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秦穆公先后扶植晋惠公、晋文公登基,其攻打郑国也有试探晋国之意

秦穆公先后扶植晋惠公、晋文公登基,其攻打郑国也有试探晋国之意

读《史记·秦本纪》至秦穆公可见,秦穆公虽然喜得百里奚、蹇叔辅佐,但其历经晋国七世国君,竟无尺寸之功。被后世尊为“贤能”的百里奚、蹇叔,仅能称为治国之才,而并非秦穆公“谋中原”的佐霸之才。

之所以对他们有如此评价,仅从他们入秦之后,围绕晋国的变故接二连三,或内乱不断,或向秦求援,或无信丧德负秦,面对一次次“图晋”良机,秦穆公却一次次错失,毫无作为,足以证明他们确非佐霸之才。

秦穆公得百里奚、蹇叔之后,信心满满,在致力于富国强兵之时,本以为可以大有一番作为,但秦穆公,却屡屡错失“图晋”良机。从秦穆公时代诸侯列国分布来看,秦穆公若“谋中原”,必先“图晋”。

当秦穆公一次次丧失良机的时候,东方的齐国早已不仅限于“助燕伐山戎,次于孤竹”,齐桓公在称霸之路上搞得风生水起。这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秦穆公“谋中原”之心,但苦于无佐霸之才,而有心无力。

或许有人会说,秦晋已联姻,秦穆公不便“图晋”。《史记·秦本纪》记载了秦穆公不顾刚刚“迎妇于晋”,于成为晋献公女婿的第二年即出兵讨伐晋国,“缪公自将伐晋,战于河曲”。这段记载足以证明秦穆公早有“图晋”进而“谋中原”之意。

春秋时期形势图

在此,将“晋之予秦”的一次次“图晋”良机,总结如下。

良机频现,霸业却迟未成

百里奚、蹇叔之贤千古流芳。秦穆公得二人之后,信心满满,在致力于富国强兵之时,本以为可以大有一番作为,但秦穆公在二人的辅佐下,却屡屡错失“图晋”良机。从秦穆公时代诸侯列国分布来看,秦穆公若“谋中原”,必先“图晋”。

1、晋之内乱

百里奚、蹇叔入秦之时,“晋骊姬作乱,太子申生死新城,重耳、夷吾出奔。”

周襄王元年(前651年),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盛况空前,“周襄王使宰孔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命无拜”。

同年,晋献公去世,“立骊姬子奚齐”,但很快即被“其臣里克”杀了。之后,有人劝说晋相荀息拥立晋献公的另一个儿子悼子即位,但“克又杀卓子及荀息。”

秦穆公作为晋之友邻,且其为晋献公的女婿,当晋国臣子屡弑国君内乱之时,可以以为晋国铲除乱臣贼子的机会,出兵讨伐,进而“图晋”。

秦穆公

即使秦穆公碍于姻亲关系不便趁机“图晋”,但作为秦国重臣,百里奚、蹇叔却未能及时为君谋划,错失良机,令人不解。

2、援晋公子夷吾回国即位

里克等人先后杀死了奚齐、悼子两位晋国国君,“使人迎公子重耳于翟,欲立之”,但是晋公子重耳对国内的局势毫无把握,于是婉言谢拒了他们的邀请。

无奈之下,里克又让人到梁国去请晋公子夷吾。在外流亡多年,晋公子夷吾早已有了回家的念头,但是里克等人的所作所为,也让晋公子夷吾十分担心。为了自身安全考虑,晋公子夷吾一面向秦国求援,“夷吾使人请秦,求入晋”,并开出条件“诚得立,请割晋之河西八城与秦”,于是“缪公许之,使百里傒将兵送夷吾”。

秦穆公

秦穆公之所以送晋公子夷吾回晋,在《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是这样的:“秦穆公以夫人入公子夷吾为晋君”。

不久,晋公子夷吾即在秦穆公的军队护送下回晋国即位了,史称晋惠公。

读史至此,令人“惋惜”的是,秦穆公为何此时不下手“图晋”,借秦军护送之机将晋惠公培植为“亲秦政权”,反而贪图晋公子夷吾许下的“河西八城”。在春秋时代,诸侯列国为了谋取自身利益,不惜挑起事端,谋得兴兵讨伐的借口,秦穆公错失良机不禁令人惋惜。

3、晋惠公两次负秦

晋惠公即位之后,立即派出特使丕郑赴秦“谢秦”,但丕郑到秦国来的主要目的是告知关于割“河西八城与秦”的问题,晋惠公给出的结果是“背约不与河西八城”。

周襄王四年(前648年),“晋旱,来请粟”。此时,流亡在秦的丕郑之子晋人丕豹劝谏秦穆公“勿与,因其饥而伐之”,趁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拿下晋国。

