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严尤为劝阻王莽攻打匈奴对周、秦、汉三朝进行评价以借古讽今

严尤为劝阻王莽攻打匈奴对周、秦、汉三朝进行评价以借古讽今

王莽的大将严尤说在对付匈奴的问题上,“周朝得中策、汉朝得下策、秦朝无策”,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从古至今的职场中,最棘手而且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莫过于指出领导的错误。假如直说,很容易损害领导的威严,不仅达不成目的,还会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但若太过于拐弯抹角,则很有可能会让对方听不懂,起不了效果。因此,高明的部下,经常会选择借古讽今、“指桑骂槐”,有时甚至不得不有偏向性地扭曲事实。

新朝的严尤就是这样,为了劝阻王莽对匈奴用兵的错误决定,他一口气把周、秦、汉三个朝代的对匈奴政策“数落”了个遍。这种看似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行为,实际上是用心良苦。

先搞明白王莽为啥会对匈奴用兵。这一决策,确实是毫无必要的重大的错误。

自汉武帝时期起,西汉王朝与匈奴进行了断断续续长达百年的战争,终于击垮了对方。甘露三年(前51年),南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亲自赶往长安向汉宣帝俯首称臣;建昭三年(前36年),西域都护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调集各附属国兵马远征康居,诛杀北匈奴郅支单于。至此,西汉取得了汉匈战争的彻底胜利。

其后,在“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霸气宣言的威慑下,周边各少数民族政权都处于汉王朝的控制之下,呼韩邪及其后裔一直对中原毕恭毕敬,甚至连王莽篡汉时也毫无改变。

王莽

王莽篡汉在后世颇招非议,但这一结果的出现其实是刘氏皇室自己造成的。

自汉元帝起,西汉政治逐渐崩坏、外戚参政成风,统治者“各从其欲,欲所无穷”;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百姓流离失所,甚至卖身为奴,导致财富向地主豪强手里集中,朝廷及民间都困顿不堪、动荡四起,史称“国家空虚,用度不足。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王莽被他所代表的儒生阶层推上了统治中心。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朔(9年1月15日),他正式改国号、建立新朝,随后立即着手开启了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方案,即所谓的“王莽改制”。

王莽的许多改革政策带有现代观念的影子,比如实行耕地国有制、禁止买卖,废除奴隶制(当时百姓卖身为奴成风),征收工商业所得税等等。

但实际上,这些政策在那个时代并不稀奇,早在汉武帝时期,为了打击地方豪强,西汉朝廷就采取了强制豪强地主迁徙、施行盐铁专卖等政策;而王莽推行的井田、均输、解放奴婢等措施,其实是对汉武帝政策的继承,本质是为了打击豪族地主阶层,避免破产农民大量被地主阶级控制,使朝廷的赋役人口无限制地减少。

为了让自己的改革更具合法性,王莽的思路是“托古改制”,即利用人们对西汉统治者的失望、举起恢复周王朝礼制的旗号,以“上古圣制”的外衣来争取各阶层的支持。

王莽

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王莽的主要问题在于:过度推崇古制,而忽视了现实社会的客观情况,并且行动过于简单粗暴,丝毫不讲究策略。比如他无视现实规律,强行推行均田制,激起了地主阶层的集体反对;强行废除五铢钱,导致经济混乱。

如果说上述经济政策的失败顶多是有心无力的话,那他在制度方面的一些新想法则堪称让人莫名其妙,比如这一点:降低爵位。

称帝之初,王莽即下令:“汉氏诸侯或称王,至于四夷亦如之,违于古典,缪于一统。其定诸侯王之号皆称公,及四夷僭号称王者皆更为侯。”

王莽在这里提到的古制,指的是先秦时期周王朝的爵位制度——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其中,“王”特指周天子,大的诸侯国首领则称“公”,比如春秋五霸中的齐桓公、晋文公等等。等级分明、不可僭越,这就是周礼所推崇的“礼制”。

