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快乐小窝 > 值得一看 >羌渠之死与屠各崛起:东汉末年南匈奴王庭动向浅论

羌渠之死与屠各崛起:东汉末年南匈奴王庭动向浅论

东汉末年,南匈奴王庭陷入内乱。单于羌渠被匈奴贵族攻杀,羌渠之子于夫罗被迫亡入中原,终其一生未能重返王庭。

(于夫罗)抄掠无利,而兵遂挫伤。复欲归国,国人不受。--《后汉书 南匈奴传》

于夫罗死后,其弟呼厨泉历经波折,最终沦为曹操的附庸;而匈奴王庭则被一分为五,势力进一步衰落。

在南单于家族衰落的同时,匈奴别种“屠各胡”则逐渐崛起,并取代单于家族成为北狄之中最具实力的一支,之后在刘渊的率领下独立出走,并掀开五胡时代的序幕。

在一系列历史事件中,羌渠之死与屠各崛起存在密切的逻辑关系,本文想就此展开论述。

本文共 5600 字,阅读需 11 分钟

羌渠继位的历史背景与南匈奴的混乱世系

羌渠是于夫罗之父,活跃于灵帝朝中后期。但考诸史料,此人似不具备足够的政治威望,甚至可能因为自身的亲汉立场而遭到匈奴实力派的憎恶,最终导致其死于内乱。

这里需要谈一谈东汉中后期南匈奴的混乱统绪以及汉廷对南王庭的干预与控制。

匈奴在东汉时代已经衰落。早在窦宪“燕然勒铭”之后,北匈奴便远遁不归,而南匈奴则彻底沦为汉廷的附庸。

与北单于战于稽落山,大破之……(窦)宪、(耿)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后汉书 窦宪传》

历任南单于客居并州,且长期遭到度辽将军与护匈奴中郎将(一作使匈奴中郎将)的严密监视,甚至需要遣子入质,不复昔日雄风。

令(护匈奴)中郎将置安集掾史将弛刑五十人,持兵弩随单于所处,参辞讼,察动静。单于岁尽辄遣使奉奏,送侍子入朝。--《后汉书 南匈奴传》

汉廷使护匈奴中郎将监视南单于

在东汉中后期,汉廷对匈奴王庭的干涉进一步加强,不仅监视单于,还多次干预并操纵匈奴王庭的继承人选。

早在顺帝时,汉将陈龟便以单于“不能制下”为借口逼迫南单于休利自尽。在王庭虚位数年之后,汉廷改立了一个世系不明的兜楼储为新单于。兜楼储的头衔为“守义王”,可知是汉廷扶植的傀儡。

五原太守陈龟代为(护匈奴)中郎将。(陈)龟以单于不能制下,逼迫之,单于及其弟左贤王皆自杀。--《后汉书 南匈奴传》

六月乙丑,荧惑犯镇星。丙寅,立南匈奴守义王兜楼储为南单于。--《后汉书 顺帝纪》

桓帝时,中郎将张奂又自作主张,扣押了南单于居车儿并要求改立左谷蠡王。虽然此事在汉廷的调解下得到和平解决,但不难看出匈奴王庭的落魄迹象。

以张奂为北中郎将讨之,单于诸部悉降。奂以单于不能统理国事,乃拘之,上立左谷蠡王。--《后汉书 南匈奴传》

灵帝光和元年(178),南单于死,其子呼征单于(一作呼徵)继立,结果不出一年,呼征单于便被中郎将张修所杀(179),右贤王羌渠则被张修立为新单于。

单于呼徵,光和元年立。二年,中郎将张脩(即张修)与单于不相能,脩擅斩之,更立右贤王羌渠为单于。--《后汉书 南匈奴传》

可以清楚看到,自顺帝至灵帝,东汉政府不止一次地武装干预匈奴王庭的继承人选,护匈奴中郎将甚至屡次在王庭发动政变,扶植“亲汉”的匈奴傀儡上台。

不难想象,这些被汉廷扶植上位的匈奴贵族,在立场上一定是亲近东汉的。有鉴于此,这些傀儡单于在匈奴旧部之中的政治基础便很成问题。这也是羌渠单于死于内乱的原因所在。

羌渠之死

《后汉书》记载“单于羌渠立十年,子右贤王于夫罗立”。这实际是一种欲盖弥彰的春秋笔法。

因为羌渠并非正常死亡,而是遭到匈奴旧部与屠各胡的反攻而败殁。至于其子于夫罗也并非正常继位,而是亡入汉地,自立为单于。

会羌渠为国人所杀,于扶罗以其众留汉,自立为单于。--《晋书 刘元海载记》

羌渠在位的十年(179-188),是东汉政权逐渐瓦解的阶段,在此期间汉地发生了著名的黄巾起义(184),对边疆的控制力也趋于崩溃。

羌渠之死的前一年(187),幽州爆发了张纯、张举之乱,二张勾结乌丸南下,“入青、冀二州,杀害吏民”。在汉廷的征召下,羌渠先后派遣左贤王与于夫罗(羌渠之子)率兵助战,协助幽州牧刘虞镇压地方叛军。

