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不断妥协的人生,史料背后的无奈,朱棣第三子-赵王朱高燧

不断妥协的人生,史料背后的无奈,朱棣第三子-赵王朱高燧

永乐二十一年五月的一天,大明禁宫内,一个叫王瑜的下级军官,此刻正战战兢兢地伏跪在朱棣面前。他努力地控制着自己呼吸,深怕引起皇帝的注意,而整个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一道道口谕从朱棣嘴里发出,太监们慌乱地进进出出,把帝国的最高旨意传达下去。

皇太子朱高炽匆匆赶来,此时的他已经知晓了事情的前后。本想开口说些什么,但望见了父皇眼中的寒意后,识趣地闭口随立一旁。熟悉朱棣性情的人都知道,皇帝要杀人了!看着跪在地上瑟瑟发抖的王瑜,朱高炽心里忽然一阵烦躁。二弟的事情才过去几年,现在又出了这等事情,难道朱家骨肉相残的诅咒,注定要不断延续下去吗?

故宫

在这份即将降临厄运的名单里,有皇宫里的内侍太监,有钦天监的官员,有军方的将领,甚至还有禁宫里的侍卫,而这份名单里所有的人最后都指向了一个去处——皇三子朱高燧。

高燧政变,诡异非常

朱高燧,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胞弟,大明赵简王。作为朱棣的第三个儿子,朱高燧在历史上并不怎么惹人注意。也有人说他能文能武,但是架不住上头还有两个哥哥实在太过耀眼。论文治,大哥朱高炽,常年居守监国,与文官集团走的很近,威望极高,理政经验丰富;论武功,二哥朱高煦从一开始就随着朱棣“靖难”起兵,打过胜仗,守过边疆,甚至救过朱棣的命,在军方人脉极广。自然地,在皇储的人选上,所有人都很难去注意到朱高燧,哪怕他也是朱棣仅有的三个成年儿子之一。

那我们就聊聊朱高燧。

朱高燧 剧照

文章的开头,说的是发生在永乐二十一年一次未遂的政变。

史书里记载,当时朱棣病重,朱高燧买通太监入宫,欲下毒加害朱棣,并事先准备好了伪诏,在朱棣驾崩之后让太监持伪诏宣布传位于自己。

但事情走漏了风声,被总旗(百户下属)王瑜所知晓,并上报揭发。 这是史书里关于朱高燧的,为数不多的事件中,算是唯一能够被后世拿出来作茶余饭后谈资的事情了。按照史书的说法,朱棣震怒,质问朱高燧是不是做了这件事情,朱高燧吓得不敢答话,后来是太子朱高炽说了好话,朱棣才放过了这个儿子,只处理了相关人员。

朝史暮想为什么要谈及这件事情呢?因为诡异,因为说不通。

疑点一,史书里的记载没有明确指出朱高燧的参与。

护卫指挥孟贤等结钦天监官王射成及内侍杨庆养子造伪诏,谋进毒于帝,俟晏驾,诏从中下,废太子,立赵王。——《明史·朱高燧传》

明史

这段文字讲的就是这个阴谋,毒杀朱棣,伪造传位诏书,其中的赵王指的就是朱高燧。但是我们注意到,其中并未出现朱高燧要如何如何的字样,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加了“

立赵王

”这句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把“立赵王”改为“

立汉王

“(朱高煦),甚至是”

立太子

“,完全说的通。在后来太子朱高炽为弟弟向朱棣求情的时候,用的也是”

此下人所为,高燧必不与知

“的理由,那么有没有可能,是不是朱高燧真的不知情?

疑点二,小人物太多。

史料里,包括护卫指挥孟贤,钦天监的王射,还有那个太监杨庆的养子,几乎没有什么记述。

没有记载,就说明这些人无关紧要,称其为小人物也不为过

。你再想想,这件事情最后的告密者王瑜,他的官职居然只是一个总旗,就知道这群人所接触圈子的层次。

按照史书说的,朱高燧是买通了一个小太监,然后伪造遗诏带进宫,再带出来传诏,这你信吗?

传位诏书这么重要的事情,没有皇帝的贴身太监,没有朝臣中泰山北斗式的人物,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太监,能够完成这整套动作?

朱棣自己就是篡位上台的,后来的下西洋,修《永乐大典》,重修《太祖实录》,为的就是在自己继位正统性上不断加码,现在到了自己要传位,怎么可能如此草率?

