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三国时期为何没有异民族入侵?孟获:我被抓七次,还看不出差距吗

三国时期为何没有异民族入侵?孟获:我被抓七次,还看不出差距吗

在中国古代中原王朝和游牧民族之间就是一部相爱相杀的历史。游牧民族由于生存环境非常恶劣,所以一直觊觎中原肥沃的土地;而中原王朝则为了保护自己的土地,和游牧民族之间展开了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而一旦中原王朝衰弱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必定会大举南下趁此机会夺取中原王朝的土地;

楚汉之争之际,匈奴冒顿单于趁机夺取了河套地区,本想进一步发展,可是最后刘邦胜利了,冒顿单于看到没机会就算了。

西晋末年天下大乱,北方的匈奴、鲜卑等部族相继大举入侵,由于中原王朝历经十几年的“八王之乱”,军事力量几乎毁于一旦,因此面对游牧民族的铁骑只有战战兢兢。

还有一次是在五代十国天下大乱的时候,自安史之乱以来军阀割据的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这大大损耗了中原王朝的有生力量因此顾不上北方游牧民族,契丹部族趁势崛起。

而在中国有名的乱世之中,三国时代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从东汉末年开始先后经历了“黄巾起义”、“军阀割据”最后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可是从始至终,游牧民族始终无法攻入腹心阵地,而无论是魏蜀吴都始终牢牢压着各地的少数势力,那么当年的游牧民族为啥根本攻不进去呢?

对异族的分化瓦解,成为了魏蜀吴三方较常用的手段

三国时期,要说防守边境困难最大的应该要数曹魏,他的幽州和并州一带要守卫匈奴,而凉州、雍州一带又是羌族的地盘,其中羌族之乱持续百年,东汉王朝花费了整整数十万的银子投进去,可是这就像一个无底洞一般,砸进去多少都不好使。

诸葛亮之所以每次北伐都想要从雍凉一带进军就看中了这里的价值:

一个是诸葛亮认为这里民族成分复杂,曹魏根本不能有效控制,而蜀汉名义上还是大汉的延续,至少有部分民族内心是归附大汉的。

第二个是这里的骑兵异常骁勇,西凉的悍马在当时可谓是天下无敌,而蜀汉步兵弓弩是行家里,可是面对曹魏的铁骑终究处于劣势。

而事情怪就怪在这里,诸葛亮每次北伐都想要从雍凉一带进军,可是诸葛亮始终无法占据雍凉,更别说之后的长安了,在东汉时期闹腾的不行的羌族在曹魏时期彻底没声音了。

这是为何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羌族早已经翻不起大浪了,这就要提及当年那场“渭水之战”了。

当时马超和曹操在渭水旁集结了大军对阵,马超只有10万左右,而且这些部队还并不都从属于马超,其实这些部队更多的是联军,有韩遂、程银等羌族十方首领组成,而马超在当时属于较为强大的一方,所以自然就当仁不让的成为了联军的首领。

在渭水之战初期,曹操和马超的对决是曹操呈一面倒的态势。“西凉铁骑”号称天下无敌,这句话在当时果然应验了。

这群西凉铁骑和一般的西凉骑兵不同,马超的西凉铁骑更像一群“斯巴达勇士”,他们手中的枪不是用来对阵用的,而是如同斯巴达勇士一般用来投掷的,这种战术给予曹操的部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也让曹操着实吓了一跳。

对决不利,连曹操都有想要打退堂鼓的心情,可是这个时候谋士贾诩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马超部队虽然悍勇,但是并不是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他们内部有很多首领,彼此之间派系林立,不妨从这点下手利用“离间计”击垮他们。

一语惊醒梦中人。贾诩的指点一下子让曹操打起了精气神,于是暗中派人和马超军队的第二号首领韩遂“联络”,韩遂本身就是大汉王朝的心腹大患,大汉王朝几次招降韩遂,韩遂降降判判始终无法被清理。

可是马超却信以为真了,他认为韩遂老毛病又犯了,于是本来同气连枝的联军由此出现了内讧,这也成为了西凉联军惨败的根源。

曹操对付马超和韩遂的方法是当时曹魏最常见的用来拉拢游牧民族的手段之一,这也是为何北方游牧民族始终无法南下的原因之一。

虽然在当时的中原大地之上,三方混战持续了一百多年,彼此之间谁都不服谁。可是在草原上面的情况和中原王朝持续相同。

在当年汉朝击败匈奴之后,匈奴就分化为了南北匈奴,北匈奴从此西迁至中亚欧洲一带,而南匈奴归附汉朝。

可是此时的南匈奴的精锐力量早已经被中原王朝打得一干二净,裤兜比脸都要干净,而当年的那些小弟们一看大哥已经不行了,立马有了自立门户的心思,当年属于东胡的鲜卑和乌桓在这之后脱离了匈奴的势力范围。

