫡长子继承制度的身份限制,突破了"立嫡以贵"的原则,使诸皇子都有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可能性,而且由于皇储身份是不对外公布的,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皇子间为储位的相互残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政局的稳定,另外,由皇帝一人决定储君,避免了诸如外戚势力和朝臣对皇储人选的干涉,有利于对继承人的长期观察和考验,继承人的选择范围较广,秘密立储制是对嫡长子继承制度的否定,显示出一定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延续了几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度到了清雍正时期才划上句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59170.html

刘荣,废黜,刘武,汉景帝,嫡长子,皇位,天下,制度,太子,现象,观点评论,刘荣,景帝,刘彻,栗姬,太子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刘荣,废黜,刘武,汉景帝,嫡长子,皇位,天下,制度,太子,现象,观点评论,刘荣,景帝,刘彻,栗姬,太子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刘荣,废黜,刘武,汉景帝,嫡长子,皇位,天下,制度,太子,现象,观点评论,刘荣,景帝,刘彻,栗姬,太子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