明代诏书

疑点三, 轻易泄密。

朱高燧是要发动一场阴谋性质的政变,而不是起兵直接反叛。甚至这场政变本身,是见不得光的,最后依旧需要用皇权的正统性去证明朱高燧继位的名正言顺。那么好,如此机密之事,怎么会泄密?

总旗王瑜姻家高以正者,为贤等画谋,谋定告瑜。瑜上变。——《明史·朱高燧传》

看到没,孟宪的军师高以正,在定完这个计策之后,居然把事情告诉了他的亲家王瑜。

而王瑜几乎和朱高燧派系没有什么往来,高以正怎么敢把这种要抄家灭族的勾当随意泄露出去?

要是换做一个正常人,估计怕是连老婆孩子都不敢告诉吧,居然就敢告诉自己的亲家? 事实上,高以正告诉了王瑜之后,王瑜第一个反应就是害怕,一个劲地劝高以正自首。据说高以正当时打算杀了王瑜,可终究王瑜还是告密成功了。怎么看,这事情都不太合理。

龙椅

疑点四,计划本身的缺陷。

毒杀朱棣,再神不知鬼不觉地矫诏。看起来似乎是一个可行性很高的计划,实则漏洞百出。

其一,太子朱高炽依然在朝,储君之位牢固。

前面说了,朱高炽在文官集团中有很大的威望,做太子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又常年监国理政。一份忽然冒出来的“传位遗诏”,就能让朱高炽及其利益集团噤声了?朝史暮想要问,朱高燧凭什么?

其二,在永乐二十一年时,朱棣对自己的儿子,已有防范。

皇二子朱高煦当时已经就藩了。作为太子朱高炽当时最大的竞争对手,朱高煦很明显最后是落败了,并且朱棣已经觉察到他夺嫡的野心和潜在的风险,将他赶出京城。而让其就藩乐安,明显有防备的意味在里面。以朱棣的雄才大略,再加上仅有三个儿子,朱棣怎么可能不会考虑到皇三子朱高燧可能做出的危险举动?

其三,朱棣的饮食安全。

这个不用多说了,皇帝,特别是自己打江山的皇帝,对于个人安全都是极为重视的。朱棣所有的饮食,都是由专人监管,且都是亲信,

一个在史书里连名字都没出现的小太监,居然能给朱棣下毒?并且还打算矫诏?

反正我不信。

明成祖朱棣 像

疑点五,朱棣最后的宽容态度。

这一点,是朝史暮想最想不通的事情。我们举两个例子。

朱棣在“靖难”的时候,领兵外出作战,长子朱高炽居守北京城。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平叛,送了书信给朱高炽,让其开城投降,便立朱高炽为燕王,厚赏加封。朱高炽聪明地没有拆开书信,而是直接让人把书信送给了在前线的朱棣。当时朱棣已经听说了朱允炆在劝降朱高炽,心中不安。当看到朱高炽送来的原封未拆的信件时,心下才定。朱棣感叹道:“

几杀吾子

”。(差点杀了自己儿子)

还有皇二子朱高煦的事例。永乐十四年,北征回归的朱棣在得知二子朱高煦在京城多有不法,行事浪荡,且明显地表露出参与夺嫡意愿的时候,朱棣打算将其废为庶人。后来太子朱高煦求情,方才作罢,但也削掉了朱高煦的护卫,诛杀了其亲信,并且一脚把他踢到了乐安(朱高煦封地)。

明仁宗朱高炽 像

这两件事情,都能看出

身为帝王的朱棣,为了皇权的绝对性,独立性与稳定传承,其心狠手辣之程度,是不惜牺牲自己儿子的。

而三子朱高燧的这次政变,朱棣只是诛杀了几个参与者,只对朱高燧进行了训诫,便再无其他。要知道,

不同于朱高炽的被人诱惑,也不同于朱高煦的阴谋夺嫡,朱高燧是要直接诛杀朱棣本人啊!