当然了,在春秋时期,那些与周王室关系疏远的蛮夷君长就干过僭越的行为,比如“南蛮”楚国一早就自封为王,这也让中原诸侯国颇为气愤;到了战国时期,随着礼崩乐坏已成定局,几乎所有的诸侯都自称“王”。而随着秦始皇发明了“皇帝”这一称号,“王”更是泛滥成灾,西汉的宗室子弟大都封王,乃至归顺中原的周边少数民族首领,也被加封了这一曾经无比尊贵的爵位。

王莽

回到王莽这里来。他的诏令颁布后,大量使者赶到各地收缴原汉朝的印信、下发新朝的印玺,匈奴、高句丽等各附属政权也在其中、

胳膊扭不过大腿,对于这一决定,刘氏宗室毫无脾气,到了下一年,“汉诸侯王为公者悉上玺绶为民,无违命者”,一共有32人被从王降为“公”,181个侯被降为“子”,后来直接被免为平民。

而在那些周边附属政权这里,遇到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王莽的使者前往东北的高句丽、夫余,往西南抵达句町,往西北走遍西域,把各国的王都降为侯爵,并更换新的印信。

在匈奴这边,使者王骏等人抵达王庭后,说明了新朝“顺应天命”取代汉朝的情况,并要求更换印信。以前汉朝发给单于的印信写的是“匈奴单于玺”,而王莽下发的则是“新匈奴单于章”,君王专用的“玺”改为寻常人都能使用的“章”,并且还特地加上了新朝的字眼,想用这种方式来贬低匈奴单于的等级、将其纳为新朝直属的下级。

出于对中原的信任,匈奴单于当时并没有检查印信,并且热情地设下酒宴隆重招待。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发现了问题,于是派人前来索要旧印,但它已经被王骏等人故意砸坏。单于无奈,只好派人上书新朝,请求把印信改回原来的字样。

新朝形势图

在政治层面玩弄这种小动作,显然是不妥的;更可况此前王莽已经让人挑拨乌桓与匈奴的关系。匈奴单于越寻思越愤恨,于是开始在朔方边塞外布置军队;王莽得知,则策划从西域出兵。匈奴则也不甘示弱,利用西域在此时的动荡强势进军,中原西域都护的一些官员也投靠了匈奴。一时间,新朝的西、北暗流涌动、危机四起。

对此,王莽则自恃强盛,采取了纯高压手段。同年12月,他派出十二位将领、下令征召三十万士兵,分兵十路出击匈奴。仗还没打,他就提前把匈奴国土分成了十五块,物色了呼韩邪单于的15个子孙全都立为单于。

在其他方向,同样战火纷飞。在西南方,句町王因为拒绝降级,被王莽设计擒杀,于是句町人愤而起兵造反;在东北面,高句丽王接受了降级的命令;但随后王莽下令征调他们出兵进攻匈奴,高句丽人当然不干,大量百姓外逃,甚至在沿途杀人、抢劫。王莽归罪于高句丽侯高驺,并设计将其诱杀,引起了对方的大规模反叛。

