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何李牧面对强秦却能百战百胜

长平之战后赵国元气大伤,为何李牧面对强秦却能百战百胜

战国时期名将辈出,其中白起凶名赫赫,其于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五万,可以说在当时中外战争历史上都是史无前例的,秦国一时间风头无两。然而后来李牧对秦却屡战屡胜,在此时李牧对秦国的胜利我们可以从秦赵两国当时的情况来看。

首先从当时的时间来看,李牧与秦国交战的时期,已经处于战国末期,秦国一统天下的野心早已路人皆知,因此对于其他国家来说,秦国是有亡国灭种威胁的敌人,所以自然会竭尽全力的抵抗。试问如果有人想要杀你,难道你不会竭尽全力的抵抗吗?

东方六国的国君们在面对秦国威胁的时候,国君们自然会鼓起最大的勇气,做最大的动员来抵抗秦国,这也为李牧能够抵抗秦军做了前期准备,使得赵王能够与李牧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合作,不得不给予李牧独立性和便宜行事权,使李牧能够大展手脚,不必处处受限。毕竟不怕猪一般的队友,就怕猪一般的教练,蒋介石同志坚持处处微操,结果硬是把顺风局打成了逆风局。如果赵王对于李牧没有一定的信任,那李牧就算是姜子牙再世也无能为力。

其次秦国的行事作风导致了李牧能够最大限度的团结下层民众。商鞅变法建立的一个重要的制度是军功爵制度,在这个制度里,你杀的敌人越多,收获越多,带来的一个影响是秦国的军队手段往往十分残忍,经常不留活口,对于俘虏大肆屠杀。

比较有名的有白起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五万赵军,而距离李牧比较近的有秦大将桓齮攻取赵的平阳(今河北临漳县西)、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杀赵将扈辄,斩首十万。

是想如果一支军队对待俘虏的唯一手段就是大肆屠杀,像德国对待投降的苏军一样,全部送进集中营,我想投降也不会是比战死更好的选项。可以说秦国对赵国有着血海深仇,而且秦军的残忍作风更是使得赵军士卒知道投降是没有活路的,只有奋力一战方能求生,使得赵军的斗志高昂,而双方的仇怨也使得李牧能够得到下层士兵的支持。

再次是由于当时李牧能够调动的国内资源与之前的赵国所能调动的资源是有着明显区别的。据史记记载,李牧于北方消灭了十余万匈奴军队,接连又灭掉蟾褴,攻破东胡,降服林胡,单于落荒而逃,以后多年不敢接近赵国边城。李牧在北方取得了胜利,有效地解除了游牧民族对于赵国北方边境的边防压力,使得赵国能够全力以赴的应对秦国的攻击。

这一点对于赵国的国防具有重要的意义,毕竟我们都看到了双线作战,往往难以取得胜利,就好像一、二战的德国单挑无敌,但是耐不住被群殴。对于赵国来说也一样,在解除了北方的边防压力后,就变成了赵国与秦国的单挑。在此之前赵国就需要大量的物资来维持北方的防线,防止被匈奴偷了家,现在不必担心匈奴的偷家以后,赵国则表示限制我发挥的因素已经消失了,尔等是否准备好迎接挑战?

最后是李牧本人擅长练兵,并且尽力争取民众对于军事活动的支持与配合。军队作战,离不开广大民众的支持、配合。而欲达此目的,必须禁绝抢掠民财、奸人妻女、毁民田苗、乱占民间房舍等扰民行为,切实保护民众利益。史书中对此虽没有专门论述,但其驻守过的地区的民众在其遇害后纷纷建祠祭奠,足以表明其没有扰民,保护了民众利益,深受民众爱戴。

而他本人也不急于求战,急于求胜,而是认为守是攻的前提,先守而后能攻,虽然最终目的是击败敌军,但是在一开始往往里目专注防守,不轻易出战,当准备就绪后方才出击,以确保胜利与效率最大化。在官兵关系上,注意厚待士卒,密切官兵关系。

作战中,军官是指挥者,士兵则是直接冲锋陷阵者,二者相互配合,指挥正确,将士用命,士卒勇搏,方能战胜强敌;否则就会兵将离心,士不用命,导致作战失败。李牧对此有深刻认识,故厚待战士,每天宰杀数头牛犒劳士卒,结果赢得了士兵的深情爱戴,甘为自己冲锋陷阵。

因此李牧从整体实力来说无愧于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地位,可以说若不是后来赵王听信谗言,中了秦国的离间计,杀害了李牧,否则秦国要统一天下,不知还要再流多少血。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0225.html

强秦,胜利,作战,李牧,秦国,赵国,民众,士卒,军队,抵抗,观点评论,李牧,赵军,赵王,秦国,赵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强秦,胜利,作战,李牧,秦国,赵国,民众,士卒,军队,抵抗,观点评论,李牧,赵军,赵王,秦国,赵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强秦,胜利,作战,李牧,秦国,赵国,民众,士卒,军队,抵抗,观点评论,李牧,赵军,赵王,秦国,赵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