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西周成康之时中央集权便遭到地方的挑战,但西周采取息事宁人之态

西周成康之时中央集权便遭到地方的挑战,但西周采取息事宁人之态

长期以来,史书对于西周初期就有着不少美化之处。比如,《史记·周本纪》就说:“故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以说明周初时的教化天下之功。但实际上是否真是如此?

考古学家们在考古发掘过程中,找到了一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师旂鼎。

师旂鼎的铸造时间是在西周初,属于周成王时期的青铜器。师,是西周军队官职名称;旂,是铸鼎者之名。师旂是伯懋父手下的将领;而伯懋父则是周成王时期的王室大将。在师旂鼎铭文中,就记录下一件发生西周军队中的稀罕事情:“唯三月丁卯,师旂众仆不从王征于方雷。使厥友引以告于伯懋父。在,伯懋父乃罚得、显、古三百锊。今弗克厥罚,懋父令曰:‘义,厥不从厥右征,今毋,其又内于师旂。’引以告中史书,旂对厥于尊彝。”

据铜器铭文记载,在周王室准备前去讨伐“方雷”时,师旂属下“众仆”集体“罢工”,都拒绝服兵役。师旂用尽了一切命令、威胁、恐吓等等手段,下属们都丝毫无动于衷,不肯从命。万般无奈之下,师旂只能求助于上级,向周王室执政大臣伯懋父告发此事。

周王畿之地,居然有人敢煽动集体逃避“兵役”,这简直是等同造反!人人都拒服“兵役”,周王室还凭什么去打击异族恐怖主义活动?还怎么去镇压那些不听话的诸侯?所以,伯懋父一听到师旂的告发,大感震惊:这些目无法纪的顽固抗法分子,绝不可姑息迁就!他立刻给出批示,对于这些不肯服兵役的人,依法就应该——处以罚款!

集体拒服兵役,周王室的处罚居然如此之轻,已是大大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但是,更令人吃惊的事情还在后面。

师旂鼎

目无法纪的“众仆”们,居然连罚款也拒绝上交!师旂的命令,部下们都视若无物,这让他根本无计可施!无可奈何之下,他只有再次向大将伯懋父求援。伯懋父听闻此事,对目无法纪分子如此冥顽不灵表示高度震惊,对此类不法行为予以最强烈的谴责。他严厉地指出,对这种拒绝服兵役之人,依法就应该驱逐出境!但是,现在正值国家用人之际,特地从轻发落、法外施恩,只要能把当初王室定的罚款上交,那就算了!

周王室出征,居然有人敢逃避兵役,而且从铭文“众仆”分析,这还是一次集体逃避兵役的重大事件;不仅仅是拒服兵役,他们甚至连周王室开出的罚款也敢拒交!更加令人意外地是,伯懋父最终给出的处罚,却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颇有些息事宁人的味道。

拒绝服兵役的“众仆”,有学者认为,应该通于“众附”,即指众附庸国。所谓“附庸”,是指那些领土面积狭小的方国。说是“国”,实际上也许就只是一座城。《孟子·万章下》:“不能五十里,附庸于诸侯。”这意味着,师旂鼎所提到的“众仆”,实力甚至连最低等级的诸侯国都不如。但是,“众仆”们却因王室的徭役负担过重,敢于联合起来,公然抗命、不听从周王室调遣!

从周武王到周公旦再到周成王,周国“国父”、“国叔”所推动建立起来的分封制(封建制),运行才不过几十年。因为《史记》有“成康之际,刑错四十年不用”的说法,很多学者因此质疑师旂鼎的年代,把它定在了西周中期。但是,师旂鼎中伯懋父在成王时期的其它青铜器铭文中也时常出现,那么它属于成王时器当然更具说服力。

成康之际,连小小的附庸国都敢公开违抗周王室法令、不听从调遣,那些势力更为强大的诸侯国,调动之困难,就可想而知了。师旂鼎的铭文,真实地反应出西周建国以来,周王室权威每况愈下的残酷事实。

七国之乱形势图

所以,不管是西周还是西汉,分封制实施了不到几十年,中央集权都已经遭遇到来自分权势力的挑战。只不过,西周王室应对这种挑战是采取容忍退让的策略;而西汉皇室则采取了更加激化矛盾的对抗策略。这就是西汉“七国之乱”陡然爆发的原因,并不是西周分封制比西汉分封更加高明。

然而,即便西周王室如此容忍退让,到周夷王时,仍然出现了“当周夷王之时,王室微,诸侯或不朝,相伐”的现象。这表明,天下诸侯方国已隐隐有不臣之心了——而此时距离西周分封制的建立,也不过才一百多年!

因此,西周不过是因为有了“刑错四十年不用”的光环效应,让后人对西周教化之功更为仰慕;但社会和历史有其本身固有的发展规律,不会因朝代的不同就出现差异。所以,不会出现西周分封制维持了四百年而西汉分封制仅维持了数十年的本质差异。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9290.html

中央集权,青铜器,诸侯,王室,铭文,西周,周成王,挑战,服兵役,伯懋父,知识科普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中央集权,青铜器,诸侯,王室,铭文,西周,周成王,挑战,服兵役,伯懋父,知识科普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中央集权,青铜器,诸侯,王室,铭文,西周,周成王,挑战,服兵役,伯懋父,知识科普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