始建国三年(11年)初,匈奴不断派出骑兵袭扰、掠夺新朝的北部边镇,而朝廷的将军们鉴于大军集结未完毕、不敢轻易出击,于是数以十万计的将士就这么耗在当地。

大将严尤在此时上书,表达了对这一状况的忧虑,思路如下:“臣闻匈奴为害,所从来久矣,未闻上世有必征之者也。后世三家周、秦、汉征之,然皆未有得上策者也。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当周宣王时,猃狁内侵,至于泾阳,命将征之,尽境而还。其视戎狄之侵,譬犹蚊虻之螫,驱之而已。故天下称明,是为中策。汉武帝选将练兵,约赍轻粮,深入远戍,虽有克获之功,胡辄报之,兵连祸结三十余年,中国罢耗,匈奴亦创艾,而天下称武,是为下策。秦始皇不忍小耻而轻民力,筑长城之固,延袤万里,转输之行,起于负海,疆境既完,中国内竭,以丧社稷,是为无策。今天下遭阳九之厄,比年饥馑,西北边尤甚。发三十万众,具三百日粮,东援海代,南取江淮,然后乃备。计其道里,一年尚未集合,兵先至者聚居暴露,师老械弊,势不可用,此一难也。边既空虚,不能奉军粮,内调郡国,不相及属,此二难也。计一人三百日食,用糒十八斛,非牛力不能胜;牛又当自赍食,加二十斛,重矣。胡地沙卤,多乏水草,以往事揆之,军出未满百日,牛必物故且尽,余粮尚多,人不能负,此三难也。胡地秋冬甚寒,春夏甚风,多赍釜鍑薪炭,重不可胜,食糒饮水,以历四时,师有疾疫之忧,是故前世伐胡,不过百日,非不欲久,势力不能,此四难也。辎重自随,则轻锐者少,不得疾行,虏徐遁逃,势不能及,幸而逢虏,又累辎重,如遇险阻,衔尾相随,虏要遮前后,危殆不测,此五难也。大用民力,功不可必立,臣伏忧之。今既发兵,宜纵先至者,令臣尤等深入霆击,且以创艾胡虏。”

因此,严尤请求率精兵以雷霆万钧突入匈奴境内,给对方一个重创。

站在后世来看,汉武帝、秦始皇出击匈奴,都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所以单纯看“周得中策,汉得下策,秦无策焉”这句话,严尤对秦、汉的对匈奴政策进行贬斥,自然显得有失公允。但结合当时新朝的大环境来看,他的这一番论述显然带有明确的目的性:

新朝初创,西汉末年遗留政治、经济、社会问题让人头疼不已;新政刚刚施行,被针对的地主豪强阶层正满怀愤懑地激烈反对;在天灾肆虐之下,老百姓苦不堪言、流离失所。目前王莽最需要的,正是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以整顿秩序、休养生息、恢复国力。而如今,西南、东北都起了动乱,如果与弓马娴熟、精于骑射的强悍匈奴爆发全面冲突,后果是不可估量的。

可惜的是,决心立威的王莽拒绝了这一建议,继续不顾后果地往边境加派战士、粮草,结果毫无意外:人们不堪其扰,大量壮丁逃窜山泽、沦为贼寇;当时正值天灾、饥荒盛行,朝廷却加重征调军粮,加上官员从中盘剥,老百姓呼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数人饿死沟壑,甚至上演了人相食的惨剧;北伐匈奴的大军始终没有找到出击的机会,海量的后勤消耗供给不足,不少军人沦为流寇祸害边境百姓;西南方面,大部分平叛军人死于瘟疫,但还是未能平定句町。朝廷加大筹集军饷,以至于向来富庶的蜀地都被掏空。

绿林、赤眉起义示意图

最终,王莽的失败军事政策,让西汉末期本就严重的流民现象愈发恶化,不仅规模更大,性质上也从求食转向了作乱,流民终于变成了流贼,形成了绿林、赤眉这两股推翻新朝的大军。

更戏剧的是,在王莽的操作下,民间原本盛行的厌汉思想消失殆尽,出于对当下混乱局面的厌恶、恐惧,他们转而思念汉朝。在这种大环境下,举起反新大旗的刘氏宗室得到了大量地方豪强的支持,墙倒众人推的大势下,王莽的政权迅速迎来了崩溃。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很多王朝的覆灭都是各种矛盾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对外战争往往是导火索。除了王莽外,后来的隋朝也是如此。这一历史规律值得人们深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6494.html

进行,地主,新朝,单于,匈奴,诸侯,汉朝,印信,政策,王莽,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进行,地主,新朝,单于,匈奴,诸侯,汉朝,印信,政策,王莽,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进行,地主,新朝,单于,匈奴,诸侯,汉朝,印信,政策,王莽,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