而草原之上则形成了匈奴、鲜卑、乌桓三方势力持续胶着的情形,任何一方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

而之后曹操统一了北方之后,便开始着手解决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他先是以精锐力量打击了不服曹操管辖的乌桓,张辽白狼山一战成名直接斩杀乌桓大汗,而后又收服了匈奴。

可是对于曹操来说,他对这些匈奴也不是很放心,此时的曹操还是有着“非我族了其心必异”的心思,因此就将匈奴分化瓦解成五部,安置在五个不同的地方,曹操的心思无非就是:

一个是曹操当时也急需匈奴的军事力量,三国乱战对于人口的损失是巨大的,而匈奴天生就是马背上的战士,对于曹操来说他们的军事力量也是他当时急需的。

第二个曹操也对这些匈奴人很不放心,可是真的将他们安置在草原更不放心,与其这样不如安置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用自己人来监视。

解决了匈奴和乌桓之后,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只剩下了鲜卑,可是当时的先鲜卑也不太平,在鲜卑族每次都要出现一位雄才大略的大汉之时他们总是会意外亡故,比如轲比能,他生前一度要统一鲜卑,却被意外刺杀身亡。

由此鲜卑始终无法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民族来和曹魏对抗,在当时鲜卑之中派系林立,依次为中部鲜卑,东部鲜卑,西部鲜卑,而东部鲜卑之中又有慕容部、段部、宇文部三部势力。

而三国之间也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点,让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始终无法形成凝聚力大规模南下。

蜀汉采取拉拢政策

比起曹魏的分化瓦解,蜀汉的军事斗争更多的还是以拉拢为主,这是和当时地理环境有关的。

虽然漠北草原地理形势险恶,可是这个地方至少还可以大规模驻军,彼此之间还能有个照应。

而蜀汉面对的民族是南中一带,也就是今天的云贵一带,这里地形复杂远比漠北困难得多,“苗疆十万大山”说出了这里的困局,比起曹魏他们面对的困难更加多:

一个是无法大规模驻军,因为在这驻军彼此之间有群山阻隔,根本无法联系,而且蜀汉还要为支持北伐而做军事准备,这一点就更加限制了在南中的驻军。

第二这里的瘴气气温非常严重,民风之彪悍不亚于北方游牧民族的战士,正是如此,汉朝在当地的治理方式还是以羁縻政策为主,就是让当地质自己选出一个首领,然后自己治理。

所以诸葛亮认为要想治理南中更多的还是以安抚为主,而马谡在诸葛亮出征南中之前也提出了“攻城为上,攻心为下”。

而之后诸葛亮在攻打南中的过程之中,听到了当地有一个首领叫做孟获,为人非常豪爽,在当地声望很高,因此诸葛亮才有了七擒七纵”,这直接让孟获从此对诸葛亮有了一个大写的服,从此不再找事,安安心心为蜀汉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虽然这是演义夸张的桥段,但是事实上蜀汉治理南中还是要以安抚柔和为主,为此特地在南中设立了一个庲降都督,从公元215年设立直到蜀汉灭亡。

第一任都督是邓方,为人轻财仗义,深得南中各个部族信任;第二任都督李恢干得也不错;而第三任都督张翼则属于典型的“酷吏”,当时南中归降不久,认为“乱世当用重典”,因此对于南中严加苛责,直接导致南中各部反叛。

蜀汉不得不派出第四任都督马忠来代替,也因为马忠的治理,南中各部彻底归附蜀汉,成为了蜀汉名副其实的大后方。

“马忠镇南中,王平守汉中,邓芝主夷陵”,诸葛亮死后这三人继续各司其职,也正是因为这些良将尚在,蜀汉政权在这之后还能延续四十几年。

所以从这就能看出,为何在中原乱战时期,异族始终不敢对于中原有所觊觎,当时的游牧民族从规模上仅仅相当于曹魏或者蜀汉的一个郡县,人口方面更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而且三国时期的将领之豪华非任何朝代可比,在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之后,当年的五子良将和五虎上将都已经逝去,而原先给他们当下手的副将则开始发挥他们的光芒。

曹魏的田豫、牵招,蜀汉的马忠一个个都震慑着当时的少数民族,这也是为何三国乱战北方民族不敢觊觎中原领地的原因。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67233.html

孟获,时期,匈奴,曹操,入侵,马超,中原,曹魏,韩遂,王朝,消息资讯,诸葛亮,曹操,游牧民族,马超,韩遂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孟获,时期,匈奴,曹操,入侵,马超,中原,曹魏,韩遂,王朝,消息资讯,诸葛亮,曹操,游牧民族,马超,韩遂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孟获,时期,匈奴,曹操,入侵,马超,中原,曹魏,韩遂,王朝,消息资讯,诸葛亮,曹操,游牧民族,马超,韩遂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