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得不到楚怀王重用,屈原为何不去别国效力?流放汉北,仍心系楚国

得不到楚怀王重用,屈原为何不去别国效力?流放汉北,仍心系楚国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出张仪、司马错等人率领秦国大军攻克了巴蜀之地,顺利打开了楚国西部的门户。当时,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亡巴蜀则亡楚,亡楚则亡天下。”

即使楚国有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楚长城,能够抵御北方和西方的外敌入侵,但这条从湖北竹山到河南泌阳长达千里的防线,终究也阻挡不了一个强大时代的来临。

此时的屈原虽然被楚怀王熊槐渐渐疏远了,但仍在朝廷中担任着教育王室子弟的官职。面对巴蜀之地的丢失,楚国危在旦夕,这让他忧心不已。

屈原画像

劝阻楚怀王未果,丹阳之战楚军惨败

在话剧《屈原》中的情节中,屈原对自己的学生宋玉说出了一句感人心灵的独白:“人要活得光明,死得磊落!”而这句话,这是屈原从少年时代就立下的志向,他利用对学生的教诲,来寄托自己全部的理想。

然而,屈原的远大理想和抱负,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并不适用。

我们都知道,屈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楚国人,正是由于楚国文化中的“浪漫多彩”这个特点,才成就了他向往自由浪漫的风格。但是,在崇尚暴力实用的秦国文化面前,楚国文化则显得不堪一击。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楚国文明面对着强盛秦国的杀戮,屈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却无能为力。

公元前313年,秦国进攻韩国、赵国和魏国,逼迫韩国和魏国与秦国结盟,并计划联合起来攻打楚国。但是,这时的楚国在屈原的苦心维系下,已经与齐国结成了联盟,就连秦国也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破坏齐国与楚国的军事联盟,秦惠文王专门派出身边的谋士张仪来到楚国,假装与楚国和谈。

张仪对楚怀王说:“秦国愿意将原本就属于楚国的商於之地六百里归还给楚国,两国结为姻亲,世代交好关系,但楚国必须要跟齐国划清界限。”

所谓商於之地,就是指陕西商南县到河南西峡县的六百里地区。相传,商於(如今的陕西省商洛市一带)曾经是楚国最早的都城,后来被秦国占领。因此,历代的楚王都有一个心愿,那就是“收复商於之地六百里”。

面对张仪开出这样的筹码,楚怀王自然是喜出望外,但他却不知道自己已经中计了。

在屈原的眼里看来,这只是秦国抛出的一个诱饵,极力劝说楚怀王不要上当。在张仪的诱惑之下,楚怀王已经听不进任何人的劝谏,果断与齐国解除了盟约,并派人跟随张仪前往秦国接收商於之地。

齐国君王得知这个消息后,一边感叹楚怀王的昏庸无能,一边转向与秦国结为同盟。

张仪返回秦国后,却完全改变了一种说法,对楚国使者狡辩说:“我许诺给楚怀王的是封邑之地六里地,并不是商於之地六百里。”

直到这个时候,楚怀王才知道自己被张仪戏耍了,于是一怒之下出兵攻打秦国,但这次却没有了齐国的相助。尽管屈原尽力劝阻楚怀王出兵,却无济于事,这就是于公元前312年春天爆发的“丹阳之战”。

在此时的楚怀王眼里,已经对屈原产生了各种猜忌,而他所写的《离骚》和其他诗篇更是成为了诽谤朝政的证据,楚怀王自然不会听从他的劝谏。

剧中的楚怀王

楚军刚和秦军交战在一起,韩国和魏国的军队就从侧翼夹击楚军,处境十分不利。

根据司马迁笔下的《史记·楚世家》一书中记载:

“丹阳之战是楚国历史上伤亡最惨烈的一次战争,八万楚军将士阵亡,楚国大将军屈匄被俘虏,丹阳也因此沦为了秦国的领地。”

丹阳之战结束之后,秦国占领了楚国的汉中领地,并在这里设立了汉中郡。

不甘心失败的楚怀王再次决定出兵攻打秦国,在蓝田一战中再次失败而归。与此同时,当楚国大军都派去攻打秦国的时候,韩国和魏国趁着楚国兵力空虚,突然袭扰楚国,从而丢失了邓地。