所以,

在朝史暮想看来,史书里记载的永乐二十一年,朱高燧所发动的这场未遂的政变,很可能是朱棣自编自导的一场大戏。

永乐二十一年,朱棣自知时日无多,事实上在一年后朱棣便驾崩了。而帝国之后的大致走向也基本确定,传位于长子朱高炽,之后是皇太孙朱瞻基。那么朱棣必须在临终前,为了皇权的顺利交接,”提醒“下那些蠢蠢欲动的利益集团。

二子朱高煦已经被打压,远离京圈。而三子朱高燧,在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之前,一直都在北京经营。虽看似人畜无害,但谁都知道他和朱高煦走的很近,所以朱棣觉得有必要,敲打一下朱高燧,起码,

要把朱高燧政治名声搞臭,彻底断了其夺嫡的念想。

故宫一景

很显然,朱高燧明白了朱棣的意思,在之后的日子非常收敛。史书里看似云淡风轻的一段描述,其背后可能藏着更深的人物关系,更隐蔽的事件动机,乃至文字本身能够渗透出鲜血来。

史料甚少,意味深长

朱高燧的史料是真的少,起码比起两个哥哥的记录,他可以用微不足道来说。但仅仅几段的描述,我们依然可以谈很多的话题,可以从中找出一些有趣的,值得细品的东西。

因为记录的东西少,所以发挥的空间反而大。我们来看一段:

帝擒高煦归,至单桥,尚书陈山迎驾,言曰:“赵王与高煦共谋逆久矣,宜移兵彰德,擒赵王。否则赵王反侧不自安,异日复劳圣虑。”——《明史·朱高燧传》

大致说,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二叔朱高煦叛乱。在平叛后回程中,有人提议他直接把三叔朱高燧一并拿下,因为朱高燧与朱高煦关系太近,日后也必定会反叛。与其等他反叛,不如先把朱高燧处理了。

故宫一景

当时朱瞻基的回复是:

先帝友爱二叔甚。汉王自绝于天,朕不敢赦。赵王反形未著,朕不忍负先帝也。——《明史·朱高燧传》

老爸(指朱高炽)就这两个兄弟,一直对他们疼爱有加。二叔作乱,我不能饶恕他。三叔并未造反,我不能伤了老爸的兄弟之情。

其实这段话的另一层含义是,

二叔朱高煦造反了,我自可以降罪于他;但是三叔朱高燧没什么实质举动,我不能平白无故地动他。也就是说,朱瞻基并不是因为感念父亲的兄弟之情而不忍心捉拿朱高燧,而是没有好的由头。

毕竟,拿下一个朱高燧事小,如何彻底全面且稳定地推行自己的削藩政策,才是之后的重中之重。天下的藩王不是只有朱高煦,朱高燧两家,其他人都还看着朝廷之后的举动呢。

明宣宗朱瞻基 像

其实,有实力如朱高煦一般拥有如此众多的护卫死士的藩王,已经是凤毛菱角了。朱棣造反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侄子朱允炆的强力削藩,而朱棣做了皇帝之后,同样在推行藩禁政策。到了朱瞻基时期,藩禁只会增强,不会减弱。

朱瞻基在大臣反复劝谏下,依旧不同意捉拿朱高燧,除了没由头外,其实还是因为其强大的自信。

臣回京日,过辞宁化王。王谓臣曰:“有母老患风疾,无医,求之晋府,不与;欲取于军民之间,不敢。情实迫切,汝还胡,为我奏皇上,乞—良医疗母疾,母若更生,不敢忘大德。——《明宣宗实录》

这是一封当时从地方回中央述职的御史所呈奏疏,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看出宣宗朝时,藩禁的严苛程度。说,一个地方藩王的母亲病重,找不到好的医生。藩王请求当地政府衙门协助,衙门不给回复;想派人出去寻找,又受限藩禁政策;无奈之下,就让这个回京的御史给明宣宗朱瞻基带话,能不能从中央派个医生过来救治其母。

明代官员

是不是和我们很多普通人的想象不一样,堂堂大明朝的王爷,居然想找个好医生都难,不仅地方衙门断然拒绝,连派人出去找都是奢望。

在如此严苛的藩禁政策下,中央朝廷形成了多体系,多层面的对地方藩王的监管,更别说阴养死士,插手地方事务,大肆串联朝臣这样的事情了。

而如朱高煦,朱高燧这样有大量护卫的,其实是永乐朝的历史遗留问题,但那又如何,朱高煦还不是轻松被灭,朱高燧也同样身处在朝廷严密的监控之下。

所以对当时的明宣宗而言,在携平灭朱高煦叛乱的大胜之下,完全没必要冒天下人的忌讳,强行除去朱高燧。事实上,

他比任何人都希望朱高燧走上朱高煦叛乱的老路。

更别说,在此之前,

明宣宗朱瞻基已经通过征用,平调,改换编制,新建卫所等一系列措施,削弱了各地藩王的护卫力量。这就是其自信的来源。

明军 图卷

朱高燧懂得自己当时的处境,在不久之后,就亲自上疏,请求削去自己的护卫。朱高燧的认怂很及时,也非常有必要,明确地向自己的侄子朱瞻基表示,自己只想做个逍遥王爷,不作他想。这也是后来朱高燧能够得到善终的重要原因之一。