灵帝诏发南匈奴兵,配幽州牧刘虞讨之。单于(羌渠)遣左贤王将骑诣幽州。--《后汉书 南匈奴传》

于夫罗者,南单于(羌渠)子也。中平中,发匈奴兵,于夫罗率以助汉。--王沈《魏书》

于夫罗离开王庭之后,匈奴内部随即发生变乱,“国人杀其父者遂畔(叛),共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羌渠单于的统治遂戛然而止。

匈奴王庭杀羌渠,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

取代羌渠的“须卜骨都侯”,在位一年即死,世系晦暗难明。不过须卜是匈奴的大姓,匈奴之中“呼衍氏(呼延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可知须卜骨都侯应该是王庭之中的实力派人物。

国人杀其父者遂畔,共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后汉书 南匈奴传》

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姓,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呼衍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后汉书 南匈奴传》

须卜骨都侯死后,“南庭遂虚其位,以老王行国事”,按描述大约是不设单于,改由匈奴王庭的旧贵族们代为摄政。

在此期间,羌渠之子于夫罗始终被排斥在王庭之外,不得归国,长期在中原流浪——他先是在并州地区劫掠,之后又参加了袁绍的酸枣联军,跟随关东众军阀作战。直至兴平二年(195)客死汉地。

于夫罗遂将其众留中国。因天下挠乱,与西河白波贼合,破太原、河内,抄略诸郡为寇。--王沈《魏书》

单于于扶罗立七年死,弟呼厨泉立。--《后汉书 南匈奴传》

于夫罗死后,其弟呼厨泉继位,“以兄被逐,不得归国,数为鲜卑所抄”。可知这一家族的落魄境遇并未得到根本改善。直至建安初年(196),呼厨泉派兵参与护送献帝东归,并以此为契机重新介入中原事务,最终成为曹操的附庸,他的单于身份才算得到汉廷的正式认可。

单于呼厨泉,兴平二年立。以兄(于夫罗)被逐,不得归国,数为鲜卑所抄。建安元年,献帝自长安东归,右贤王去卑与白波贼帅韩暹等侍卫天子,拒击李傕、郭汜。--《后汉书 南匈奴传》

按匈奴旧贵族的抵触态度来看,羌渠父子三人,由于得位不正且充当汉廷爪牙,得不到匈奴实力派的真心拥戴,因此屡经沉浮,境遇蹉跎。在东汉政府的影响力下降之时,羌渠家族便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匈奴旧贵族的反攻倒算,死走逃亡。

“屠各胡”在羌渠之死中扮演的角色

屠各,亦作休屠、休屠各、休著各,是“休著屠各”的音译转写,这一支脉源自匈奴休屠王后裔。屠各虽然也源自匈奴贵族,却与单于家族干系有限,属于“匈奴别种”之类。

注:见陈勇《屠各称谓衍变与入塞匈奴的地域化》。

按《后汉书 灵帝纪》记载,中平五年(188)屠各寇暴并州,杀刺史张懿,并联合匈奴左部“杀其单于”。可知在王庭内乱中,屠各胡是站在匈奴左部贵族一边,而站在羌渠单于的对立面。

(五年)三月,休屠各胡攻杀并州刺史张懿,遂与南匈奴左部胡合,杀其单于。--《后汉书 灵帝纪》

休屠与南匈奴左部合,杀其单于羌渠

匈奴左部与羌渠为敌,存在深刻的历史渊源。

光和二年(179)呼征单于被杀时,羌渠是以“右贤王”身份继位。这实际违背了南王庭的继承顺序。因为在王庭之中,“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可知“左贤王”一般充当着储贰的角色。

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渐将王,是为六角;皆单于子弟,次第(按顺序)当为单于者也。--《后汉书 南匈奴传》

羌渠以“右贤王”身份继承单于之位,无疑离不开中郎将张修的刻意扶持(见前文注引)。考虑到张修是杀害呼征单于的元凶,那么依靠张修上位的羌渠,其政治立场也便可想而知。

彼时(179)的左贤王是何人,史籍无载,不过他的继承权既然遭到羌渠的损害,那么双方的敌对关系便必然形成。

有鉴于此,在汉廷实力日益倾颓,且(羌渠之子)于夫罗领兵外出之际(188),匈奴左部贵族骤然发难,袭杀单于羌渠,属实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另外比较值得注意的是屠各胡的政治动向。

