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长平之战赵括并非一无所获,用纸上谈兵讽刺他,实在冤枉

长平之战赵括并非一无所获,用纸上谈兵讽刺他,实在冤枉

纸上谈兵,在现代的意思当中是指那些只会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那些人。最早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现在经常被当作贬义词拿来讽刺一些人。但是,在历史当中,纸上谈兵的赵括可并非一无是处之人,事实上,在那场决定秦国和赵国前途命运的长平之战,赵括虽然最终战败,可他也并不是一无所获。

两国交伐,生死攸关

1、秦赵崛起

纸上谈兵说的是赵括,但是为何会爆发这场战争,还得从两国先后崛起开始讲。战国时期,曾经“三家分晋”之一的魏国,在马陵之战当中落败,从此一蹶不振。五个诸侯国联攻伐盛极一时的齐国之后,秦国趁机开始崛起。

秦国在经历一场商鞅变法,开始了自己强势东出,逐鹿中原的历程。从公元前395年秦孝王在位时期开始,秦国先后将江汉,川蜀,河东等地区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在以粮食和人口的多少作为国家硬实力象征的古代,越多的粮食产量和越多的人口往往意味着越强大的战争潜力。

公元前359年,赵武灵王开始了改革,史称“胡服骑射”。这场变革非常彻底,全国范围内军队改穿胡服,全面向胡人学习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尽管改革阻力很大,但是赵国还是成功了。很快,焕然一新的赵国军队,彻底踏平了中山国,还让胡人损失惨重,不得不献出良马来求和。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历经三代帝王励精图治,成为在傲视群雄的存在。而赵国的“胡服骑射”让其军队成为其他诸侯国的噩梦,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秦赵两国,已经成为了当时中原当中最强大的两个政权。但是,赵国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其将会成为秦国东进道路上的最大阻碍。两国之间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了。

2、名将之后,天生骄傲

赵括的身世,配得上“天生骄傲”这四个字。父亲赵奢,是赵国的名将。一生六十载,为三代赵王奉献,战功赫赫,被赵惠文王封为“马服君”。还在当收税官吏的时候,因为平原君不肯缴纳租税,赵奢便按当时的律令对违反之人处死。

面对平原君的威胁时,他非但没有胆怯,反而趁机进言,得到了平原君的赏识。

无论是在战场上还是在官场上,赵奢刚正不阿,尽心尽力。其子赵括的出生自然也是被寄予了厚望,人们希望他能够继承他父亲的重担,为赵国继续效力。在父亲的影响之下,赵括自幼熟读兵书,谈战论略,都不在其父亲之下。

对于这么一位天才一般的儿子,外人都觉得他势必能够为赵国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是其父亲却不这么认为。作为久经沙场,宦海沉浮的老将,面对从未上过战场的儿子,竟然能够讲关系到将士生死存亡的大事,当作小事,不足挂齿。赵奢预感未来将有大事发生。于是,他不让赵括作为赵国的统帅,甚至预言赵括将会让赵国惨败。

长平之战,乾坤已定

1、一日割十七城,只为一夕安寝

随着秦国开始执行“远交近攻”的战略,两国的战争已经箭在弦上。由于“阙与之战”秦国的战败,秦国将战争的矛头指向了当时已经日薄西山的韩国控制的上党郡地区。由于上党郡与韩国本土的联系非常薄弱,很快就被秦国大军切断了联系。韩国此时非常恐惧,韩王自知自己国家根本无力抵挡秦国的进攻,所以决定将上党郡地区献给秦国,换回两国的和平。

但是上党郡地区的人民可不想就此而成为停止战争的礼物,上党郡的郡守也不愿成为秦国的阶下囚。上党郡地区的郡守,深知自己手上掌握的力量和秦国大军相比,无异于以卵击石。于是一个计划浮出水面——借赵国之手,保全上党郡。毕竟当时能够打败秦国大军的,也只有赵国的军队了。