秦穆公又咨询朝中秦国重臣。公孙支以“饥穰更事耳,不可不与”表示救晋国。百里奚以“夷吾得罪于君,其百姓何罪”也希望伸出援助之手。

秦穆公

此时,秦穆公表现出了作为大国之君的远见卓识,当众表示“其君是恶,其民何罪”。最终,秦国卖粮食给晋国,“以船漕车转,自雍相望至绛”。

周襄王六年(前646年),“秦饥,请粟于晋”。晋惠公接到秦国的求助以后即“谋之群臣”。大臣庆郑以“以秦得立,已而倍其地约。晋饥而秦贷我,今秦饥请籴,与之何疑”支持向秦国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大臣虢射却不这么想,他对连续两年分别在晋国、秦国发生饥荒表达了看法,他认为,晋国发生了饥荒,这是上天把灭掉晋国机会赐给了秦国,秦国不但不把握机会,反而卖粮食救晋国。而今上天又把灭掉秦国机会赐给了晋国,晋国若不把握住这次机会,是违背天意。此时不但不能卖粮食给秦国,还应该趁机攻打秦国。据《史记·秦本纪》记载,虢射说以“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而“晋君从之”。

晋惠公以怨报德、落井下石“不与秦粟,而发兵且伐秦”。周襄王七年(前645年),晋惠公“兴兵将攻秦”的同时,“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秦晋交战的结果是,秦国虽处荒年,但被晋惠公的以怨报德、落井下石激发了斗志,秦穆公“虏晋君以归”。

晋惠公被俘虏之后,秦国上下已经愤怒到极点,准备“以晋君祠上帝”。此消息一经散出,不但周天子派人前来求情,秦穆公的夫人也以“夷吾姊”的身份求情,最终以晋“献其河西地,使太子圉为质于秦”,“归晋君夷吾”。

百里奚、蹇叔作为秦穆公“委以国政”的重臣,当晋惠公对秦国“食言”、“背约”,进而“以怨报德”、“落井下石”的时候,不是秦穆公碍于夫人的情面无动于衷有情可原,百里奚、蹇叔却不能为秦谋划“押解”晋惠公回国,进而控制晋国,反而在放晋惠公回国的问题上无动于衷。纵观春秋纷争,实在难以寻找如此“图晋”之由。

齐桓公

相比于秦穆公,齐桓公因怒“归蔡夫人”,致蔡国“怒而嫁其女”,最终齐国“怒而兴师讨伐”。在春秋时代,这才是为霸之主应有的举动,也是佐霸之才辅佐下的国君才有的霸气。

秦穆公以五张羊皮得“五羖大夫”,蹇叔的故事流传了千百年。但是,为何在二人的辅佐下,秦穆公霸业迟迟未成,且与“图晋”良机屡失交臂,而用由余四年即“称霸西戎”?由此可知,欲成事,用人是关键,“二贤”之于秦穆公霸业功不可没,但仅能称其为“治国之才”,非佐霸之人。

痛定思痛,另寻他图

秦穆公怀揣称霸之心,却屡屡错失良机。经过一番思考之后,秦穆公决定主动出击,屡试屡败之后,决定另寻他图。

1、助晋公子重耳即位

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晋公子圉闻晋君病”,而“子圉乃亡归晋”。至于晋公子圉不辞而别的理由,《史记·秦本纪》记载,子圉认为,晋惠公病重,“我兄弟多,即君百岁后,秦必留我,而晋轻,亦更立他子”。

周襄王十五年(前637年),晋惠公去世,子圉虽然即位为君,成为晋怀公,但“秦怨圉亡去,”,不但“迎晋公子重耳于楚”,还“妻以故子圉妻”。

晋文公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秦国“欲入重耳”,“使人告栾、郄之党为内应”而“杀怀公于高梁”。秦国军队最终送回了晋国的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史称晋文公。

面对晋国拱手相送的一次次良机,秦穆公在百里奚、蹇叔的辅佐下一次次错失,在这个过程中,秦穆公也在逐渐觉醒。当晋公子圉不辞而别,回国即位为君的时候,秦穆公感觉到“图晋”的机会来了,“乃迎晋公子重耳于楚”。

在秦穆公看来,晋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于国内已然陌生,且已是六十二岁高龄,若助其回国即位,难以驾驭庞大的晋国,更别说有所作为了。届时,秦国以拥立之功,对弱晋可轻而易举有一番作为。可是,令秦穆公始料未及的是,晋公子重耳即位之后,出人意外地老树发新芽,进而花开绽放。

2、审时度势趁机“谋中原”

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当秦国送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不久,“周襄王弟带以翟伐王,王出居郑”。周天子有难,诸侯列国均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周王使人告难于晋、秦”,秦穆公迅速出兵,“军河上,将入王”。周天子告急于秦,真是千载难逢的良机,秦穆公准备充分利用“勤王”之机,“谋中原”,仅从《史记·晋世家》记载的晋文公的从亡之臣赵衰所说的“求霸莫如入王尊周”,且“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后秦入之,毋以令于天下”。