在协助匈奴左部击杀羌渠之后,屠各胡的“寇边”记载便急剧减少(见《后汉书 灵帝纪》)。照此推断,之前屠各攻杀并州刺史张懿,有可能并非意外,而是与张懿的政治立场有关。

张懿的史料记载相当匮乏,不过考虑到彼时其身为并州刺史,而身处并州的单于羌渠与汉廷持合作态度(派兵协助幽州牧刘虞平乱),那么张懿应该是支持羌渠的。因此他遭到屠各胡的攻杀也便合乎情理。

中平中,(羌渠)发匈奴兵,于夫罗率以助汉。--王沈《魏书》

经此一役,屠各胡在匈奴左部的地位得到巩固提高。建安中后期,曹操肢解匈奴,“分其众为五部”,而彼时统帅左部者,便是屠各贵族刘豹。

魏武分其众为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帅。--《晋书 刘元海载记》

魏武分匈奴为五部,以刘豹为左部帅

刘豹是刘渊之父,自称为于夫罗之子。实际经现代学者唐长孺、马长寿、陈勇等人的考证,刘豹父子实系屠各贵族,并非南王庭嫡脉,他们僭伪世系,乃是出于自抬身价以便整合北狄群落之目的。篇幅所限,兹不赘引。

注:见唐长孺《魏晋杂胡考-前赵的种姓》,陈勇《去卑监国的败局与刘豹世系的造伪》。

刘元海(刘渊字元海)屠各小丑,因大晋事故之际,作乱幽并,矫称天命,至令二帝幽没虏庭。--《晋书 李矩传》

由刘豹成为匈奴左部帅的记载不难看出,在建安末年,屠各胡在匈奴中的地位已经大幅跃升,甚至取代南单于家族,成为匈奴左部的实际统治者。

考诸历史,屠各在匈奴左部地位的跃升,恐怕与当年(188)他们协助匈奴左部贵族击杀单于羌渠存在密切联系。

呼厨泉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

于夫罗死后(195),其弟呼厨泉由于家族宿怨而遭到南王庭的排挤,导致“不得归国”,被迫先后充当袁绍与曹操的附庸,并最终彻底党附曹魏,入邺县充当质任。

结合历史背景,不难看出羌渠父子在匈奴旧贵族眼中,均属于汉廷的鹰犬爪牙,政治基础十分可疑——羌渠父子的上位既然来自汉廷实力派的支持,那么他们也便理所当然地充当着汉廷利益的代言人。

羌渠依靠中郎将张修的扶持而取代呼征单于;其子于夫罗在羌渠死后首先想到的是前往洛阳“诣阙自讼”,寄希望于汉灵帝能够主持公道。而呼厨泉在“不得归国”的困境之下,竟然还不忘派兵“侍卫天子”。这一家族的“亲汉”立场是显而易见的。

(张修)更立右贤王羌渠为单于。--《后汉书 南匈奴传》

国人杀其父(羌渠)者遂畔(叛),共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而于扶罗诣阙(指东汉朝廷)自讼。--《后汉书 南匈奴传》

(呼厨泉)以兄被逐,不得归国……建安元年,献帝自长安东归,右贤王去卑与白波贼帅韩暹等侍卫天子。--《后汉书 南匈奴传》

然而对匈奴部众而言,处在这种单于的统治之下未必是好事。实际呼厨泉在得到曹操的扶持之后,确实尽心尽力报效朝廷,甚至不惜损害匈奴贵族的利益。

呼厨泉在位期间,并州刺史梁习大肆削弱匈奴的有生力量,先是“礼召其豪右”,待“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如此尤嫌不足,“吏兵已去之后,稍移其家,前后送邺,凡数万口”。

(梁)习到官,诱谕招纳,皆礼召其豪右,稍稍(即逐渐)荐举,使诣幕府;豪右已尽,乃次发诸丁强以为义从;又因大军出征,分请以为勇力。--《魏书 梁习传》

梁习礼召匈奴豪右,征发丁强以为义从

靠着“伐大树”的策略,梁习几乎将匈奴的大族、丁壮掠夺殆尽,而对待反抗者,则“兴兵致讨,斩首千数,降附者万计”。

面对梁习的咄咄逼人,呼厨泉的表现却是一味纵容,最终导致“(匈奴)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昔日驰骋草原的游牧民族,在呼厨泉的带领下,竟然成了汉地的“编户”。

单于(呼厨泉)恭顺,名王稽颡(指叩首),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边境肃清,百姓布野,勤劝农桑,令行禁止。--《魏书 梁习传》