在连连失利的情况下,楚怀王只好拿出两座城池献给秦国,以乞求两国的和平相处。

丹阳之战

屈原入齐修复关系,楚怀王放虎归山

通过丹阳之战和蓝田之战,楚国的主力部队被歼灭,而秦国也扩大了自己国家的领土势力范围,成为了秦国和楚国军事力量对比的一个转折点。

在楚国陷入危急的时刻,楚怀王只好再次派屈原出使齐国,企图重新修复两国之间的关系,建立“齐楚合纵联盟”共同对抗秦国。

公元前311年,前往齐国的车队从楚国国都郢都的北门出发了,此时的屈原已经42岁,他再也不是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了。而秦国不愿意看到齐国和楚国再次建立同盟,于是想要割让汉中的一半土地给楚国,以求暂时的和平相处。

屈原

根据《史记》中的记载

“楚怀王拒绝了秦惠文王的割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

张仪得知消息后,主动向秦惠文王表示说:“以我一个人就可以顶得上汉中一半的土地,我愿意前往楚国。”

当张仪来到郢都的时候,屈原已经在齐国商量结为同盟的事宜。

楚国当时面临的情况是,秦国随时都有可能对楚国发动进攻,而远在最东方的齐国即使出兵增援,最快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赶到。更何况,由于之前楚怀王的不仗义,令齐王非常失望,这次屈原能否修复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还是一个未知数。

老谋深算的张仪再次向楚怀王打出了一张情感牌,他建议秦国和楚国互换太子,并愿意秦楚联姻,永不开战。

张仪的这番话在外人看来,一眼就能看出是一个骗术,而且漏洞百出。但在昏庸的楚怀王面前,任何谎言反而都能够屡屡奏效,对张仪毫无戒备之心。

于是,楚怀王最终还是将张仪释放,并派出使者带着丰厚的礼金前往秦国,与秦国结为姻缘。

屈原匆匆赶回了楚国,但张仪已经被释放回秦国了,他立刻进宫劝谏楚怀王说:“何不杀张仪?”

楚怀王听完屈原的一番话之后,这才突然醒悟过来,立即派人追捕张仪,但为时已晚。

一句“何不杀张仪”,正是耿直的屈原与狡诈的张仪最彻底的割裂,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与所谓的知识人的斗争。屈原在政治理想上的失败,也意味着楚国距离天下霸主的地位越来越遥远了,楚怀王就像是一个毫无方向感的掌舵手,将楚国开进了死亡的航线。

秦昭襄王

反对楚秦联姻,而被楚怀王流放

公元前305年,宣太后年幼的儿子秦昭襄王继位,宣太后(也就是电视剧中的芈月)本身就是楚国人,而且与楚怀王是兄妹关系。

为了稳定秦国的国内局势,宣太后主动向楚国示好,并将原本属于楚国的上庸之地归还给楚国。这一举动赢得了楚怀王的欢心,决定再次与秦国联姻,与齐国断绝关系,秦楚两国的友好关系至此达到了历史顶峰。

其实,宣太后之所以主动向楚国示好,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宣太后作为楚国君主楚怀王的妹妹,与楚国本身就有亲缘关系在里面。

第二、秦昭襄王的年纪还小,君王更迭的时候,秦国国内的局势非常不稳,宣太后急需寻找一个强大的外援。

对于楚国来说,这正是反攻秦国的绝佳良机,但楚怀王只求苟且偷安,从而错过了这次宝贵的机会。

宣太后

随着屈原被楚怀王渐渐的疏远,侍女婵娟被人毒死,姐姐女嬃失散不见,就连最为器重的学生宋玉也背叛了自己,

沦为孤家寡人的他发出了激愤的呐喊:

“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却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

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将这比钢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在《史记》中,楚怀王执政楚国的最后十年中,几乎没有关于屈原的任何记载。因此有人推测,由于屈原一致反对与秦国联姻,大约在公元前305年之后,他就被楚怀王驱逐出了郢都,流放到了汉北。