在秦穆公看来,此次“勤王”的主角非秦国莫属,虽然晋国也接到了告急文书,但是晋文公以六十二岁高龄初登大位,且在外流亡十九年,国内的一切对他来说均已陌生,当此百废待兴之时,哪里还有精力参与“勤王”事宜。

晋文公

令秦穆公未曾想到的是,晋文公采纳了赵衰所说的“求霸莫如入王尊周。周晋同姓,晋不先入王,后秦入之,毋以令于天下”,暂时搁置国内事务出兵帮助周襄王,心中盘算的也是“方今尊王”,可为“晋之资”。晋文公手段果然老辣,“晋乃发兵至阳樊,围温,入襄王于周”,次月即“杀王弟带”。周襄王为了表彰晋文公的功绩,“赐晋河内阳樊之地”。

秦穆公对晋文公估计不足,未能牢牢把握“勤王”主动权,错失了一次“谋中原”的良机,却令晋文公抢得先机,所以《史记·秦本纪》记载这件事仅用了“秦缪公将兵助晋文公入襄王,杀王弟带”。

3、亲手送晋文公登霸主之位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晋文公即位的第四个年头,楚成王率领其他诸侯国包围了宋国,宋国立即派出公孙固赶到晋国请求援助。晋国君臣面对如此局面表现了高超的军事战略,即出兵攻打楚国的盟国曹国、卫国,以吸引楚国前去救援,进而解宋国危机。

晋文公出兵曹国、卫国救宋国,也有“一石二鸟”的作用,既能够报恩宋国,又能报在流亡曹国、卫国的时候两国国君对他无礼之仇。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晋文公率领晋军,联合齐、秦,“败楚于城濮”。同年,“天子使王子虎命晋侯为伯”,晋文公即位仅五年,即登上霸主之位。

城濮之战示意图

4、厚晋之时即抽身

周襄王二十二年(前630年),秦、晋两国出兵讨伐郑国,理由是“城濮之战”时,郑国帮助楚国。但是对晋文公来说,出兵讨伐郑国还有另一层意思,即晋文公流亡途径同姓的郑国时,郑文公对其“无礼”。

此次讨伐郑国,晋文公誓言“必得郑君而甘心”,如此决心确有灭郑国之势。无奈之下,郑国派人去游说秦穆公,仅以“亡郑厚晋,于晋得矣,而秦未为利”之说,即令秦军迅速退兵。

由此可见,此时秦晋虽处在友好期,但是秦穆公对这位时任霸主心情有多么复杂。

5、袭郑是实,亦有试探晋的意涵

周襄王二十四年(前628年),晋文公和郑文公去世,秦穆公迅速将目光聚焦到谋中原的目标上来。不久,秦穆公等来了一个机会,即“郑人有卖郑于秦”,并表示“我主其城门,郑可袭也”。

秦穆公立即与谋臣蹇叔、百里奚商讨此事,但均以“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反对出兵。从秦穆公听取蹇叔、百里奚意见之后得表态“子不知也,吾已决矣”,可以想象秦穆公对蹇叔、百里奚一次次错失“图晋”良机失望透顶,准备抛开他们亲自谋划。

读到这一段历史,大家均认为,秦穆公有贪欲之心才令其做如此荒唐的事,以至于长途奔袭、越多国去袭击他国城邑,才赔了夫人又折兵,令人耻笑。

孟明视

此次出兵伐郑未果,领兵主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商量后,认为“晋之边邑”有利可图,于是顺手牵羊袭击了“晋之滑邑”。

秦国此时招惹晋国确实不合时宜,“晋文公丧尚未葬”,举国上下均在为霸主的离去心痛不已。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这也许是秦穆公在霸主晋文公去世之后“谋中原”的一次试探性军事行动。

秦国分别在周襄王二十六年(前626年)、周襄王二十八年(前624年),两次发起讨伐晋国的军事行动,但是晋国上下均认为,秦国图晋的阴谋不会罢休,备战之事从未放松,结果秦军均以失利告终。

自晋文公去世以后,秦穆公即着手“谋中原”,秦晋关系也由“秦晋之好”转为“秦晋对抗”。但是秦穆公“谋中原”的军事行动均以对晋国的军事失利而告终。

当此生死存亡关头,秦穆公审时度势,调整了国家战略拓展方向,避开了无晋文公时代晋国国力犹强的现实,西顾西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289.html

登基,百里奚,秦穆公,秦国,晋惠公,晋文公,蹇叔,郑国,公子,晋国,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登基,百里奚,秦穆公,秦国,晋惠公,晋文公,蹇叔,郑国,公子,晋国,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登基,百里奚,秦穆公,秦国,晋惠公,晋文公,蹇叔,郑国,公子,晋国,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