皇权筹码,身不由己

行文到此,诸位有没有感觉到朱高燧的悲哀。父亲要保证皇位的平稳过渡,他很可能是莫名其妙的躺枪者;侄子要削藩,他就要自己上疏请求消减特权,做其他藩王的表率。但我告诉你,他的悲哀可能还不止于此。

明代皇室的联姻,特别是皇室子弟选后妃,绝大多数都是从平民或者底层官僚中选择,这为抑制外戚干政起到了巨大积极作用。但是有两个时期是特例,即朱元璋开国初期和永乐时期。之所以在这两个时间,皇室与大批勋贵集团结亲,有表彰功臣,安定人心的意味在。

明代官员

朱棣的三个儿子都不可幸免地成为了父亲的政治筹码,而三子朱高燧身上的经历,是最典型的。

朱高燧出生于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亲王的次嫡子和庶子,在十岁的时候就应该被封为郡王。而明代皇室子弟成婚的年纪大概都是在十五六岁的样子。

但是史料里的记载,只有建文四年(1402年),20岁的朱高燧娶了宁远侯何福的外甥女,徐妃。

建文四年,朱高燧已经20岁了,考虑到朱棣继位后大肆修改史料,朝史暮想断言,徐妃是朱高燧的第二个妻子,第一任妻子应该因为政治原因,被刻意地从史料里抹去。

朱高燧娶徐妃,明显是朱棣在拉拢何福。

何福原先是建文旧臣,甚至在朱棣“靖难”时期,领兵对抗过朱棣。朱棣称帝后,总还是要用人的,何福在军事上的能力是被朱棣认可的,朱棣用何福镇守北边,让儿子娶他外甥女,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当北疆大定的时候,何福逐渐失去了利用价值,朱棣毫不犹豫地放弃了何福,同时要放弃的,还有朱高燧的徐妃。

宫廷剧照

妃既无子,又数诳诞不悛,可令闲居善养之,终其身。——《明太宗实录》

朱棣废了朱高燧的徐妃,理由是没生出儿子......

之后,朱棣的目光开始向西南方向转移,比如安南问题,比如云广。这个时候,世代镇守云南的沐家又成为了朱棣的拉拢对象,很自然地,朱高燧又娶了西平侯沐晟的女儿,是为沐妃。

事实上,在沐妃之后,还有另一个叫翁妃的,是常山中护卫镇抚翁陆之女,不过朝史暮想手头资料有限,无法展开。

三个妻子,严格说来可能是四任正妻,朱高燧的人生几乎都是在父亲朱棣的授意下进行的,其在史书中不仅史料甚少,且每一次露面几乎都伴随着皇权的阴谋与考量,这样的人生,这样的皇子,不做也罢!

故宫一景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作为皇子的朱高燧,上有雄才大略的父亲朱棣,中有威望极高的大哥朱高炽,悍勇善战的二哥朱高煦,下有坚毅善谋的侄子朱瞻基;他被父亲掌控,被哥哥们压制,被侄子恐吓;才智,手段,战力,都不如人,他只能不断地妥协,不断地接受别人给他安排好的退路,无力抗争。而恰恰无力抗争,方才善终。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份善终,是不是他最后想要的东西,也许连朱高燧自己,都忘记了自己到底要什么。

宣德六年八月,大明赵王朱高燧逝世,享年五十。愿每个家庭的人伦之情,都多一份相爱与关怀,少一些阴谋与算计。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0366.html

朱高炽,事情,朱高燧,赵王,人生,史料,三子,史书,朱棣,王瑜,消息资讯,朱高炽,朱高燧,朱高煦,朱棣,王瑜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朱高炽,事情,朱高燧,赵王,人生,史料,三子,史书,朱棣,王瑜,消息资讯,朱高炽,朱高燧,朱高煦,朱棣,王瑜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朱高炽,事情,朱高燧,赵王,人生,史料,三子,史书,朱棣,王瑜,消息资讯,朱高炽,朱高燧,朱高煦,朱棣,王瑜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