无奈之下,屈原只能乘坐一艘沿江而下的小船,向东而去。

在《涉江》一诗中真实记录了那段痛苦的旅程: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疑滞。”——屈原·《涉江》中的一部分

后世的许多学者认为,丹阳就是屈原流放到汉北的一个主要活动范围。自从楚国与秦国爆发了“丹阳之战”后,这里就变成了一片荒无人烟的地方。

除此之外,根据《九章》中的记述,屈原遭到流放后所走的路线,竟然与鄂君启节中的“舟节”所记载的路线基本上一致。

全程都是水路,具体路线为:

首先,从鄂地出发向西走,然后沿着汉水而上,直达汉北。

其次,从汉北折回向东南,以长江为干线,一直到江西的彭蠡一带。

最后,又从彭蠡一带折回,往西南方向走,经过湘水、资水和沅水,到达澧水,然后北上过长江,最终抵达楚国首都郢都。

直到楚怀王被秦国扣押期间,屈原又继续辅佐新任君主楚顷襄王熊横。

屈原

不受重用,为何不到别国施展抱负?

这个时候的古代中国已经进入到了统一战争的末期,回想楚国从弱小到鼎盛,一度横扫整个长江中下游,国土面积北接中原,南融蛮夷,东纳吴越,但终究也逃脱不了灭亡的结局。

虽然屈原也曾经帮助楚国做出了改革,但却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几经交战,楚国越来越弱,而秦国越来越强。

在屈原生活的时代,没有遇到一位知人善用的国君。

楚国内部没有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屈原自身没有树立起建立一个新王朝的观念,在这一点上,秦国的政治家们做得比较好。

有很多人认为,屈原既然在楚国不受重用,完全可以去其他国家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再加上当时的各国都对人才求贤若渴,这种情况在当时非常常见。

屈原

而屈原并没有这么做,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一个例外。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这样记述:

“他(屈原)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楚怀王,不忘欲反。其成君兴国,而与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屈原至死不渝地效忠楚国,始终不肯离开楚国呢?

当时的楚国文化与其他国家文化是两个不同的文化带,楚国的文化脉络是不认同周朝的,这不仅仅是政治问题,更是文化认知上的不同。而屈原恰恰正是楚国文化的一个结晶,对于有如此强烈的意识和认同的人来说,再重新前往其他国家,重新接受他们的国家文化,是有很大心理障碍的。

如今湖北荆州以北的楚纪南故城遗址,也就是楚国的首都郢都遗址,

根据《史记·楚世家》中的记载:

“从公元前505年楚昭王迁到郢都,到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下郢都,楚国在郢都建都达二百二十多年之久。这一时期,楚国一度达到了强大和繁荣的顶点,郢都因此扬名天下。

屈原自从20岁进入郢都,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它见证了屈原的二十多年的从政生涯,从而写下了感人至深的诗篇《哀郢》:

“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鼂吾以行。

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

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

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选自《哀郢》一部分

郢都是屈原最为热爱的一个地方,他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国家被另一个强盛的国家给消灭。他对楚国曾经光荣的历史充满了骄傲,他为曾经效力过楚国而感到自豪,因此他不愿意再为任何其他国家的君王效力。

楚纪南故城(郢都遗址)

还有一个原因是,屈原担心一旦自己离开了楚国,正好会被一些小人永久贴上“不忠”的标签。正是由于他一直深爱着楚国的这片土地,所以哪怕离开一小会儿,他都不能接受。

这段历史已经距离我们太久太久了,而屈原的名字却永久镌刻在每一位国人的心上。“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这是屈原就给后人最为质朴动人的诗句。

又是一年端午节,让我们永远怀念屈原,永远记住屈原这个名字!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67220.html

丹阳,流放,张仪,楚怀王,心系,秦国,屈原,楚国,齐国,效力,消息资讯,张仪,楚怀王,秦国,屈原,楚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丹阳,流放,张仪,楚怀王,心系,秦国,屈原,楚国,齐国,效力,消息资讯,张仪,楚怀王,秦国,屈原,楚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丹阳,流放,张仪,楚怀王,心系,秦国,屈原,楚国,齐国,效力,消息资讯,张仪,楚怀王,秦国,屈原,楚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