对匈奴部众而言,历史的实际情况远比记载的更加糟糕,他们的下场远远不止是“同于编户”,而是大量沦为奴隶。

陈泰(陈群之子)担任护匈奴中郎将之时,“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泰市奴婢”,考虑到陈泰彼时的居所与职位,其中的奴婢当中难免包含南匈奴人。

(陈泰)为并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怀柔夷民,甚有威惠。京邑贵人多寄宝货,因泰市奴婢。--《魏书 陈群传-附传》

西晋时代,匈奴贵族刘宣在劝进刘渊时,公开声称“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也是在影射这一背景。可知这种贩卖匈奴丁口的行径,在魏晋之时是一以贯之的现象。

刘宣等固谏曰:“晋为无道,奴隶御我,是以右贤王猛不胜其忿。属晋纲未驰,大事不遂,右贤涂地,单于之耻也。”--《晋书 刘元海载记》

实际上不仅南匈奴受此困扰,并州地区的诸多杂胡,均不乏遭到贩卖的记载。比如后赵建立者羯人石勒,年轻时便曾遭到地方将守的“缚卖”。石勒之父还是当地的“部落小率”,犹不能免,其余胡人境遇可知。

太安中,并州饥乱,(石)勒与诸小胡亡散,乃自雁门还依宁驱。北泽都尉刘监欲缚卖之,驱匿之,获免。--《晋书 石勒载记》

(石勒)父周曷朱,一名乞冀加,并为部落小率(帅)。--《晋书 石勒载记》

石勒与诸小胡亡散,为人缚卖

有鉴于此,呼厨泉担任南单于时的一系列举措,被《魏书》称作“匈奴折节,过于汉旧”。这种绥靖政策虽然维护了呼厨泉的尊贵地位,但对匈奴的部众而言未却必是好事。

实际这种过分谄媚魏晋统治集团的行径,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胡汉之间的对立关系。甚至可以说,它为屠各贵族刘渊日后整合匈奴势力奠定了社会基础。

刘宣等凭借屠各实力而假(刘渊)以南单于世嫡之空名,企图恢复匈奴旧业,这样就造成了合作。--唐长孺《魏晋杂胡考》

小结

羌渠家族在历史上的记载比较有限,因此历来受到的关注也相对较小。实际这一家族的上位得益于汉廷的扶持,其兴废盛衰也与汉魏统治集团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因此颇具探讨价值。

依靠张修等人的扶持,羌渠凭借右贤王身份继承单于之位,也因此与匈奴左部构衅,最终遭到反噬而亡。而在内乱事件中支持匈奴左部的屠各胡,也因此在建安中后期逐渐取代匈奴贵族,成为左部的实际控制者。

鉴于羌渠家族的亲汉立场,南王庭在攻杀羌渠、驱逐于夫罗兄弟之后,遂拥立族中大姓须卜氏、并在须卜氏死后“以老王行国事”。毫无疑问,这些匈奴贵族的上位,可以视作是对羌渠家族一贯政策的矫枉过正。

于夫罗归国无路,郁郁而逝;其弟呼厨泉则先后党附袁、曹,并在曹操的支持下重新取得汉廷的承认。

呼厨泉既然依靠曹操而重新发迹,其立场也便可想而知。在他担任单于期间,并州的匈奴势力遭到了极大削弱,成为曹魏治下的附庸,丁强者充当义从,部众则沦为编户,其家属也被遣送邺县(曹魏王城)充当质任,最终连呼厨泉自己竟也入邺为质。

建安中,呼厨泉南单于入朝,遂留内侍,使右贤王抚其国,而匈奴折节,过于汉旧。--《魏书 乌丸鲜卑东夷传》

与此同时,南王庭则被肢解为五部,势力进一步遭到瓦解。而单于家族的衰败也为屠各贵族的崛起创造了客观条件,掀开了历史的又一篇章。

我是胖咪,头条号历史原创作者。漫谈历史趣闻,专注三国史。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1din.com/a/70738.html

中郎将,东汉末年,单于,后汉书,汉廷,匈奴,崛起,于夫罗,王庭,屠各,观点评论,后汉书,匈奴,于夫罗,羌渠,王庭

我的快乐小窝后续将为您提供丰富、全面的关于中郎将,东汉末年,单于,后汉书,汉廷,匈奴,崛起,于夫罗,王庭,屠各,观点评论,后汉书,匈奴,于夫罗,羌渠,王庭内容,让您第一时间了解到关于中郎将,东汉末年,单于,后汉书,汉廷,匈奴,崛起,于夫罗,王庭,屠各,观点评论,后汉书,匈奴,于夫罗,羌渠,王庭的热门信息。小编将持续从百度新闻、搜狗百科、微博热搜、知乎热门问答以及部分合作站点渠道收集和补充完善信息。