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战国风云,秦国不先攻打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为何先打巴蜀地区

战国风云,秦国不先攻打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为何先打巴蜀地区

导语:战国风云,韩国蕞尔小国,秦国不先攻打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为何先打巴蜀地区,背后有何战略意义

公元前318年,随着商鞅变法在秦国深入进行,秦国的崛起对其他强国如韩、赵、魏、燕、齐等国构成了重大的战争威胁,于是,五国将领率领本国军队和匈奴军队一同攻打秦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国伐秦,在修鱼地区(今河南原阳)被秦国左庶长樗里疾率军打败。

秦国在修鱼之战中斩首八万韩国军队,一战击破五大诸侯国后,天下诸侯莫不惊恐惧怕,于是六国在短时间内都放弃了对秦国的大型军事进攻;而这一场战争可谓在战略意义上极大程度地改变了战国进程,我们可以大致从失败的五国和秦国两个角度来解读:

五国伐秦失败,合纵联盟破裂

对于失败的五国而言,由于战争的失利,各国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纷纷脱离合纵联;首先,慑于秦国威势,与秦国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的魏国立即做出了反应;魏国此时的国君是年轻的魏襄王,张仪此时正是魏国的相国,在他的劝说之下,魏襄王在修鱼之战后不久便派遣其前往秦国,希望他向秦国示好,并且表示不再与其他五国结盟。

此后,张仪回到秦国,着手准备缔结秦、魏两国之间的联盟;张仪认为,此时的秦国,需要的是在恢复元气后再出兵攻打韩国,而韩国国土面积较小,且地处秦、魏两国之间,张仪的观点是秦国若联合魏国、楚国,先攻下韩国,此后便可挟持身在镐京的周天子以号令天下诸侯。

燕国在对秦的战争失败后,不再寻求对外征伐,于是政治的天平倒向了国内政局;燕王姬哙战争决策失利,加之国内群臣一致推崇善于治理的子之,由此笃信儒家禅让思想的燕王在公元前314年,废掉了太子平,而将国君之位禅让给了国相子之;禅让的举动使得燕国将军市被深感不服,于是率军反叛相国,燕国国内掀起内乱。

而赵国在国内政局相对稳定,然而由于与秦国、齐国两大强国地域相连,不得不向北进发;在一次与中山国的战争失败后,赵武灵王在国内掀起了胡服骑射的改革,号召国人穿胡服、学骑射以及强大的骑兵战术。同时,赵国向北部少数民族地区进攻,夺下大量的北境土地。然而赵国的军事改革后,面对的是国内的经济问题,大兴军事而忽略民生。

修鱼之战后,秦国受益匪浅

对于秦国而言,修鱼之战后,秦国国力大胜,此时堪能与秦国抗衡的便只有楚、齐两国;而此时,原本稳定的巴、蜀两国发生了战争,巴蜀战争改变了秦国向东的策略,从一定意义上说,这张战争在修鱼之战的基础上,彻底改变了战国时期的均势。

春秋时期以及战国早期的巴蜀地区,还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区域,巴国在东,以江都为中心;蜀国在西,以成都为中心;巴、蜀两国,坐拥山川之利,易守难攻,在诸侯纷争的情况下,两国位处远离中原主要战争的西南区域,保持了稳定的农业经济局面,所以国内的军事实力仍然保持在较低水平,军事装备也相对比较原始。

巴蜀内战,秦国获得渔翁之利

一旦两国之间发生战争,最有利的方式便是征求秦国的支援,哪一方得到秦国支援便可以取得胜利;而秦国在战争后,国内的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受到也强烈冲击,而东面有赵、韩两国协力对抗、南面有楚国虎视眈眈,此时的秦国便有了两条路出路可以选择,一条是向东,击败韩国,并且徐图蚕食中原其他地区,一条路则是向南,穿过秦岭的茫茫山脉,经略西南。

在经过权衡后,秦国选择了向南进军,于是在大将军司马错的率领下,秦国出兵向南,一举灭掉巴、蜀两国,并且于两地设置郡县予以管理;巴、蜀两国之间的战争,只是希望秦国支援其中一方,然而秦国铁骑却一举踏破了山川障碍。