那赵国是什么态度?朝野当中,有人提出了反对的意见,认为接受上党郡的土地无异于引火上身。但是平阳君,平原君等人纷纷表示,进攻一座城城可能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白得上党郡十七座城池岂不美哉?秦军势必会进攻上党郡,赵国只需要派出以廉颇为首的赵国军队,就能够守住上党郡。

赵孝成王最终决定接受多数人的意思,

组建军队,准备接收上党郡地区,抵挡秦军的进攻。

就这样,一场战争不可避免。但是赵孝成王决不会想到,这是一场决定了赵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

2、临阵换帅,赵国落败

秦国见本该属于自己的上党郡被赵国所抢,岂会善罢甘休?于是公元前260年,上党之战爆发。秦军在上党地区并没有遭到大规模的抵抗,很快就占领了整个上党地区。赵国军队并未进入上党郡,而是在长平地区接收难民。

同年,长平之战开始,双方近一百万人在长平这个地方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大决战。由于这场战争决定了两国的未来,所以双方都特别谨慎,主力部队尚未接触,仅仅在个别地区,秦军取得了一些小战果。但是,秦军发动的强攻,攻克了赵军西侧的营垒,赵军初战失利,廉颇率领大部队撤退至丹河东岸,修筑防御工事,避战不出。

赵军初战失利,让赵括有了表现的机会。赵国在国力上稍弱于秦国,但在粮食补给能力上却和秦国存在较大的差距。数十万大军的的粮食需求让赵国的负担越来越大。加上赵王对廉颇避战不出的反感以及在外交,舆论上的劣势,赵国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更换主将,赵括接替廉颇的职位,成为新的统帅。

赵括替换廉颇之后,主动发起进攻。此时秦军为了一举击溃赵国主力军队,暗中换白起为主将。白起见赵国军队主动发起进攻,于是派出一支数万人的部队,绕后截断赵军的补给。赵括见此,下令就地围城,伺机突围。长平之战,赵军最终主力全军覆没,赵括也在战死在战场上。

3、正史客观,但后世之人并不客观

这是绝大多数读者了解的长平之战,纸上谈兵的故事也就从这之后流传千年,成为笑谈。但是,历史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后人对于赵括的评价明显是有失公允的。在纸上谈兵的故事当中,赵奢对自己的儿子赵括在面对士兵生死时,表现出的泰然自若而感到震惊。事实上这明显是后人在阅读历史真相的时候进行的脑补。

为什么这么说?一位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如果因为一小部分士兵的生死而退缩,势必会影响到正常战争的胜负。“一将无能,三军受累”这话恰恰印证的是这一点。所以在真实的历史当中,赵奢惊讶的应该不是儿子对士兵生死的无所谓,而是能够放下士兵的生死,专注于战略上的运筹帷幄。

另外,在纸上谈兵当中,我们都从这个故事当中知道赵国军队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两国交战的时候,是四十万赵军对抗六十余万秦军。人数上的天然优势注定秦国在战争当中能够用于更大的主动权。而最终的结果是,秦军在完全取得战争主动权的时候,依然伤亡了二十万人,秦军虽然胜利,但也基本丧失了战斗力。

长平之战的失败,其实是历史的必然,占据河东,川蜀等“粮仓”的秦国,在后勤上就强于赵国。商鞅变法更彻底,影响范围更加深远,实际效果也强于赵国的“胡服骑射”。战争比拼的除了两国的军事实力,更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赵括与“纸上谈兵”这个笑话,其实是当时秦国崛起,赵国即便用尽战争手段也难逃灭国结局的无奈。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63932.html

地区,父亲,赵括,秦国,赵国,赵奢,战争,上党郡,军队,纸上谈兵,观点评论,赵括,秦国,赵国,秦军,上党郡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父亲,赵括,秦国,赵国,赵奢,战争,上党郡,军队,纸上谈兵,观点评论,赵括,秦国,赵国,秦军,上党郡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父亲,赵括,秦国,赵国,赵奢,战争,上党郡,军队,纸上谈兵,观点评论,赵括,秦国,赵国,秦军,上党郡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