同时灭掉两国,这一次巴、蜀两国的求援,成为了自身灭亡的序章,也成为了秦国成就帝业的一步大棋;“巴、蜀”位居中华大地西南端,土壤、气候条件较优越,适合农业生产,而四川盆地北有秦岭,东有雪峰山,南有云贵高原,对外的交通渠道只有艰险的茶马古道、蜀道等。

于是秦国国土大量扩展,并且同时获得了长久的经济效益,从而有利的保障了此后长期的军事活动;而秦国对巴、蜀两国的胜利成果不仅是在经济层面,从对扩张的角度上讲,巴、蜀国纳入秦国的版图后,秦国国境直接面对楚国,为之后对于楚国的征伐也做了一定的战争准备。

修鱼之战后,联合攻秦的局面宣告崩盘,联盟的瓦解使得本来生存空间较小的燕、韩两国只得将目光转向国内,燕国更因为政策的失利引发朝政危机。而齐国虽然通过对燕国的入侵获得了一时成功,却也因为燕国最终的复仇而国力大减。

综述

笔者认为,处于中原西陲的秦国在修鱼之战中获得的胜利,直接促成了秦国威势的增长;战国的大争之世,国家的生存和发展除了对外的征伐外,也需要对内政治、经济改革的眼光,只重军事而忽略了经济民生的赵国便是反例,而改革也并不意味着如燕王哙;不切实际地一般急于求成。

而同样作为对外征伐的军事行动秦国、齐国和赵国的征伐;则深刻表明了战略视野的重要性;秦国将重心一向以富庶著称的巴蜀之地,为国内所需要的政治经济活动和军队后勤工作作出了保障,而齐国则是为兴起军事而兴军事,在对燕国的军事活动则心存仁善,有灭国之势,却仍旧留存其火种,则为之后的燕国的倾轧埋下隐患。

相比之下,赵国的军事投资则显示出明显的单一性,由这样的单一性使得赵国军事力量无论如何强大,没有国内稳定的联勤和保障工作,始终难以促进军队获得长期的军事胜利。秦国将巴蜀之地纳入版图后,对西南地区的历史发展也有重要的贡献意义,此后巴蜀设置郡县,发展生产。

东汉末年刘备听从诸葛亮《隆中对》,从刘璋手中夺取四川,建立蜀国,延续大汉基业;唐代安史之乱后,李隆基携杨贵妃一应人等南逃蜀地以求得生存;在抗日战争时期,川渝两地不仅是前线物资储备的大本营,而且保留了大量的有生力量,成为了战争的大后方。这都表面了占据兵家必争之地的重要性。

修鱼之战的胜利,并不是秦国单方面的胜利,从多元的视野和角度分析,可以更为深刻的理解到春秋战国的走势,从而更好地勾勒出春秋战国混乱历史的脉络;“修鱼之战”和“秦国吞并巴蜀之战”间接上改变了战国本就脆弱的平衡,正如宋人苏洵在《六国论》中写道:“灭六国者,六国也。”

六国之所以覆灭,其最大的弊政在于对于日渐强盛的秦国不仅没有保持距离,联合征伐,反而在秦国的东进中一次次屈服,转而以土地为资本贿赂秦国借以完成内部的军事斗争,六国的生存空间本就狭小,而在不断地出让土地和放弃联合中,缺乏合作和斗争的意识,因为一时得失而放弃长远规划,只能最终成为秦国的刀下之卒。

参考文献:《史记》、《战国策》、《左传》、《资治通鉴》、《汉书》、《吕氏春秋》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21031.html

地区,经济,风云,修鱼,燕国,巴蜀,秦国,何先,军事,战争,观点评论,张仪,修鱼,燕国,秦国,赵国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地区,经济,风云,修鱼,燕国,巴蜀,秦国,何先,军事,战争,观点评论,张仪,修鱼,燕国,秦国,赵国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地区,经济,风云,修鱼,燕国,巴蜀,秦国,何先,军事,战争,观点评论,张仪,修鱼,燕国,秦国,赵国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